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
骑行40万公里 光摩托车就报废10辆
《失孤》刚上映时候,在聊城市一家影院应邀观影的郭刚堂哭湿了一包纸巾。“电影里讲得那些,我全都经历过。”郭刚堂说自己比刘天王苦得多。
最初的几个月是最难熬的,郭振堂打听到哪里有买孩子的,立即就奔向哪里。但一次次都失望而归,爱人几乎精神崩溃,见人就磕头:“求求你帮我找找儿子。”从1997年开始,郭刚堂踏上摩托车寻亲之路。布袋上捆着媳妇做的东昌府工艺葫芦,一边卖葫芦,一边找孩子。
摩托车的后座上插着面旗,上面是孩子两周岁时拍下的一张照片和相关信息。这么多年来, 郭刚堂对孩子的记忆慢慢模糊,这张照片就是儿子在他心目中的全部。
十多年来,他骑行了近40万公里,走遍了全国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报废了10辆摩托车。一张中国地图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曾经走过的城市。
“老天对我不薄,没让我死在路上。”郭刚堂挽起裤子给记者看膝盖上的伤痕。18年的寻亲路,他遇到过交通事故摔断过肋骨,也遇到过泥石流甚至抢劫。
在云南的一个山区,他发现被两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盯上了,其中一人说:“哥们,大过年的,借点钱花。”
郭刚堂只好把钱包送上去,赶来的另一人扯开车后的寻亲广告看了看,上去抽了同伙一耳光:“你是人生的吗?他的钱也抢?”两人最终把钱包还给了他,最后离开。
在大别山中的一次骑行,陡峭的山路旁就是悬崖,又下起瓢泼大雨,推着摩托车的他几乎站不住脚。郭刚堂万念俱灰,瞬间有了跳下去的冲动。
猛然间,他看到旗子上儿子的照片,仿佛在叫着“爸爸”。他在雨中大哭一场,哭完又再次上路。
欠下30万外债 靠自己挣钱拒绝捐款
郭刚堂现在住在聊城市的出租房里,可谓一贫如洗。其实他曾是个很能“折腾”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一天就有一二百元收入,家里有五万块钱存款,还买了两台拖拉机。这样的好日子在村里数一数二。
孩子被拐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倾家荡产了。最多的时候,他一天雇了500人寻子,一天就花上万元。
随后18年出门找孩子,没钱了,他回来打短工挣,挣到一笔钱再出门找孩子。最穷的时候他只剩下一毛五分钱,连个馒头都买不起,只能要饭吃。到现在他还欠着外债30万元。
十几年来,他在寻子圈儿里出了名,曾经有很多人希望给他捐款,他全部拒绝了。他的经费几乎全部来自自己打短工和爱人的工艺葫芦。
从上海回来的途中,曾经有志愿者送给了他一张加油卡:“我们不能陪着你,当你加油的时候,我们就在给你加油。”他在寻亲路上用过一次,一直没有再用,“不是找孩子,我就不能用这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