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汀新专辑9月引进内地:我不需要人人都爱我

2010/7/15 7:06:1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斯汀(Sting) 原名哥顿·马修·托马斯·森姆内,1951年生于英格兰,初期以朋克摇滚乐队“警察”知名于乐坛。这两次与交响乐团的演出,与乐手们互动令斯汀很满足,他开始想做一张完全由管弦乐编配的专辑。

斯汀新专辑9月引进内地:我不需要人人都爱我

  斯汀(Sting) 原名哥顿·马修·托马斯·森姆内,1951年生于英格兰,初期以朋克摇滚乐队“***”知名于乐坛。1984年乐队解散后,斯汀在戏剧舞台与音乐界之间轮换角色。2006年,斯汀回到家乡后,推出了演绎英国16世纪作曲家约翰·道兰的《迷城之歌》,专辑攀上了世界各地的古

  斯汀又上路了,依旧是古典乐。不过这次在他那“不专业”的唱腔之外,他的音乐里还加上了庞大的交响乐团——前天首发的新专辑《都市交响曲》在满足粉丝们期待的同时,在音乐评论界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不过在批评面前,斯汀永远是我行我素的……

  新专辑 “我拿到了新的玩具套装”

  今年6月,在亚特兰大乔治亚州一个露天体育场里,歌迷们对着台上四五十人正调音的管弦乐团,喝啤酒,闲聊,边等着斯汀出场。斯汀在幕布旁看着,感觉那挺像露营的:“其实挺难为观众的,他们不知道到底是该坐着还是站着”。

  这是斯汀与英国的皇家爱乐音乐厅乐团的演出,以交响乐的编制去演绎斯汀写的歌。这些歌都收录在他于7月13日在英国首发的新专辑《都市交响曲》里。9月,国内发行引进版。斯汀的巡演,从美加开始,秋天到欧洲,10月回到英国再做巡演。

  “摇滚乐的演出,声浪那么大,观众连自己说话都听不见,所以大家干脆不说了。可是与交响乐团的演出,观众保持安静很难”,而在当黑夜降临,在台上的斯汀回复了带着傲气的自信:“有点像歌舞大厅的表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我想要在流行和交响乐之间制造出新的东西来——我的这些歌里,相信有充分的和声空间,能让交响乐团发挥。”

  “我就像个孩子,刚拿到了新的玩具套装”。在新专辑的录制过程中,斯汀这样形容自己的感觉。对于乐迷呢,这个不断由好奇心引领前行的“孩子”,经常带来惊喜。

  交响乐 灵感来自卡拉扬

  最近5年来,斯汀一直都在德国古典厂牌DG旗下发片。他先是返回16世纪,试探古乐的唱腔,到去年底推出的《冬夜旅人》里,与各路古典乐人马合作,再到如今出炉的《都市交响曲》,与交响乐团“正面交锋”。有英国媒体问斯汀,这是不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进化”?斯汀不以为然:没那么严重。但他命名唱片的渊源也足够“严重”的了:引用的是卡拉扬出版于1951年的一本书的名字。

  如今歌手出唱片,一般先出了常规的录音室版本后,会去做电子声响天花乱坠的“混音版”。斯汀,却朝着更传统的方向而去。

  最早的念头,来自去年初夏,芝加哥交响乐团邀请斯汀合作演出的期间。两者曾在格莱美颁奖现场和奥斯卡颁奖现场都有过合作,但只是蜻蜓点水。并不擅长编曲配器的斯汀,与乐团一起呆了一整晚,让芝加哥交响乐团在他的10首老歌里任意选一首,看怎样加上管弦乐的编配比较好。完成了这次合作后,费***弦乐团也来相邀,请斯汀加入纪念费城音乐学院创办153年的庆典演出中。

  这两次与交响乐团的演出,与乐手们互动令斯汀很满足,他开始想做一张完全由管弦乐编配的专辑。于是他去找英国的皇家爱乐音乐厅乐团,乐团立即就答应了。

  “我不希望乐手们无精打采地坐在小提琴后面,跟着流行民谣的调调,随便配上点什么,那样他们闷,我也闷”,斯汀说,他希望乐手们能把这样的合作看成是好玩的挑战,“我想要出来的声音是一个节奏鲜明的整体,而不光是为了某人虚荣心,而裹上了一层听觉上的墙纸”。他想要看到最终能出来有***而生动的效果,而在此之前,“过程本身就很值得”。

  录起来,斯汀却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容易的唱片:先在著名的Abbey Road录音室排练,然后按下录音键,基本一次过就好了。

