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影视剧生存链隐形毒瘤如何切除?

2010/6/4 11:08:1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本报推出的“影视剧生存链隐形毒瘤”系列调查报道,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2006年,因为片酬太低,大腕纷纷辞演,新版《鹿鼎记》开机大闹“演员荒”,著名制片人张纪中遭遇到了整个影视圈普遍的难言之隐。

  本报推出的“影视剧生存链隐形毒瘤”系列调查报道,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一方面,制片人和导演表示,演员的片酬飞涨让投资方不堪重负,直接导致电视剧行业生存链上的各个环节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当红演员却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指出高片酬并非演员单方面的责任,造成行业畸形的是整个生存链上方方面面的责任。

  不过,演员高片酬影响电视剧行业发展,是一个既成事实。既然是毒瘤,而且是隐形毒瘤,不及早找到切除的办法,今后的危害将越来越大,受害者将绝对不止一方。在本组报道的下篇,本报以寻找良方作为目的。记者采访了多位成功的制片人和演员,在他们看来,电视剧行业可走的路有很多。

  本报记者 徐云霄 潘媛

  处方1

  财大气粗的巨制

  高投入 高片酬 保证精良

  病症一:高片酬压榨影视链其他环节

  演员的片酬疯涨,与此相对应的,却并不是整个制作成本的提高,演员片酬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生存链上其他环节的涨幅。据记者调查得知,在2000年到2001年的时候,演员的片酬差不多只占整个成本的20%到35%,到了2004年、2005年,这个数据就已接近50%了,现在做一部电视剧,演员片酬有时候能达到60%,甚至70%。而片酬“溢”出来的部分,其中10%到15%要从其他制作费用中节约出来,而余下的部分通常在发行环节解决。

  对症下药:

  好戏有市场,就算成本高,值!

  (采访对象:新版《红楼梦》制片人李小婉)

  不久之前,美剧《太平洋战争》落下帷幕,这部由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联手打造、耗资近2亿美元的10集电视剧是史上最贵的电视剧,从筹备到拍完播出耗费了7年光阴,在制作方面不输《阿凡达》。其细节堪称完美,网友几乎无法挑出这部戏的任何毛病,事实上很多美剧在制作的精美程度上都超越了电影。

  事实上,即将于9月2日播出的新版《红楼梦》和《太平洋战争》有诸多相似之处:制片人李小婉、导演李少红、美术指导叶锦添、摄影指导曾念平,堪称超一流的制作班底;历经4年的筹备、11个月的拍摄;制作成本高达260万一集;追求细节,服装、道具、置景极其精致。对于《红楼梦》的画面效果,制片人李小婉相信播出时即使大家关了声音,只看画面也舍不得转台。

  他山之石:

  有收视率撑腰,片酬飙至百万美元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最熟悉最亲切的美剧自然是从1994年开始拍摄、每年一季,共播出10季的《老友记》。扮演莫妮卡的考特妮·考克斯当时的薪酬每集不到1万美元,在1999年,6位主演联合提出加薪要求———每人每集100万美元。为了保住收视率,左右为难的制片商最后和演员达成了妥协每人每集75万美元。不过百万片酬并不是白日梦,从第9季开始,6位主演每一集的薪酬已经达到了每人100万美元的水准。

  处方2

  不起眼的小成本作品

  靠剧本 靠新人 推出黑马

  病症二:制片方过分依赖大牌演员

  在昨天的调查中,也有当红的演员指出,演员只是一部戏中的一个环节,但并非保证质量的全部,事实上,过分依赖大牌演员造成了电视剧行业对于编剧、导演、幕后班底、甚至群众演员的集体忽视。

  对症下药:

  剧本才是关键,“三无产品”照样火!

  (采访对象:《武林外传》投资人郝亚宁)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没有明星阵容一样能拍出好口碑好收视的作品,近年来这样的热剧也并不少见,比如《仙剑奇侠传》《大宋提刑官》,甚至被观众戏称为“三无产品(无明星大腕,无情爱套路,无震撼视效)”的《士兵突击》,从网络到荧屏足足火了两年,更形成了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另一个鲜明的例子则是《武林外传》,现在“武林外传”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个成熟的品牌。

  据了解,80集的《武林外传》投资不过1000多万,然而正是这部并不起眼的小成本之作在CCTV-8播出时为央视创造了令许多大制作都难以企及的广告收入,播出仅仅三四天过后,该剧收视率急速攀升,直逼《***》,以至于在播出10多集后,即使是片尾最不显眼的贴片广告也被全部预订。据了解,《武林外传》电视版开播至今的四年时间里,凭借这部电视剧极其系列衍生产品已经净赚1亿元。昨日,记者联系上《武林外传》的投资人,北京联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老总郝亚宁,对于零明星的成功之道,郝亚宁坚定地认为剧本才是一剧之本:“我们第一就抓好质量,质量当中重中之重是剧本,有好的剧本,不用大腕一样能推好。你看我们所有的戏都不用明星,我们拍《周渔的火车》时,孙红雷也不是明星啊。”

  他山之石:

  零明星美剧《生活大爆炸》走俏

  俨然是第二部《老友记》的美剧《生活大爆炸》,如今火得不得了:豆瓣网上的“生活大爆炸”小组成员过万;国内的四个字幕组同时在为该剧做字幕;粉丝竭力搜索剧中人物所穿的服装……

  事实上,这部美剧没有情节曲折的故事,也没有险象环生的场景,没有明星,没有大场面,没有真正的“爆炸”,一切爆炸都只是发生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让全世界生活在网络上的宅男宅女们发现,原来如自己一般的角色也可以突然成为主角。

  处方3

  调动演员积极性

  让演员片酬与收视率挂钩

  病症三:明星拿钱走人,作品质量无保障

  对于明星的高片酬,一位制片人叫苦说现在的片酬都是一次性的,买断的,“不管作品后来效果如何,反正明星拿了钱拍了戏就算成了,相当于是旱涝保收的。”另一方面,演员却在惧怕分账制度,因为“一部戏的操作不是演员可以掌控的”。

  对症下药:

  减薪不现实,根据收视率票房分账更合理

  (采访对象:当红影视剧演员X)

  2008年,演艺界遭遇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迷。在影视剧行业相对成熟的韩国,演员率先提出自愿削减片酬,共度时艰。演员李范秀的电影片酬约为3亿韩元,但他主动表示在电影《期中考试》中只拿本来片酬的10%,约合3500万韩元———这只是他平时拍摄1、2集电视剧的片酬。随后,韩剧天后崔智友在SBS电视台的电视剧《明星的恋人》中,自愿将片酬减少了将近30%。而舒淇也曾在2008年底公开表示,愿意减3成片酬拍戏,响应她的有杨千和何超仪。

  但在常态下,给演员减薪是不现实的。更现实的,应该是将演员片酬中的一部分计入制作成本进行再投入,然后在影视剧上映或者播出之后,根据票房和收视率,进行分账。

  在这样的机制下,虽然大腕明星们可能要承担少拿片酬的风险,但从投资人和制作公司的立场上来看,这样的合同不仅能减少制作费用,还能加强演员对影片的责任感,降低影片风险。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