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资料图片)
刘德华
范冰冰极具商业头脑,工作室每年进账八千万元以上。刘德华替别人拍片是赚钱机器,自己做老板却成了散财童子。苏越音乐上才华横溢,却缺少精明的商业头脑。曾写出《血染的风采》等作品的著名音乐人苏越,据称由于投资多部影视剧引发经济纠纷,并欠下巨额债务,近日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此事在圈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其实,“苏越事件”在娱乐圈并不是个案,包括刘德华、周星驰在内的巨星当老板大多都以赔钱告终,相比之下,范冰冰、徐静蕾等女星在投资方面却顺风顺水,明星的商业头脑大有“阴盛阳衰”之势。
【成功者支招】
徐静蕾
2003年,“才女”徐静蕾为了拍摄她的第一部电影《我和爸爸》,注册成立了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当起了老板。她的新作《杜拉拉升职记》最终收入1.32亿元,这让徐静蕾成为首位进入亿元票房俱乐部的女导演。
支招: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学。“我起初只是想把内容做好,然后又想把渠道给找好,之后又觉得要把内容做得更好,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范冰冰
2007年,范冰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投资制作了电视剧《胭脂雪》和《金大班》等,当制片人,让她赚得盆满钵满,其中,《胭脂雪》净赚7200万元。
目前范冰冰工作室办得有声有色,每年进账八千万元以上。
支招:充分相信身边的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打理。
李湘
2004年8月,李湘执掌的北京快乐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她与丈夫王岳伦合作拍摄的《十全九美》、《熊猫大侠》等都实现了成本小、票房佳的目标。目前,李湘又将翻拍《蓝色生死恋》,“钱景”被普遍看好。
支招:我是个很好讲话的老板,公司任何员工都可以向我直接提意见。
赵本山
男艺人中也有少数转型老板成功的案例,如赵本山,他的二人转剧场已经形成连锁企业。近年来,赵本山也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电视剧的拍摄上,一部电视剧收入五六千万元不等。
支招:我做的任何事情都事先经过市场调研,严格控制成本。此外,用熟人、用能放心的人也能节约成本。
【失败个案】
苏越:传奇人物欠下巨债
苏越曾是歌坛的传奇人物,不过,音乐的才华并不代表有精明的商业头脑。2004年苏越成立了太湖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电视剧,但其制作的《为你燃烧》、《好“市”多多》等几部剧连连亏损,当年由于电视剧《大人物》的经济纠纷,苏越就曾被媒体曝光经济困境。据苏越旗下员工披露,苏越的公司目前已散伙,员工的工资至今还拖欠着。投资商催要欠款无果,便一怒之下报了警。
刘德华:十年天幕惨败收场
1990年,刘德华成立天幕电影公司,制作的多是文艺电影。除去创业作《九一神雕侠侣》大获全胜之外,之后所有电影都血本无归,在《天与地》惨败之后,刘德华累积大致有3000万元亏损,被迫将天幕公司抵偿给台湾片商蔡松林,并且得到中国星公司向华强夫妇的资金支持。后来刘德华将剩余胶片支持陈果导演拍摄《香港制造》,本片的良好声誉,促使刘德华有信心再度投资电影,并且在2000年引入其他股东,但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票房惨败之后,合伙人麦绍棠与刘德华的矛盾公开激化,双方打起连环官司,最终刘德华一手创立的天幕以其出局告终,刘德华亏损数千万元。
刘德华替别人拍片是赚钱机器,自己做老板却成了散财童子。有圈内人士分析,刘德华之所以能够维持下去,在于他是个多栖明星,唱片、演唱会、广告、代言等收入可以确保其有能力去投资电影。
周星驰:同伴离去业界攻击
周星驰虽然是娱乐圈公认的“喜剧之王”,但他当影视老板却不算成功。《功夫》横扫当年的香港金像奖,却没有入围台湾“金马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名单。《长江7号》有1.9亿元票房,但也难以平息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质疑。除了影视作品上的投资困境,星爷的公司在艺人经营上也一再遭遇滑铁卢。当年黄圣依轰轰烈烈的解约事件,让周星驰的“恶行”被公诸天下,此后几年,他承受了业界的攻击、同伴的离去、媒体的嘲讽,周星驰孤僻的性格也让他的影视投资之路越走越难。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周星驰投资房地产的眼光足可以用“怪才”来形容。他的炒楼史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周星驰在浅水湾花2800万港元买入一户豪宅,三年后以4250万港元卖出,赚取1450万港元,轰动娱乐圈。从此,星爷炒楼就再未亏损过。与女友于文凤分手后,周星驰的商业之路似乎并未受到影响,今年2月23日,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帝通国际”宣布,周星驰将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并公布了以《长江7号》衍生产品为主的一系列娱乐项目规划。
李亚鹏:背负“吃软饭”名声
尽管娶了天后老婆,李亚鹏的日子也并不好过。2010年王菲复出,众多影迷都指责皆因李亚鹏投资失败,要天后复出赚钱,有“吃软饭”的嫌疑。不过,外界的声音并没有浇熄李亚鹏投资的热情,从话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到云南的音乐剧,李亚鹏的投资无所不包。李亚鹏也坦言,自己的投资并非稳赚不赔,“前些年做生意的经验,让我懂得了,什么事情不是你去想了就能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