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级稿酬”不知是光环还是阴影,与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如影随形,随之而来的,还有不间断的质疑。昨晚,麦家与记者聊天时谈到新作《风语》时坦言,反感出版商的过分宣传,称巡回奔走吆喝与自己的写作状态背道而驰了。“作家如果每天这样过,永远出不了好作品。”
自己修改腰封
身着一件普通的T恤,麦家东奔西跑着接受采访,和本报记者一见面就倒苦水:“所谓天价稿酬等等都是炒作的手段,我很反感,但也阻止不了。出版商压力大,需要我配合宣传,我不能不顾人情。”
记者从出版商方面了解到,本来新书腰封上写的是“中国版的丹布朗”,宣传口号也是“高大全”,比如“2010年华语文学期待已久的大师级作品”“中国文坛巅峰巨制”等。麦家说,看了这些宣传口号,身上直起鸡皮疙瘩,“我能做的是修改下腰封,不要让它们成为‘妖封’或‘吆封’。”麦家修改后的宣传语是:“继《暗算》《风声》后再推《风语》,带来了世上最干净的权谋。”“为什么他能算天下事,却算不了自己的命。这世上有我们太多的不知道。”前一句摆出事实,后一句让读者充满期待,麦家替自己“吆喝”点到为止。在书的内页第一张,麦家放上了一张《风语》完工时的照片,下面题字“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喧嚣终归是我们的敌人”。
期待善意批评
为了销量和人气,出版商和郭敬明合计,让后者来麦家的签售场助阵。麦家不讳言,说自己看明白了出版商的商业诉求。青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来给传统作家捧场,既来之则安之。麦家事先看过郭敬明等“80后”作家的作品,他说:“不交流的状态挺让人遗憾。我们存在于一个文学大家族中,我们需要互相温暖、互相讨教、互相指点、互相批评。”
《风语》问世至今,麦家自称听够了表扬话,究其原因,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都过分甜蜜了,缺少善意的挑刺和批评。
版税不是秘密
“开印50万册,16%的版税,到底多少钱,完全可以计算出来。”麦家摊出了一笔收入账。“人们对作家的收入状况很敏感,我们的传统观念总认为作家或者艺术家就该清贫,否则就加以道德审判。可现在出版已经完全市场化,再也没有‘拒不入市’的作家——因为只要出书就入了市。我是很希望中国的作家都能有高额稿酬的收入,因为创作既是智力活,也是体力活,收入太低留不住人才。”
同时,麦家也指出,中国文坛现在的问题不是作家收入太高,而是普遍收入太低,“据我所知,很多能够写出优秀作品的作者就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了创作。这不但是他们的损失,更是中国文坛的损失。”
写作透支健康
麦家向记者透露,自己用了3年的时间夜以继日地“自虐”写作,“写到吐”才完成了《风语》。“《风语》因为体积太大,90多万字,我经常每天要在电脑前坐12个小时以上,我的腰包括身体就开始报复我了。我现在书桌上就放着来自3个不同国家的安眠药。”
定居杭州快两年了,至今还没有跟文学圈接上头,这也是他“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创作精神使然,“不是我孤僻成性,或傲慢无礼,实在没时间。我几乎没有生活,所有时间都在读书、写作。”对于新作的前景,麦家想得颇实在:“优秀的作家最后的作品往往是最烂的。正因为创作者难有善终,所以我才赶在感觉不妙之前想赶紧画上句号。我希望《风语》是我小说创作生涯的另一个高峰。”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