  非专业 不做唱功最好的人

  在发约翰·道兰的专辑时,很多评论挑剔斯汀“不专业”的唱腔。斯汀承认,对于这一类的音乐,自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他希望自己能给这些音乐带来专业歌者所缺乏的新鲜感。“对我来说,道兰的歌就是16世纪的流行音乐,旋律好听,歌词写得棒,还有很好的伴奏。”斯汀觉得,不必成为世界唱功最好的人,需要的是唱腔中独特的辨识度。“你一张嘴,人们就能认出来‘噢,是鲍勃·迪伦’、‘那是波诺’。你就是想要有那么一种独特的声音指纹。然后再去把声音磨得更像你自己。”

  斯汀一向认为,一位好的音乐家,一定是无视分类边界的,应该既深谙古典音乐,也能奏摇滚、爵士乐。

  斯汀记得最早令自己感动的古典作品,是在他10岁左右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当时他还试着用吉他跟着扒了几段。11岁的时候听到“披头士”玩古典音乐,斯汀开始形成了概念: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管弦乐团之所以吸引斯汀,是因为其多层次的色彩,“你想玩什么都能实现”。一时兴起来,斯汀在自己的歌库里翻箱倒柜,选出了40首歌来做管弦乐的编配,“就像给它们穿上新衣裳”。但他说明白了:这次是在用管弦乐去做流行乐,自己并不是在玩古典音乐。当在管弦乐团的伴奏中唱起“Roxanne”这些老歌的斯汀说,那感觉就像被一池温暖的波浪包围着,“我在漂浮着……唱歌就像飞翔,快,或者慢,是完全的自由”。

  皈依感 音乐要做得有价值

  斯汀的歌词涵盖着四面八方的内容,有为三角恋伤神,也有为矿工讨说法的词儿,不止一次引起过歌迷在网上的争论。“没错,没错,咳嗽(cough)和纳博科夫(Nabokov)这样押韵挺傻的。可我是故意的,我觉得把纳博科夫放到歌里好玩得紧。”

  新专辑里,收录了斯汀多首为乐迷耳熟能详的名曲,包括《一个英国人在纽约》。这歌是斯汀向英国作家昆汀·克里斯的致敬:“在一个承认自我身份都是违法的时代(昆汀是同性恋者),他诚然极有勇气,他是我的偶像”。

  斯汀十几岁的时候曾在小酒馆里驻场唱民间音乐,他至今认为,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其他音乐种类,全都扎根于民间音乐的土壤之上。在新专辑里,我们也能听到斯汀借用民间音乐的地方。整张专辑里,斯汀最喜欢的是“the End of the Game”,描写的是一只狐狸被一群猎狗围追的情景。他觉得加入了管弦乐编配之后的这歌的音色,很能打动自己。

  专辑里也不尽是天生就适合管弦乐气质的歌。里面一首“Next to You”,是斯汀在“***”乐队发表的首张专辑里的开篇作品,这样一首朋克摇滚,编曲的人开头提议时,斯汀也觉得他“肯定是疯了”。但结果是从编曲者、乐团指挥到乐手,都在弦乐和打击乐“啪啪啪啪”的疾速冲浪中玩high了。

  “我不需要人人都爱我”,对于这些年来对于古典音乐的“皈依”,以及正要在欧洲铺开的携乐团巡演,斯汀认为这恰是有些人看不过眼的地方。“有些人觉得我是装腔作势的傻子”,但他接着耸耸肩说:“可那些人并不真正懂我。我不想给自己说好话,我宁愿说‘无所谓吧———你觉得是那样就那样’”。斯汀说,他的直觉告诉自己,是时候去筛掉没用的,留下有价值的。“‘***’乐队重组,没有新的东西,没有继续前行的愿景,有的纯粹是怀旧”,斯汀看到很多乐迷的反响,就像看到离婚的父母亲又复合了那么兴奋———“可说实在的,谁会真愿意跟已离了婚的太太住一块儿呢?”

  斯汀获得在全球流行乐坛的号召力已超过三十年,但事实上他在音乐上的旅程,却比他家喻户晓的名声走得更远。斯汀有一个33岁的儿子乔·森姆内和一个19岁的女儿可可·森姆内,他常对也与演艺事业沾边的孩子们说,无论是对着自家的小猫还是面向俱乐部里的10个观众演出,既然选择了音乐,就要做得有价值。

  ■ 斯汀隽语

  ●我为迈克尔·杰克逊感到遗憾。当然,他去世以来唱片已经卖掉了900万张。我跟唱片公司说:“别想了,我还没准备好。”

  ●作为名人,很多人告诉你他们对你的看法,这是很难得的。要知道大多数人就这么过了一辈子,都没人对他们有看法。 

  ●有时候,一首写得很一般的诗,是写歌的好题材。人们经常给我寄歌词,我不知道怎么办好。读着缺乏音乐的词,就像看着缺了一条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