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充满暴力和死亡气息的电影,并且一点没有避讳所有的残忍细节。以暴制暴的假想的形式演示了弗洛伊德精神疗法的可行性和可怕性。由第一个同学的死亡开始,观众见证的是各种人的恐怖心态,有的因柔弱而死,有的乘机发泄平日压抑的仇恨和兽性,有的消极退出寻死,有的积极对抗求生,一场场直面的揭露,比烂面喷血的不忍卒睹画面还要震撼。 这是一种直面的态度,只有真实的残酷才能震撼当代这一批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信任的孩子。血淋林的场面叫你知道什么是残酷,根本就没有什么暴力美学。对虚伪的成人世界和刻板说教的厌恶,已经使这些孩子们沉溺于漫画和电玩创造的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GTO》也正是因为揭示了此类问题而引起强烈反响。用心良苦的导演把他想要说话的年轻人从虚拟的电脑游戏带到了真实的血腥的杀人场。请注意电影里的教学录象带:可爱的女生,甜美的声音,向你娓娓讲述杀人游戏规则,简直是游戏的感觉。这个孤岛如同一个小世界的缩影,不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游戏世界。短短三天的噩梦浓缩隐喻了一个人一生所要面对的一切:生与死、爱与恨,杀戮与被屠,信任与欺骗。2、这部电影确实会给人许多触动,不论人种,地域,民族,人性具有的许多东西是共同的。人决不可能对抗秩序,个体的人不能违背大自然,形成了社会的人除此以外还要面对人类社会自身的秩序,随着文明的发展,这种秩序越来越多的成为人性的主宰。电影里学生的相互杀戮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竞争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电影中这种社会的游戏规则被推到一个极端的状态下,而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和动物或者说人性和兽性的不同已经很难说了,你无法选择秩序和规则,只有选择生存或死亡。残忍的本性是全人类共有的,扩张性也是一样,不过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程度或方式不一样而已,好象影片里存在着不同的武器,每个人的心态和做法会为各自的武器发生微妙的变化并且导致最终的选择和结果。我们的世界现在似乎处于一种深刻的麻木之中了,追问和诉说不以极端的方式出现,竟然没有谁会在意。当死亡带着尖锐的痛苦一寸寸地沿着你的神经抵达时,当恐惧沿着尖叫的鲜血带着慌乱的脚步迫近时,人们才番然醒悟。看完这部片子可能很多人都会自问一句:“倘若我身在其中,我会如何应对”。可静下心来细想想,难道我们没有身在其中吗?3、影片最后,只有三个学生幸存下来,一个是有着丰富求生经验的上一次活动的幸存者,另外两个是在战斗中分配到最没有威胁性的武器的七原和他暗恋的中川。当他们与北野武正面交谈的时候,一个滑稽的布努埃尔式的超现实段落出现了:北野武明明有真枪,却用水枪诱使三个人杀了他,在中弹死去之后,还翻起身接了最后一个女儿的电话才正式死去。这很有隐喻意义的:残忍的人总被另一个更残暴的杀人,最终拿到望远镜、锅盖的人却生存下来。如同塔仑蒂诺的《低级小说》那段由圣经而禅悟的精辟对白:“你是弱者,我是暴虐者,但我一直在试图成为引路的牧羊人”;如同黑泽明在《七武士》结尾处的感叹:“最后只有农民胜利了”。影片的结尾莫名其妙地充满朝气和希望:七原和中川逃出了各自的家庭,走上了纯洁独立的人生道路,奔向成年。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结尾不好。他是导演的主观愿望,一对小儿女怎斗得过社会规则的强大?所以荒岛余生是场恶梦,逃出生天后所等待的还只能是恶梦的延续。但如果照卡夫卡的意思去理解这个结尾,它是绝妙的。当猎物穿越树林时,它心中也难免有着喜悦。但结局却是不言而喻的。人年少时总以为能征服世界,小天下而大我。到后来慢慢发现,社会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个人的无奈。失败者的悲哀和胜利者的无奈。4、影片重新拍摄了在无人岛互相残杀的四十二名中学生曾经一起快乐地打球的镜头,他们这些以前生活片断的闪回看起来感人至深。联想到川田以前曾参加过这个游戏,当只剩下他和女友庆子时,庆子先开了枪,最后微笑着死在他怀里。临死的人微笑着在死前说出爱的箴言,活下来的人带着决然的表情上路,他们说:“要走下去……”。这反常的暖和的画面,这反常的用力的言词,让我又回到美好的现实中。可据此追溯他们这些行为心理动机的外来影响的根源,更多看到的却是人类复杂的本性,让我们稍纵即逝地窥视到自己阴暗的欲望人道思想,一次又一次地被猝击到了自身的道德底线。5、该片导演是深作欣二,不是北野武。他的电影以反思日本二战闻名,是日本殿堂级导演。所以我看电影时先入为主,把剧中角色的心态全部带入二战时候考虑,比如好战的加入者是纳粹和军国主义者的象征,虽然世界人民普遍爱好和平,但是只要有他们的存在,就会动荡。不过,我最大的疑问是制造BR法案的人意味着什么,人类的劣根性还是残酷的自然选择。说句题外话,这样的电影无关于爱情,但是揭示了爱情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部优秀的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