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里,陈数饰演的是中国宇航局副局长朱涛,代表中国形象营救马特·达蒙,贡献出重要力量,让广大影迷眼前一亮,第一次与好莱坞一线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合作。
没有试戏便直接进组
拍戏第一天被“老雷”表扬
去好莱坞拍戏,是所有演员的梦想之一。对中国女星来说,去好莱坞展示才华,自然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感谢江志强老板的引荐,才让我有了这个机缘。”陈数回忆起当时情况,“没想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确定是我出演,被要求马上前往布达佩斯拍摄。”从温暖的南半球,赶往寒冷的欧洲,陈数并未试戏便直接进组,这让她直呼,“一切来得太突然和惊喜了!”《火星救援》里,陈数饰演的是中国宇航局副局长朱涛,代表中国形象营救马特·达蒙,贡献出重要力量,让广大影迷眼前一亮。然而,第一次与好莱坞一线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合作,陈数依然有些担心,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导演,有种古罗马将军的即视感:“他是一个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一出手就风起云涌的人。我喜欢他的《陌路狂花》《角斗士》,自然会非常紧张。那天我刚穿好戏服,‘老雷’就不疾不徐地走来,逐一看我们的着装,好像古罗马将军审阅他的部下将士,刚毅的面部线条不怒自威。只要一眼望去,便知道这行伍中号令三军的人是谁。”
原本惴惴不安的陈数,竟然在第一天便被导演表扬,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原来,在表演中美航空航天科学家争论时,陈数在剧本之外加了一个“抱着手臂,轻微晃动手指”的小动作,“‘老雷’说,我喜欢SHU这个动作”。
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
马特·达蒙原是一枚“暖男”
进组只是第一步。由于火线驰援《火星救援》,陈数完全没时间去体验航空航天官员的生活,只能根据剧本来进行表演,“只大概知道是火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出演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是中国女性权威,代表中国力量提出帮助”。
中西方文化差异更是拦路虎。首先拿到英文剧本的陈数,对“perhaps,perhapsnot”的直译并不满意,“中国人不会这样对话,这太奇怪了”。陈数表示剧本还是要结合中国文化与语境,并不能直译,并让台词更加口语化。甚至连拍摄场景的布置,陈数都提出了专业的建议。“东方女性,哪怕是权威人士,也会释放温和、内在的力量;但是欧美女性,做派与男性无异,更加直接。表演上我还要适应好莱坞模式,不能过于亚洲化。导演一直鼓励我,要‘push’展示出自己的力量。”
除此之外,与马特·达蒙虽然在戏中并没有对手戏,却不妨碍在戏外成为朋友。“马特·达蒙中国之行,一起聚会感觉很美好。接受采访时,有对媒体夫妻在提问过程中一直拉着手。结束后,马特·达蒙还主动搭话,表示让他想起了他的太太,他很想念她。原来,他一直在柏林拍《谍影重重5》。就这一下子,女性同胞们都觉得,他真是一枚‘暖男’啊!”
曾担心成“中国特供”
好莱坞“打酱油”并非坏事
上映后,《火星救援》收获票房、口碑双丰收,其出现的中国元素,也成为影片独特的卖点。尽管如此,陈数也曾担心自己的戏份成为“中国特供”:“去英国做首映时,我就一直在想,会不会有一个中国特供版,没想到回复我说,就只有一个全球版。”
而对“中国女星频频到好莱坞打酱油”的敏感话题,陈数也没有丝毫不快:“我特别赞同李冰冰的态度,去好莱坞打酱油并不是不好的,或者不好意思的。就说我吧,不是一上来就演女一号,观众也不会一开始就认识我是谁,这是所有演员必经的过程。不是我在中国演女一号,去了美国也得演女一号,这也不符合影视创作逻辑。只能是争取、努力,让中国演员在好莱坞电影中,有更多表演发挥的空间。也正是因为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尊重和关注,才会有更多合作机会的产生。同时,让世界知道中国有好演员,好莱坞也是很好的平台。”
记者发现,《火星救援》中强势插入的中文对白戳中不少观众的笑点,高雄的“广普”与陈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两者的反差也成为观影中的笑点所在。陈数笑言,或许是因为观众对中文太熟悉:“对美国观众而言,电影中出现的中文,跟韩文、日文一样,都是他们听不懂的外文;而中国观众太熟悉了,是有容易跳出戏的感觉。”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