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稀罕事儿,我都记不起上一次观众主动起身为一部电影鼓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从影院走出来,先跟同事讨论张涵予的肌肉,动用生活经验,我说:“那肉的形状太齐整...
演员和角色的贴近让角色的可信度加强。
而影评人毛尖评价说,相对于姜文总是居高临下:“冯小刚相当注意和配角取得平衡。”
“他和张涵予在一起的时候,他平衡张涵予,他和许晴在一起的时候,他平衡许晴。这样,他有时候是北京胡同气,有时候又莫名文艺腔;面对乞讨女他像老干部,面对富二代他玩冰血暴;他有话痨倾向,也有沉默潜质。”
所以六爷的神奇(矛盾)之处在于:既是个“憋屈”的人,又在哪儿都吃得开。
四、小鲜肉真的是硬伤吗?
在这儿也想替小鲜肉说两句公道话。
从《老炮儿》定角儿、花絮流出,吴亦凡和李易峰的存在就被批评为电影硬伤。
有人说,两枚小鲜肉拼命挤出的眼泪,还不如冯小刚额头上的一道褶子有层次。
不少人一看到小鲜肉,就忍不住摆出“救救孩子”的眼光。
话也没错,不过《老炮儿》里的小鲜肉也没那么跳脱,年轻演员的稚嫩恰好满足了人物结构的需要。
吴亦凡饰演的谭小飞符合人们对一个富二代、权二代脸谱化的印象,年轻偶像自带光环的尴尬表演也满足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厌恶。
李易峰的京片子虽然呵呵,但六爷说了,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一副阴柔样,所以在血性的汉子面前也抢不到戏,演员之间的层次与人物的层次大致相符。
管虎和冯小刚都说,六爷不只是六爷,也是冯小刚自己,小鲜肉们也是这么个关系,与角色的距离不大,在一个本身就脸谱化的故事结构里,没那么不堪,就算成功吧。
况且,颜值还是很重要的。
五、 唯一的不节制
言归正传,观众如此认同这部电影,不光因为演技。
《老炮儿》唯一不节制的地方,就是拼尽全力塑造六爷的光环。
六爷代表了不同于权钱当道的道义规矩,所以影片不厌其烦地设置各种场景,让六爷自我认证:训斥小偷、驱散城管、教训不懂礼貌的年轻人、毒舌围观跳楼的好事者、给乞讨少女200块钱……
通过不厌其烦的补白,六爷被渲染成一个惩恶扬善的侠客。从儿子、老相好、好兄弟,甚至最后连谭小飞,都受到召唤,成了六哥的脑残粉。
直到最后,六爷举报了大老虎,以一人之力撼动了上层权力。
也许正因为影片在其它每一个地方都十分审慎,因此就顺理成章地把六爷的英雄形象塑造到了顶峰,哪怕他最后没打赢一场架。
六、每个人都在六爷身上看到了自己
六爷是个英雄,也依然是个小人物。时代的变化,生活的无奈,六爷在感慨,观众们也或多或少地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六爷仗义,观众就看到义气,兄弟屡教不改,借钱也要把他从局子里赎出来。
六爷讲责任,观众就看到亲情,儿子犯的错,老子扛不了也要扛。
六爷讲理,观众就看到正义,一码归一码。
六爷跟小飞一伙人的茬架是草根与有权有势者的斗争,观众跟着六爷,就像闷三儿跟着六爷一样,都憋着一股气呢。而恰恰是因为节制,这股气没轻易被好莱坞式的精彩打斗或血腥场面消耗掉,电影也没有沦为泄愤的感官刺激和爽一把的消费。影片结尾,六爷穿着军大衣、扛着军刀、只身一人飞奔过冰面冲向敌人,有万夫不倒之勇,最终没能跑到敌人面前就倒在了冰面上,悲剧带来英雄主义的g.c,怎能不让人血脉偾张,起身鼓掌?管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前者扶了起来,但不是通过暴力让他打赢一场架,这个英雄不是好莱坞式的英雄,而就是屏幕前无奈又坚持着的观众自己。
跟《老炮儿》前后脚有徐浩峰的《师父》,还有不久前的《聂隐娘》,甚至能推回贾樟柯的《天注定》,两岸三地的导演一样,都说自己的电影拍的是个“侠义”。
但《老炮儿》格外让人激动。
六爷倒下了,“阶级身份”不同的兄弟都回来帮忙了,“李刚”和“李刚”的儿子也被“正法”了。儿子小波不再“混”,跟老子一样养一只鸟,开一家店,但不像老子那样守着“老规矩”难为问路者——不喊对称呼就不给指路。
阳光明媚,老规矩似乎在跟新规矩的和解中重新立了起来,这是“小人物”的胜利,何其浪漫,这就是电影的成功。老炮儿成了当代英雄,我们为这样的胜利鼓掌。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