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芈月是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死后生活一落千丈,芈月和弟弟芈戎躲过了一次次灾难和危机。芈月与楚国公子黄歇青梅竹马,真心相爱...
剧集评价
正面评价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围绕一个主人公,讲述关于她、他的命运,她、他到哪里故事就走到哪里,这是最传统最古老的故事讲述方法,也是最能让观众快速产生共感的方法。这种讲故事的方法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观众可以随时进入,有很强的黏性,即便有中断,再进入时只要找到人物就可以马上完成衔接。一路升级打怪的过关型女主角,始终是最受女性观众喜爱的人设。(媒体评)
反面评价
《芈月传》有着玛丽苏式的人物关系、充满“智商硬伤”又陈旧俗套的情节桥段、胡乱穿越的俗语寓言、五彩斑斓像极某宝爆款的服色饰品,让人恍惚以为是在看《武媚娘传奇》或是于正的古装剧。(网易娱乐评)
争议事件
2015年4月7日,《芈月传》小说作者蒋胜男将电视剧宣传载体上载明的编剧王小平、电视剧出品人告上法院,除要求赔礼道歉,还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人民币。
2015年11月10日,《芈月传》原作者、编剧蒋胜男发表声明,称与编剧王小平、制片人曹平之间关于《芈月传》著作权存在纠纷。
争议一
芈月与黄歇非一代人
由于《芈月传》强调以真实历史为故事背景,一些历史人物的出场在时间上引发了争议。例如,剧中芈月与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右图),而按历史记载,芈月死于公元前265年,黄歇死于公元前238年,两人应相差二三十岁,青梅竹马一块长大不太可能。导演郑晓龙坦言,把两人放一块是为了剧好看,“两个都是楚国人,把他们放一块,让大家至少对春申君是怎么回事有个了解,从普及历史知识来讲,有作用,要不然我宁愿编一个人得了。”
对这些与史实的差异,郑晓龙说,《芈月传》定位是古装历史传奇剧,“这是文艺作品,不是史书。”
争议二
谈恋爱戏份太多了
作为一部“传奇历史剧”,有人想看历史典故、历史战役,有人想看芈月如何在险象丛生的宫中生存,但目前看来,芈月的爱情线成为了全剧着力重点,这也让一些网友不满,认为大多时间在看芈月如何和三个男人谈恋爱。
对于剧中爱情戏过于集中的看法,郑晓龙则认为,如果没有感情戏也就无法把观众拉进剧中,“所以就得有让大家能够理解喜欢的情感故事,能让他们明白芈月后来的家国情怀。”
争议三
芈月没有强大对手
《芈月传》从开播就避免不了和《甄嬛传》的比较,虽然女主角都是孙俪[微博],但两部剧中娘娘所要面对的情景却有些不同。和甄嬛在后宫时四面楚歌、步步惊心的险境不同,芈月尽管也身处各种嫔妃的嫉妒之中,但始终没有一个能与之匹配的对手出现。
对于芈月生存环境“So Easy”的说法,郑晓龙并不认可,他认为,芈月在燕国的时候实际上处境已经十分艰难了,而且从芈茵到芈姝,芈月身边的人也一直在为她制造各种困境。“而且《甄嬛传》里华妃、皇后虽然厉害,但也都是有占上风和不占上风的时候,《芈月传》我也是不想搞得这么麻烦。甄嬛的环境复杂是为了争宠,但芈月面对的不是同样的事。”
争议四
姐妹反目过于戏剧化
剧中,和芈月对手戏最多的不是三个男人,而是芈姝。从前期的姐妹深情到后期对芈月的种种算计,芈姝的转变未免有些功能化,姐妹反目的戏码也让有的观众表示,太过戏剧化。
在郑晓龙看来,增加戏剧性是一方面,在芈姝的身上是可以看出奴隶社会的色彩,而与之对比的芈月代表的则是当时更为先进的封建力量,“芈姝出身很好,从小就是嫡公主,养尊处优,很高贵,她对芈月从来都是护着她。后来芈月慢慢地好了,她心里就不平衡了,她的出身,尊贵和卑贱这些东西在她心里就浮现出来了,她骨子里还是有奴隶社会的那些东西。”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