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里面,徐峥有这么一段话:“最可气的,就是你们社交网络里,各种旅游各种美食,各种心灵鸡汤宗教文化,秀恩爱晒幸福。我每天当牛做马累的像狗一样,半夜三更回到家里,还要给你们点赞!”
我告诉你,她的名字叫杨伊。她是我的大学同学,她是我的初恋。 电影《港囧》的起点明显可以归为一线,排片率不言而喻。作为囧途系列的又一力作,《港囧》面世之后就自带话题光环,延续《泰囧》的票房似乎悬念不大。徐峥,赵薇,杜鹃,包贝尔等无硬伤的阵容更是为票房保驾护航。果不其然,《港囧》上映第一天就带活了电影大盘,首日拿下两亿,霸气之势同档期的其他电影难以比拟。
但是,高票房是否等于好口碑呢?显然不是,观众付钱是给你个机会出乖露丑,认不认可是后话呢,且翻船的可能性是大大的。观众对于老系列新作品的挑剔程度只会更加苛刻,前几部作品的成功放在前面比较,观众有自己的期望值,即使你的作品原地踏步,依然免不了键盘侠们的苛责。
客观地说,《港囧》是徐峥认真完成的作品。以喜剧和港式情怀做包装,中年危机为内核,看得出徐峥在努力跳出固有的喜剧模式和套路,不愿流于讲故事的普通模式,更想呈现出情感内涵,将《港囧》做成一个更高级的喜剧。但是完成度没有那么理想。
也许正是有了精益求精的考量,《港囧》带上了束手束脚的枷锁,想要跳脱又无法完全撇开。在喜剧片里讲情怀和梦想,还把情感作为内在驱动力,给喜剧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笑点少,情感力度又不够,这部电影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港囧》的口碑没有预期中的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