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曾经在很多人的青春里让我们记得理想光辉,但我们更多感触在歌里,而不象香港歌迷是和beyond一起成长,一起走过很多特别的日子,他们心中的...
其实那个父母能真正承担住失去儿女的打击?何况还是如此出色的儿子。想起这些,就期望家驹重生,不为什么,只为了他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家驹这样的一个人,永远不让光环淹没自己的笑容,认真沉稳,质朴善良,这是我所欣赏的。
看到这样的人,心会满带温暖。
2003年11月15日,在广州看beyond演唱会,中场放生活片段时,家驹带着熟悉的笑容出现,专注地在录音间里唱歌弹吉他,在雪地打雪仗,恍如昨天。
旁边很多人高喊家驹,我却喊不出,这个名字在心里停留多年,但从来不提,不喊。
身后有几个大约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子,他们喊了一句“家驹,我们特地来捧你的场”。
能让女孩子高叫的男子并不出奇,也非常多,但让男子也高叫的男子实在不多,一个已经离开十年的人,还在很多人心中顽固地立着。
我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家驹是什么样,但我知道感动是一样的。
屏幕上的家驹,穿着厚厚的大衣,抬起头笑了,笑容仍如孩子,眼睛开始模糊,那刻真的非常希望,这个人能奇迹般地出现眼前。
beyond三子,不管多难过彷徨,时间会淡化,他们仍然有宝贵的生命,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看到日出日落,享受好吃的东西,延续各种故事。
而家驹,还有着太多来不及实现的愿望,他不能再弹心爱的吉他,不能享受平常的阳光空气,和朋友笑谈。
他永远只能在茫茫黑暗,眼睛无法睁开。
在视频中看到家驹活蹦乱跳,总觉他还在人世,事实上他已经没有未来。
生命,真的辜负不起,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抓紧一些事情,也许再没机会了。
我把美好的祝福留给beyond三子,把心底的一个位置留给家驹,他象一盏灯
4、解读黄家驹
依然有人记得这个歌者:黄家驹。
称他为歌者并不是最适合,家驹曾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当独立的歌手?
他回答:对唱歌这种东西没感觉,只对乐器才有感觉。
确实如此,在beyond未进歌坛前玩的是art rock,那种尽情地用乐器把思绪发散的音乐,听听《脑部侵蚀》《大厦》就知道当年他们玩得如此沉醉自由。
对唱歌没有感觉的黄家驹,却用他的声音唱入了一个个心灵,他是非常出色的创作人,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歌者。
如果你能听懂粤语,而且是在粤语环境长大,你才能完全听出家驹每一句歌唱里的彻底投入。
家驹的吉他技术还有唱歌技巧没有任何人指点,全凭自己摸索出来。
他用这样特别的唱腔如此自我地歌唱着,让人不管在多少声音中聆听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
任何时候,家驹唱歌都是完全地投入,家强会为在不同地方演奏同样的歌曲闷到发脾气,而家驹比任何一个队友都要重复更多东西,但他却没有一次在表演中显示出烦躁,尽管他跟家强一样有着情绪化的性格,他就是静静地站着,始终如一认真地唱每一句。这份严谨的毅力绝非常人能行,我非常佩服。
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家驹唱歌最动人处是:完全投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中。他能非常精确地通过改变语气和唱腔把每首歌所要流露的情感表达出来,或唱得低沉,狂野,激昂,豪迈,或唱得温柔,落寞,哀痛,寂寥。我唯一不能在他歌曲里感受到的是甜丝丝的味道。或许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体味,又或许他想让这样的美妙在某个时空里,只和某个人分享。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永远不能知道了。
每次看着家驹的手指在琴弦上飞快拨动,完全地忘我地歌唱,就深深感到他的认真专注。
写音乐的人很需要天分和灵性,更需要勤奋。短短十来年时间,家驹从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少年成为了高产质好的音乐人,他没进过正轨学院,没有人从旁指点,是那份坚韧和天分让他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做了不少别人难企及的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光芒会更亮,走上颠峰。
主流音乐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的牛刀小试,但一样做得出色,而更多才华没来得及表现就被区区三米距离断送了。
家驹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个斗士,而是要带大家走入真实美妙丰富的音乐世界,一个祥和的境界。
不少玩音乐的人自持清高,家驹却不是,他对生命不亢不卑,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眼光看一切,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那怕看起来很渺茫,却从不因此而背离世界,始终充满着积极和真挚。
他会为了拓展音乐的广阔空间而不断转变,蜕变,去探索不同世界的本质。
几年前在港剧《创世纪》里听到叶佩雯饰演的角色的一句话:“还记得当年你陪我排队买beyond演唱会门票的事吗?”
那瞬间心头象有电流通过,我们和他们都在年少时有过同样记忆,多么难得。
以后的岁月,有些东西我们会极少提起,但有些音乐,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感觉,是永远的,我相信永恒,就象这些记忆,只有我消失它才会消失,永久不变。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