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物娱乐讯 北京时间10月27日,《钢的琴》导演张猛与主演王千源在东京电影节上接受了女物娱乐的专访。张猛介绍了拍摄本片的缘起,对主演的选择,以及对国际市场的妥协。张猛更在忆起自己离开本山传媒时,称其二人转是在误导观众。
《钢的琴》延续了张猛的小人物故事路线,讲述了王千源饰演的钢厂下岗工人,为实现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努力,最后在工友的帮助下用钢铁打造出一架“钢的琴”的感人故事。本片凭借质朴动人的故事,在东京电影节上获得了不少好评。
《钢的琴》浓缩东北往事 张猛希望观众找到回忆
女物娱乐:导演为什么对东北的电影比较忠实?
张猛:主要是题材比较熟悉,再有一个也和当年的记忆有关。
女物娱乐:在您印象中,东北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张猛:在我看来,东北我还是习惯它原来的样子,比如说马路宽,很直,直到一眼望不到头。不过现在的东北变化很快──马路更宽,车也更多。现在东北也不再带有工业气息,以前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听见火车的声音,现在听不见了。
女物娱乐:观众一想到东北,最大的感觉就是赵本山的电视剧所呈现的一面,其实跟您电影里的气氛完全不一样。电影中可能有一些颜色是五色斑斓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猛:因为电影的主题是暖的,另外也有可能是那天放的问题。
女物娱乐:这个电影其实是讲工业的,而现在的工业有一点没落的感觉。
张猛:对。
女物娱乐:对工业的没落你怎么看?
张猛:我是在钢铁厂附近长大的,当年的变革时期,整个工人阶级的状态不是没落,是一个社会的要求,要求他们离开。之后在那个特殊时期的转变,包括像《钢的琴》的故事也好,像上一个人物也好,这两个人物都是在最衰败的过程当中得到了重生。时代走过,你回头看,发现当年失业的工人,现在活的很好,早已忘却了当年的伤痛,活的很有劲头。
女物娱乐:现在的时代和曾经的那个时代,你感觉哪个更好?
张猛:我个人喜欢那个时代,不像这个时代胡闹,压力那么大,而且这个时代没有回忆。那个时代感觉比较从容,人也没有像现在这样。
女物娱乐:这个电影拍的不是现在的事?
张猛:它是一段时期的事。在整个东北来讲,失业这个东西不是今天到明天就结束了,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的过程,是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不承认失业,叫放长假,到之后叫下岗,也没有说失业,到待岗,持续了十几年,我这个故事浓缩了一部分,等于是十几年跨度的阶段当中,人们的状态。
女物娱乐:这个电影里警察穿的警服还是90年代初的?
张猛:一开始制片人也说,你要强调1980年还是1995年呢?我上大学是1995年,1995天是失业最严重的时候,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种事情就已经开始了,工业已经开始衰败了。持续到我大学毕业之后,还再有。这是一个过程,没有说是一个特定的时间。
女物娱乐:其实就是说这部电影从这一点来讲,不是写实的。
张猛:对。
女物娱乐:而且这个电影里还有很多抽象的或者是在叙事之外的一些东西?
张猛:对。
女物娱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
张猛:一个是我想把整个工人阶级的阶段性的东西,用一种记忆的方式怀念出来。现在的人都已经想不起来,我还能记起来,我还每天都对那个时代记忆犹新。我想让观众也好,或者说我们同龄人也好,看到这些熟悉的影像,找到一点点回忆。
张猛谈音乐与主角 选王千源是一厢情愿
女物娱乐:工业化工厂的生产和音乐是有挺大差距的,为什么《钢的琴》要这样结合呢?
张猛:当初在做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在想,钢琴是什么?钢琴叫乐器之王,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道具,或者说一个乐器。它有8千多个零件,无数个部分组成,是能发出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而工人是什么?工人是一个产业化生产,一个工业的链条,他不需要你去创造,只需要你去完成,工人阶级是无所不能的。我们不应该,时代也不应该忘掉这一群人,尽管现在以经济为基础,和当年工业的不一样,曾经有100个人工作,做一件事情,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人就可以干100个人的事情,于是工人才会失业,但我不想把这群人忘却,想让这群人生产出世界最美的声音,哪怕做出的钢琴发不出最美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依然很***。
女物娱乐:片中的两位主角,王千源跟秦海璐,为什么选择他们两个?
张猛:一个我们都是戏剧学校毕业的,都是同学,再有王千源我在上学的时候很喜欢他,我觉得他身上有特别酸的东西,让人特别怜悯。我也是一厢情愿,之前因为商业的原因,找过其他人,但是我最终坚持,还是希望他能来。整个的演员全部都是戏剧学院的,当时想要在整个的电影当中营造舞台的感觉。因为我觉得工业就像一个舞台一样,是一个背景。舞台永远不变,但是演员却像走马灯一样,有人上来,有人下去。我希望找到一些戏剧学院的熟悉舞台的人,摄影机就像不动的东西,他们在舞台上面调动。千源和海璐等演员都能完成这个东西。
女物娱乐:其实他们两个人并不是特别有名和一线的演员,选择他们的时候会不会担心,所谓的票房号召力不够?
