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初春的一个晚上,一个电影圈内人的普通聚会,有陈凯歌、有葛优,也有陈红。那个时候,就不像当初想要竞争《风月》中的角色的感觉了,陈凯歌就只是陈凯歌而已,也不是什么著名的导演;陈红就是陈红,也不是想要争取角色的演员,大家就特别放松,喝酒,玩。那次,陈凯歌发现陈红的性格跟男孩子似的,特别爽快,说话也是直来直去,和其他女孩很不一样。陈凯歌觉得很好奇,问:你们家是军人出身吧,陈红就说:一半吧。我妈妈家都是军人。后来,北京有许多演出,陈凯歌就会约陈红去看演出。两个人聊天,都觉得挺过瘾的。一方轻松 一个严肃,公平地讲,陈凯歌喜欢陈红,绝不只是因为陈红漂亮、年轻,更多的是因为陈红的性格:做事什么都不怕,没什么负担,不管不顾地往前走。而陈凯歌却是个特别有责任感、有负担的人,和陈红在一起,陈凯歌会觉得轻松。陈凯歌和陈红的相识相恋,简直是太自然,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在他俩之间,甚至都没有相互约定:噢!你就是我的男朋友,你就是我的女朋友。自然而然地,两个人就走到一起来了。关键是在性格方面相互吸引,陈红说长得比凯歌帅,比他有钱的人多的是,而比陈红年轻漂亮的人也多的是,按照这种条件来挑选另一半的话,一定不会长久。他俩对情感有相同的的追求,就是一定要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对方也爱你的人。只有结婚 才是亲人,不能绝对地说不同的出身对感情没有影响。在和陈凯歌陈红相处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他们对人对事的认真和传统态度,应该是他们相知相恋的基础,而这个态度的形成,和他们都是出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背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陈凯歌母亲是高级编辑,父亲是著名导演。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对他的影响比较大,精通古典文学,近乎苛刻的自律,以及对工作的狂热迷恋,对自己言行的极度负责等等,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男人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江西的信江之滨,一对高级知识分子,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女儿率真、负责、好学的个性,在外努力求上进,不惹事生非,在家温良相夫教子,这一切,对他们在影视圈这个爱情动荡的氛围里,都是很好的稳定剂。对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相爱可以相处不可以。陈红却说,只有结了婚,才能享受到亲人的感觉,你会觉得你和他是亲人,很亲很亲的亲人,没有结婚,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一双袜子一句“抹油” 几人羡慕几人惭愧,貌似严肃的陈凯歌,其实有非常细腻的心,对新婚的妻子,在陈凯歌满脑子的艺术创作中,他经常会分神体恤入微。一次,冬天,还是在《刺秦》剧本讨论阶段,陈红洗完澡,赤脚跑到楼下听他们如火如荼的讨论,在如此投入之下,陈凯歌会忽然对陈红说:“红红,你把袜子穿上,会感冒的。”当时听得在场的女人们都羡慕不已,男人们都惭愧不已。还有一次,大家在长桌边讨论问题,陈红坐在陈凯歌旁边,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陈凯歌会突然说:“你去抹点油,冬天皮肤容易干。”这些小小的细节,让陈红真切地感觉到不善表露感情的陈凯歌的深情。在拍《大明宫词》的时候,剧组给陈红配备了司机,陈凯歌却每天坚持晚上来接陈红。陈红有时心疼他,叫他别接了。陈凯歌的理由是:“你那么辛苦,我一点表示也没有,说不过去。”在陈凯歌希望和对方感同身受的最传统却最真挚的情感中,陈红一直庆幸自己的婚姻选择,认为陈凯歌是做丈夫的最佳人选。拍戏六亲不认 平时体贴入微,如果说生活中陈凯歌有细腻体贴之心的话,那么在电影的拍摄现场,但凡与拍摄无关的人和事,陈凯歌完全视而不见、目露“凶”光,包括对自己的妻子和妹妹。陈凯歌和妹妹凯燕的感情很好,凯歌在拍《刺秦》时,艰苦非常,耳朵都冻变色了,凯燕心疼哥哥,去看望,哪知陈凯歌不仅熟视无睹,而且凯燕和他说话,他也不搭理,完全把她晾在一边。凯燕气坏了,找陈红告状,已经熟知丈夫这种情况的陈红,虽然知道无法帮妹妹讨回这个“公道”,但是想起自己也老是受此“款待”,所以,等陈凯歌回来时,还是向他发难了。陈凯歌一脸无辜。陈红问他:“你在那儿想什么?”陈凯歌就急了,说:“我能想什么?我在想我的电影!”现在,陈红这种永远也赢不了的发难差不多绝迹了,和任何一位深爱自己丈夫的女子一样,陈红理解并接受了这些;而陈凯歌也一如任何一位深爱自己妻子的丈夫一样,尽量体贴妻子,当然,拍摄现场还是例外。虽然没有问过陈凯歌,在电影和妻子中间挑选,他会选哪个。不过,估计他会选工作。而陈红,也会理解并且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