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人改行“卖菜” 带走港台流行乐黄金年代

2010/8/5 11:08:2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可如今,传统唱片业式微,优秀作品凤毛麟角,而唱片工业的前端——音乐创作人的生存更是困难重重。对于这样无奈的现状,曾经创作和制作过众多优秀华语音乐作品的音乐人小虫也十分有感触,在他看来,歌坛和音乐行业的繁荣需要资金的支持。

创作人改行“卖菜” 带走港台流行乐黄金年代

刘德华搀扶着师母

创作人改行“卖菜” 带走港台流行乐黄金年代

戴思聪灵柩被抬出

  港台难觅“林夕级”大师

  戴思聪的离世,带走了学生们的敬意和眼泪,同时也带走了港台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像戴思聪这样的音乐人或许并不是明星,但他们却致力于引导流行音乐的发展,是乐坛真正的中坚力量。可如今,传统唱片业式微,优秀作品凤毛麟角,而唱片工业的前端——音乐创作人的生存更是困难重重。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很多港台音乐创作人,收入微薄,产业混乱,以至于为了糊口不得不干起副业,有一些词作者甚至沦落到“卖菜”的境地。

  无奈现状年轻人无心欣赏歌词

  当今乐坛,流行歌曲越来越多,优秀作品却并不见长。对于每况愈下的词曲创作现状,很多优秀的词作者也颇感无奈。“现在的香港年轻人连说话都懒得说全,更不要说用心地去欣赏文字了。”香港知名词人何秀萍举例说,前不久有一次她在路上被一个年轻人撞了一下,这个年轻人对她说“SO——”,她开始没听懂,后来才明白,他连后面的“RRY”也懒得说了。“我想自己有这个使命,通过歌词创作,让大家意识到中文要学得好一点”。但她发现,在香港,大部分听歌的人注意歌词,只是想在卡拉OK时能够唱出来,并不会去研究歌词写的是什么,这是非常可惜的状况。

  因为郑秀文那首《快乐不快乐》而被人熟知的郭启华则表示,台湾地区的词作这几年已经没有什么可挑的了,歌词已大大退步。“有一阵子,我作为郑秀文经纪人到台湾收歌时,数量很多,却挑不出一首可以达到林夕、黄伟文这样水准的作品。”

  廉价报酬卖一张唱片赚一角钱

  唱片市场的不景气也影响到了创作人的生存状况。达明一派的御用词人周耀辉透露,作为写词的人,现在他可能要做一些代言,才可能活下来,“昨天,我们在吃大闸蟹的时候还开玩笑说,现在一首词的版税,还吃不到一只正宗的大闸蟹。”他表示,现在唱片业很难收回投资,从而不得不把成本压到最低。以前一般付给写词人的费用,包括唱片发行前先付的一部分版税,等唱片发行后超过一定数量,还有分红。但现在,除为陈奕迅等几位每年发得最好的一两张唱片写词的人或许还能获得一点点“分红”外,其他词人压根别想有分红。就连最基本的预付的一部分版税,唱片公司都是能不付就不付。他举例说:“去年香港有个新人歌手,唱片卖到大概一两千张,这个数字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但我算了一下,按照这个发行数字,为他创作歌词的人,每卖出一张,大概只能获得一角钱的费用。真的,连吃一只正宗大闸蟹的钱都不够。”

  转投副业选秀为创作人提供“饭碗”

  还好近年来选秀节目的风生水起给音乐人们提供了“饭碗”。音乐人李泉也是选秀评委之一,但他觉得做评委非但没有“使命感”还很无奈。“我们现在就像一个商演的艺人。唱片市场大幅度萎缩,我们的生计不得不仰仗选秀节目。”他说,像自己这样“级别”的制作人还能靠版税、参加节目生存,新人们却很难。“工作室里养了一批刚毕业的孩子,能想象他们靠写歌赚钱么?因为没人发行唱片了,孩子们完全没生存空间。”更有业内人士爆料,之前替苏见信《集乐星球》写主打歌的创作人如今不得已改行去“卖菜”。

  对于这样无奈的现状,曾经创作和制作过众多优秀华语音乐作品的音乐人小虫也十分有感触,在他看来,歌坛和音乐行业的繁荣需要资金的支持。“其实华语音乐人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由于缺乏制作预算,以至于形成了目前音乐类型单一、音乐品质不佳等现状。”(记者 伍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