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春片大爆炸?《匆匆那年》导演张一白很直接地告诉记者:“市场需求驱动的。”他看到的,是一个庞大的青春市场。
2014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8.3亿,其中19至30岁观影人群占比超过五成。换言之,80后、90后观众撑起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大半壁江山。
青春片是好莱坞主流片种,主流到了陈词滥调的地步。而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集体青春影像缺失。1995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算是开了个头,讲述的是“文革”前后大院子弟的青春。此后,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和吕乐的《十三棵泡桐》,以残酷、边缘、残缺的青春记忆为主题相继问世,但都因各种原因,没能进入影院市场。直到2013年的“致青春”,青春片这个片种才开始大规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