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青年歌唱家刘和刚“全国高校公益巡演”走进了滨海新区大港大剧院,为天津各大高校大港校区的师生们带来了动情的歌声。学子们从刘和刚的歌声中发现,原来民歌离青年人的生活并不遥远。日前,记者在大港采访了刘和刚。
记者:民族声乐争取年轻观众的优势在哪里?
刘和刚:我2001年从军艺毕业考入空政歌舞团,成为专业民歌演员。几年的职业生涯令我深深感到,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不能只注重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我最初演唱民歌时,该用的技巧都用了,但出来的歌声却很难触动观众的心灵。现在我找到了原因——没有用情感去演唱。传递民族情感是民族音乐影响观众的最大优势。如今,我走的是一条“亲情”路线,我在演唱《儿行千里》《父亲》《孝顺》《你是我的好朋友》《感恩》等歌曲时,不是用声音在述说,而是用情感在述说。去年启动了“全国高校公益巡演”,我是希望用歌声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巨大热情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和对我的支持。
记者:有些观众觉得央视青歌赛综合素质考核的题目对歌手来说有些偏、难,你作为央视青歌赛举办以来最高分的获得者(当年他以一曲《美丽的楼兰姑娘》获得100.13分的高分),怎么看待综合素质考核?
刘和刚:我2002年、2004年参加青歌赛,专业演唱得分都是第一,皆因综合素质得分有些低而获得第二。但我并不因此而否定青歌赛设置综合素质考核这个环节。相反,这个考核激发了我学习文化的热情,从此我每天都要读书,即使在旅行中也是如此。文化水平的提升,使我对歌曲的理解有了极大的升华,我的内心不再空荡荡的,我站在舞台上也更加自信了。2006年,我终于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我2005年还获得第五届中国金唱片民族类男歌手奖,2008年获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年度最佳民歌歌手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文化修养的提升分不开。所以,我要对将来准备走歌唱道路的青年朋友讲一句话:一定要把文化学好。
本报记者 张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