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导演大胆用人,启用80后编剧和90后演员
□晨报记者 朱美虹
导演篇
无论对中国人还是中国文学史来说,《红楼梦》的位置都是无可替代的,而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也随着陈晓旭的逝去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
有这么两座“大山”横亘在前头,由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在一片好奇与争议中于东方电影频道开播了。人们难免将它同原著比较、同旧版电视剧比较,对于这些,李少红统统不在意,“我能做到的都做到了”。
运作:前后走过三年
“交片了,就不会再修改”
尽管和高希希版新《三国》前后脚播放,但实际上,李少红版《红楼梦》的启动时间远远早于新《三国》。从2007年8月接手到如今播出,新版《红楼梦》走过了近3年的路程,而如果再算上北京卫视为选角启动的《红楼梦中人》选秀,那还得再加上一年。
记者(以下简称记):能否介绍一下《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李少红(以下简称李):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剧本准备10个月,拍摄15个月,后期8个月。制片方第一次找我拍《红楼梦》是2000年,据说那时有5家公司在抢这个题材,其中有2家找了我。等到5家公司变成1家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2005年,北京卫视在这一年启动选秀,报名人数达40多万。最终,2006年有20位进入决赛的选手成为电视剧的演员,饰演妙玉、柳湘莲、大宝钗、王熙凤等角色。
记:《红楼梦》前期投资5000万,之后追加投资到了1亿多,已成为如今成本最高的电视剧,你怎么看?
李:我所知道的四大名著的成本都差不多。
记:《红楼梦》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李:我们在前期就反复强调重视原著,一直讲的是按照120回小说的面貌来拍。曹雪芹的小说是很梦境的小说,有现实元素,也融入了儒释道的人生观念,所以在创作时我们有个八字方针:亦真亦幻、亦正亦谐,谐是指用诙谐的手法讲述正面严肃的话题。
记:登陆卫视时会根据观众意见再进行修改吗?
李:那对我们已经没有用了,我们的带子都交了。我倒听说《三国》在二轮播出时会修改。穿帮的镜头每个戏都会有,但如果眼睛光盯着穿帮,那就说明这戏的吸引力不高。不能因为《三国》有穿帮这样的低级错误,就问《红楼梦》会不会也有,我觉得我们已经尽力去做了,让大家去看吧。
演员:90后唱主角
“真情实感可抗衡演技”
除了1989年12月出生的“小黛玉”蒋梦婕,新版《红楼梦》中几乎所有小演员都是90后,最小的“小宝玉”于小彤更是出生于1994年,拍摄时仅仅13岁。
贴近原著年龄的小演员是新版《红楼梦》最大的特点,青春逼人的同时也带来一个疑问——这么年轻能演好《红楼梦》吗?
记:这些孩子们的表演怎么样?
李:我当然是满意的,但要和归亚蕾比,这就不公平了。人家演了四五十年的戏,非要说和刚出道的比演技?实际上,年轻演员投入了真情实感,这个力量可以和演技抗衡,而《红楼梦》恰恰需要他们这种无法复制的青春,感染力就在这里。我们朝夕相处2年多,任何人都会有感情。他们的青春从这么高的基点起步,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今后的道路对他们更难,因为起点太高了。
记:宝玉、宝钗、史湘云等演员用了少年组和成年组两组演员,为什么只有林黛玉由蒋梦婕一人演到底?
李:因为没有办法了。那时候已经开拍,到外面去找,试了很多都很困难。这批演员都很小,不可能再找成熟演员,否则年龄对不上,而找小的得重新培训,我也没时间。最容易做到的办法就是这个。
记:这是否意味着找黛玉是最难的?
李:黛玉当然是难的,包括大小演员气质、相貌接不接,得考虑很多层面,前面我们都准备了近10个月。
记:大小宝玉、大小宝钗是怎么衔接的?
李:基本上属于一个人的两面,各有特色。宝玉前后表现的东西不一样,前期是青春无邪的,后期情感的成分比较大,两人组合在一块才是完整的。包括宝钗都有变化,谈婚论嫁时宝钗成熟稳重、忍辱负重的一面多些,年轻时则偏重大家闺秀的气质,这两种气质由两个人来演能呈现出不同的方面,反而有好处。
记:编剧团队以80后为主,小演员则以90后为主,再加上导演你和红学专家,不同年龄层对《红楼梦》会有不同的理解吗?
李:我感觉没有。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的编剧,他们最大的长项是建筑在《红楼梦》的基础上——他们对文本相当熟,红学专家也不是异类,包括网上的红迷,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都是一致的。我觉得年龄没有问题。
记:怎么让小演员们入戏?
李:开拍前演员培训有5个月,包括请专家讲课、教琴棋书画、怎么站怎么坐,也让他们反复读文本,大声念,一人一段。
压力:和时间赛跑
“我已经做到最后一分钟”
20年之后重拍《红楼梦》,无论是社会环境、资金运作还是观众群体都有了极大的变化,比如和87版《红楼梦》大手笔兴建大观园实景拍摄不同的是,新版《红楼梦》在3个拍摄基地搭建了10个摄影棚,总面积近4万平米。
这还只是其中一例。其实无论是对新版《红楼梦》还是对李少红,争议声从未停歇过。
记:为什么没有选择实景拍摄?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大观园”。
李:没有时间,也没有拍摄基地,如果用实景搭建一个的话所耗时间更多。那些现成的“大观园”,人家都是做旅游的,现在都是商业运作,你说把哪个大观园场景一年别营业了,就供我们拍,能做到吗?
记:情感戏是《红楼梦》十分重要的部分,作为女性导演挖掘情感是否得天独厚?
李:曹雪芹已经写得相当丰富了,他对女人的了解比女人对自己的了解还要深刻。不是说我是女人就能比男人拍得好一点,我考虑的只是能不能把他写的东西挖掘出来,惟恐自己功夫够不够的问题。
记:你的功夫够吗?
李:我一个人的功夫对付曹雪芹肯定不够。所以我们集合了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能人来帮助我们从各个视角来挖掘。
记:接手《红楼梦》是需要勇气的,你觉得你的压力主要在哪些方面?
李:我的压力不在于外界的议论,而在于最后一分钟能否把你想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毕竟时间是有限的,那就要看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有限的条件下能不能尽可能做到最好。
记:觉得你自己已经做到最好了吗?
李:反正我觉得已经做到了最后一分钟,我能做到的都做到了。之后的遗憾只能在下一部作品里去弥补了。
记:播出后必然会有网友、红迷对《红楼梦》的争议。
李:别人怎么说有所谓吗?我每天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不会因为别人说什么而孜孜以求,我只是从我的职业道德来要求我自己,把它做得尽可能完善,否则我得靠别人说什么来改什么,那我也太不职业了。
记:会介意大家把新版和87版做比较吗?
李:其实80后没怎么看过老版。70后则不一样,那时候他们正处于谈恋爱时期。80后90后看这版《红楼梦》是会最有感情的,因为他们没有障碍。当然,最重要的还得看作品本身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