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回应质疑:不是人身攻击都可以承受

2010/7/9 10:42:0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因为网络争议太多,各家媒体早就等候李少红在广州作出回应。李少红:名著本身就是经典了,有些不用发挥就可以很好地采用,当然这也不是一种照搬,我们也添加了原著以外的东西。

  因为网络争议太多,各家媒体早就等候李少红在广州作出回应。原本是昨天下午的发布会,几家媒体提前在中午的饭局上“阻截”李少红,李少红在例行公事地回答了几个质疑后,眼见火药味逐渐浓郁,就推辞说要吃饭,拒绝回答接下来的问题。她只是说:“下午发布会我会统统解答。”

  但下午的发布会上,李少红露了一下脸之后,就消失了,只留下扮演“宝黛钗”的于晓彤、蒋梦婕、李沁以及刘姥姥的扮演者在现场回答问题。对于各种争议,几个小演员显得并不在意,但回应的口风却很一致:“这样拍,是有理由的”。

  李少红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很谨慎。在中午的简短采访中,李少红依旧很“自信”地为新版《红楼梦》辩解。对于争议最大的林黛玉扮演者蒋梦婕,李少红回应说,她很有个人味道啊,看她的骨骼,活脱脱从古画里出来的人物。

  新版像部鬼片?视频效果不好,画面阴暗

  记者:有网友指新版《红楼梦》中黛玉之死是***体,80后编剧对原著的理解让人怀疑,为什么采用80后编剧?

  李少红:你们是80后吗?能当红楼的编剧吗?(记者答不能。)所以嘛,我就找了9个80后做编剧。

  记者:很多人认为新版《红楼梦》太风格化,哀婉过度,带着《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的影子。

  李少红:这是人们的惯性思维,这部作品肯定是有超越的。我们拍的是一部彩色电视连续剧,所以要从大众审美角度考虑。既要通俗,简单易懂,又要有艺术上的独创。要符合原著的精髓,要有韵味和古典、儒雅、婉约的风格,又要自然地融入现代的时尚感和审美情趣。从目前播出的效果来看,大部分艺术处理还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记者:网友们说新版《红楼梦》像鬼片,像《聊斋》。

  李少红:那是网络视频效果不好、压缩画面造成的阴暗感觉,如果看电视的播出,肯定有阳光明媚的一面。《红楼梦》中描写了美梦,也有噩梦,这些在传统文化中都是人尽皆知的基本标识,不难理解。弃恶扬善的主题在《红楼梦》里非常鲜明,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人们对此更容易理解才对。

  对白照搬原著?当广播剧听,我也没意见

  记者:网友对大段朗诵原著的对白有异议。

  李少红:名著本身就是经典了,有些不用发挥就可以很好地采用,当然这也不是一种照搬,我们也添加了原著以外的东西。

  其实,我们剧本的初稿就有旁白。《红楼梦》的内容很丰富,字里行间好几层意思,还真别高估了自己。能通过画面、镜头语言,还有借助旁白加深理解原著的含义,我觉得手段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观众既然说旁白非常美和耐听,那说明他们喜欢,当广播剧听,我也没意见,多了一种欣赏形式普及《红楼梦》,也是好事。

  角色过于圆润?黛玉进府时,身体是健康的

  记者:最大的争议还是角色,大家认为这些小演员大多缺乏文化功底,撑不起角色。

  李少红:他们肯定不是没有基础的,都是艺术院校毕业的,在我这里还经过了半年的培训。我觉得他们的表演很出色……

  对这个版本的林黛玉有争议,认为太圆润,但我觉得黛玉是得不到爱情才放弃生命的,她的病是因为得不到爱情而得的,也比较合乎常理。所以我们描写开始进府时,黛玉的身体还是基本健康的,她所说的生下来就吃药的病,和宝钗、宝玉一样,属于公子小姐病,不是病理性的病。发育初期的女孩都比男孩偏成熟,这也是常理。后来黛玉因为担心得不到宝玉的爱情,才忧郁成疾,看到后面大家自然会看到黛玉变得越来越瘦。

  媒体在黑该剧?不是人身攻击,都可以承受

  记者:你认为是一些媒体在“黑”新版《红楼梦》吗?

  李少红:我了解你们媒体的运作方式,知己知彼嘛!你们不要断章取义!有个记者采访我之后掐头掐尾,说我不喜欢《红楼梦》,我不可能那么说嘛!

  当作教材也好,图解也好,都行。只要大家都看,引起关注,为此去重读(原著)、去对照,作用都是一样的。任何一种极端的言辞都是爱之深切的表达。只要不是人身攻击,都可以承受。

  专题采写:记者李培

  实习生曾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