【图】g大调小步舞曲巴赫  “音乐之父”巴赫最出名的一首曲

2015/10/12 9:58:39 作者:P-leluh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小步舞原是起源于法国勃列坦省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十七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提倡,小步舞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并形成了庄严、典雅的风格。

小步舞原是起源于法国勃列坦省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十七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提倡,小步舞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不久,又流传到欧洲其它各国,并形成了中庸速度和庄严、典雅的风格。
十七世纪下半叶,一些作曲家开始把小步舞曲编成纯器乐曲,它最明显的特征是:3/4拍,单三部曲式结构。旋律流畅而富于表情,伴奏部分写得简洁而灵巧。后来,法国作曲家吕利和德国作曲家对小步舞曲的结构作了一些改进,把它发展成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即把两段风格相近的舞曲合在一起,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用全奏形式,再把两段和前面风格不同的舞曲合在一起,作为乐曲的中间部分,并限于用木管三重奏形式,然后再现第一部分,但不加反复。十八世纪以后,作曲家们常常把吕利式的小步舞曲作为交响曲的一个乐章,旋律多汲取民间舞曲因素,富于生活情趣;但是,在近代交响作品中,用小步舞曲作为其中一个乐章的情况则较为少见。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城镇,可市民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巴赫写过多首《小步舞曲》。仅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里,就收集有十一首。可是,这些小步舞曲既没有作品编号,也没有注明创作时间。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还没有钢琴,现在我们见到的巴赫的钢琴曲谱,实际上是巴赫写的一些羽管键琴曲。巴赫有许多孩子,他经常为他们写一些羽管键琴练习曲,《十二平均律曲集》就是这类练习曲中最著名的一部。 

这首《小步舞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从它那简单的曲调和练习曲的性质来看,估计也是巴赫为孩子们练琴所作练习曲的一首。由后人编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把这首《小步舞曲》编在卷首,它几乎成为每一个初学钢琴的人必定要练习的曲子。这首《小步舞曲》是G大调,3/4拍。速度是一分钟六十六拍的小快板。它的A段旋律是以音阶为基础,练习目的是把握重音和八分音符的正确时值。在伴奏上,前六小节用持续音;后面用简单的对位手法。B段风格和A段相近。开始,提高了一个八度音,情绪显得比A段明朗,力度也强一些。三小节之后转成D大调,仅仅一个乐句之后,它又转回到G大调。然后反复到A段结束。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