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
张艺谋执导的纯爱影片《山楂树之恋》昨晚在全国上映,这部主打“知青牌”的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文革”中。熟悉的场面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纯洁无比的感情让无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产生共鸣,潸然泪下。
“我等不了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等不到你25岁了,但我可以等你一辈子。”这是电影的台词,也是张艺谋留给所有观影者的思考:你会相信一辈子的爱情吗?
网络小说改编电影
1994年,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领袖张艺谋发表“中国文学驮着电影走出去”的言论,在此之前,正是莫言、余华、刘恒、苏童等原创文学支撑起张艺谋的电影根基,可惜由于《活着》的被禁,张艺谋开始转向。
以《英雄》和印象系列再开新格局,直至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资格,张艺谋成就巅峰。2009年票房大获成功的《三枪拍案惊奇》却未被舆论认可。
《山楂树之恋》改编自艾米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文革”后期。静秋是个城里姑娘,因家庭成分不好一直很自卑。她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住在了村长家,认识了勘探队的老三。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一个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
福州:知青热捧票房一般
福建各大院线对于《山楂树之恋》的期待值很高,福州的有些影院也做了首映场,但是福州影迷的热情,并不如影院方面所预期的那样高,“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吧,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好。”影院负责人说。
对于《山楂树之恋》的热情度不高,福州各大影院都总结了经验,一个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影院以为张艺谋的片子呼声高,就疏忽了宣传, 导致影片刚上映的时候热情度不高。
因为《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知青下乡那个年代的清纯爱情,所以在首场上映还吸引了许多中年观众,据记者了解,虽然该影片首映场没有预期的高,但是首映场的中年观众比往常多一些,这些“知青级”很多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影院《山楂树之恋》的“知青级”观众比例达到了80%。
只有感动并不够
电影对原著做了删减,甚至去掉了原著不少角色,尤其完全省略了“文革”之后的故事,连一些关键性的情节也只是用字幕来代替,对于书迷来说,电影更像尝鲜版。
媒体和观众对于张艺谋电影的期待,当然是以大师作品为衡量标准的,观众总希望张艺谋带来的是直抵人心的东西。《山楂树之恋》关于社会,关于时代,做得不深。
以张艺谋的本事,《山楂树之恋》只是发挥六七成而已。静秋和老三如何在那个时代自我期许,观众没有看到过程和理由。那个社会怎样对普通人造成伤害和侮辱,也无相关呈现。会有感动,但是远远不够。
一辈子?80后不信张艺谋
从贺岁档提前至往年的票房淡季上映,《山楂树之恋》剧组姿态低调,在如今票房目标越飙越高的潮流之下,张艺谋仅仅表示,“希望不赔钱就好”。“80后看笑了,50后看哭了”,在国内影院以青年、情侣群体为主流观众的现状下,《山楂树之恋》能否把中年人请进影院,亦是另一道有趣命题。
→有故事的人看到回忆
“我们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等情节,都能让那些有过同时代经历的观众找到共鸣。
此前参加北京的看片会时,不少中年观众都是红着眼圈、拿着纸巾走出来的。
年轻人等不了一辈子
在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还有人相信一辈子吗?在北京的首映礼上,片中的几位配角李雪健、奚美娟、萨日娜都不假思索地表示“相信”。
而其他更年轻的首映来宾比如海清、田原和蒋方舟等却纷纷表示“等不了一辈子”、“不想自己那么命苦”、“心里可以等,但是行动上等不了”。这些回答也让李雪健等前辈非常惊讶,李雪健表示:“开了眼了。”
网络上,也有更年轻的80后、90后观众表示,对影片中纯美的爱情十分期待,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山楂树之恋》等于《红色生死恋》?
