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人想起30多年前中国农村的包产到户改革。承包前,农民种的是“公家地”,多干少干一个样,所以出工不出力,大锅饭养懒汉,粮食年年不够吃;承包后,农民种的是“自家地”,不用赶不用催,起早贪黑去干活,粮食很快大丰收。原因何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包产到户明确了利益归属,农民拥有了自主经营权和分配权,交够国家,结余归己,解决了激励机制问题,避免了“搭便车”现象。同理,放宽医生在基层开办诊所的限制,鼓励有资质的医生开办私人诊所,可以极大地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政府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多方参与的价格协商谈判机制,让医疗服务价格能够体现劳动价值。在充分竞争的基层医疗市场中,医生的薪酬将主要由患者决定。因此,基层医生必须靠技术和服务来吸引患者,否则就会饿肚子。基层医生干得好,收入不封顶,甚至可以超过大医院,何愁没有积极性?果真如此,越来越多的好医生将从“求上流”转为“求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