张猛:如果要用一线演员,从投资和制片的角度,钱也不够了。而现在国内的票房,演员的价值并不是物超所值,即使用很贵的演员,他也不一定能给你拿回来这个票房。
女物娱乐:拍电影还是要选合适的演员,而不是选最能卖座的演员?
张猛:从我的角度是这样,我是喜欢合适的。找千源的时候,他说为什么选我?我说你不用演就是这个角色。包括海璐也是一样,她身上有东北女人的气质,大大咧咧的,特别适合这个角色。
女物娱乐:刚才你说到在电影中会有舞台的东西,会不会观众觉得在这部电影的舞台腔太重了?
张猛:我没有想过,拍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拍。
女物娱乐:王千源的角色,他的老婆不是中国人?
张猛:不是,是一个韩国的演员。
女物娱乐:为什么要选一个韩国的演员来演他的老婆呢?
张猛:因为我之前的戏,包括这部戏,韩国给我的帮助很大,当时有很多的扶持,再有一个我们有一个制片人是韩国人,韩国还可能给点钱投资,因此就是朋友帮忙的性质,到这儿来串一场戏。一旦影片在韩国上映,有韩国熟悉的演员,也能多一点号召力。
女物娱乐:有没有担心,她的角色状态,在电影里面看来,还是韩国人的感觉,包括一些细节的动作什么的。
张猛:那不会。像你们更专业一点,可能会看,会知道。普通观众会看不到这一些,毕竟她的戏份很少,只有4、5场戏。
女物娱乐:这个电影中用到很多音乐,包括你提到俄罗斯风格的音乐,还有西欧的、德国的音乐。其中有欢快的,有沉静的,你在音乐取舍上怎么做的?
张猛:我选择音乐的时候,选的是那些带有我们那种民族特征的。我认为工业时代的特征,以我们现在的音乐,包括整个的艺术创作,没有人能再写出来。我尝试过找人配乐,后来才去找俄罗斯的音乐,才去找跟手风琴有关的,才去找嬉皮士。他们也是经历了工业,经历了大量的变革,都是那个时代的人,和我的感觉一样,对那个时代有共同的记忆。我们现在国家的作曲跟着时代步伐太近了,自己经历过什么全都记不清楚了。我们的片子则是希望观众别忘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不是今天飞速发展就把昨天的事全忘了,我们毕竟还都是社会主义的。
女物娱乐:原创音乐多吗?
张猛:也有,但是不多。
女物娱乐:拿过来现成的有一些?
张猛:也不是那么简单,比如说我们想用谁的声音,才会去跟他们谈。包括别人也是,当我们要求用他们音乐的时候,他们也要看我们用在哪个片断,我们也会截取小样给他们寄过去,他们看完之后才会同意我们使用。像这次,他们看了片子之后都免费让我们用。不像我们用的其他歌,包括港台之类的,版权费都很高。
张猛回忆电影路 称赵本山二人转误导观众
女物娱乐:您以前是在本山传媒那边是吧?
张猛:对。
女物娱乐:为什么离开那边呢?
张猛:本来大学学的是舞台美术,到电影学院读了电影文学的研修,一直都是奔着拍电影这个目标去的。到了本山传媒,离我的梦想太远了。二人转尽管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不喜欢本山传媒的二人转,最传统的文化没有了,田间地头原本的东西没有了,但是我们还打着这个旗号,就是误导观众,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二人转,你们看不到,市场已经被这样一个最大的人垄断了,可你又没有话语权。所以说跟我的理想背道而驰,于是就离开了。
女物娱乐:您所说的传统意义上二人转,还有现在这个改良的二人转,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能举几个例子吗?
张猛:现在的二人转,已经唱流行歌曲了,刀郎唱的好我就学你的,阿宝唱得好我就学你的,但那只是二人转的一个功能,二人转也是说唱扮舞绝,光扮是不行的。可能这也是市场的要求,观众也不愿意看到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二人转,一本戏可以唱5、6个小时,现在不行,观众的欣赏能力也就是20分钟,不换就不行了。
女物娱乐:现在二人转给人的感觉还是赵本山带来的改良的东西,包括小沈阳等。你觉得他们在二人转这上面做的一些工作,对推动二人转对不对?
张猛:怎么说呢,他们至少让全国人知道“二人转”这三个字,虽然真正意义上二人转并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但是他们也在做,也在打着二人转的旗号。但是那并不是真的二人转,只是二人转的一点点,二人转太大。
女物娱乐:您离开是不是不认同他们二人转的理念?
张猛:我不认同。
女物娱乐:赵本山老师也做电影,比如《三枪》,接下来还有《大笑江湖》以及王家卫的片子。你怎么看他在电影行业的发展呢?
张猛:这个我倒没怎么想,因为之前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