在不少经典的韩国纯爱片中,白血病似乎成了男女主角的“通病”,凭借这一经久不衰的煽情戏码,韩剧曾赚尽观众的热泪。而此番在《山楂树之恋》中,男主角老三也因运送矿石不幸患上白血病。
曾看过影片的80后女生小张说,“觉得《山楂树之恋》可以改名叫《红色生死恋》,带给我的感动与韩剧《蓝色生死恋》太像了,恩熙也是得了白血病的,得了病之后躲起来不让俊熙知道,电影里换成了生病的是老三,他也一个人躲起来,到临死前才见到静秋最后一面。”
洪晃:“我感觉被强***了”
陈凯歌:对别人的创作,我不好评价。
冯小刚:票房没问题,之前他拍过那个什么《我的父亲母亲》,就拍得很好嘛。没问题,肯定没问题。
戴军:不会去看,看书就可以么!朋友之前说过,那个《我的父亲母亲》拍得像是电影散文诗,像MTV。电影就是电影,得讲故事嘛。我不会浪费这个钱,没必要。
洪晃:《山楂树之恋》是多好的小说,让张艺谋给糟蹋成那样了,张艺谋就是一个老掉牙的导演,他是在模仿和抄袭自己,太下贱了。他不是宣传“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吗?但他里面的一些镜头(摇头晃脑状)太没法看了,什么爱情片,就是一个色情片。我感觉整个人被他给强***了。
孙俪:我真的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感人的爱情片了。
韩寒:张艺谋这是在拍电影吗?分明是用静秋当“托”,跟老三变了一个魔术。不过我还是给他打上2分,1分是给《山楂树之恋》这个原创小说的,1分是给张艺谋的,毕竟他敢于承认自己《三枪》的失败,回来拍文艺片。
张艺谋:每个初恋最干净
张艺谋表示:“‘纯爱’和‘有性或无性’没什么关系。”
张艺谋说,看到《山楂树之恋》剧本时,还在改《三枪》的剧本,从他手上经过的剧本可说是数不胜数,能够入其法眼的肯定有独到之处。张艺谋说道:“看到最后那场戏,突然就心动了一下,是感动,也是那么一种原始的感动。”后来他了解到这个小说的背景,知道这本小说在网络上的巨大影响力,《三枪》过后,《山楂树之恋》正式进入他的视野。
《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出身不好,家教又严,整个人性格内向,比较封闭。对这个人物的言行,张艺谋可说是感同身受,“我的出身就不好,甚至比静秋还差。我父亲就是国民党,是当年黄埔军校的军官,当时定位是反革命。出身不好,对我就是一个巨大的阴影。长期以来我就是很自卑的。那时候根本没有当红卫兵的资格。”
张艺谋说,“不要太计较‘最干净’或‘最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初恋,其实,每个初恋都是最干净最纯的。”
知青文学 三十年难忘记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的“知青文学”至今已经跨过了近三十个年头。从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到近几年的《山楂树之恋》,“知青文学”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知青文学”最难忘的青春记忆
大约在三十年前,以《伤痕》、《窗口》、《孽债》、《年轮》为代表的“知青文学”在我国风靡一时。
三十年后,旅美作家艾米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再次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演员柳云龙在看完这本小说后说:“我想演书里的老三,那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孙俪在看完《山楂树之恋》一书后曾说:“我几乎是哭着看完这本小说的。我虽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是我非常羡慕他们的爱情。”
“知青文学”又称“伤痕文学”,因卢新华一篇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伤痕》而起,后来引发了众多作家对“知青文学”的挖掘。随后,著名作家张承志、史铁生、梁晓声、韩少功、张抗抗、池莉、王小波、王朔等作家都写出了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
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作家写出一批深受读者好评的作品,如作家都梁的《血色浪漫》、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等等。
“知青文学”缘何成为影视剧宠儿
近年来,由知青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数量在逐年上升,产生了如《血色浪漫》、《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青春有关的日子》、《薰衣草》等一大批影视作品。
影视剧导演为何钟情知青文学?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莫伸说:“知青的生活体验很独特。在农村生活期间,很多人都经历了饥饿、高强度劳动、疾病等生活难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个人烙印。另外,当时的知识青年也不过是十几岁到二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正面临着升学、就业、理想、爱情等一系列的生活命题。显示出了这一题材的独特性。在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知青题材的影视剧无疑能满足很多年轻人对那段特殊年代的探知欲望。”
本报综合 本报记者 黄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