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书谈《西风烈》:将类型片进行到底

2010/10/29 20:05:1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被称作 “中国第一部西部警匪片”的《西风烈》,昨日起在全国院线上映。”  最终,2009年国庆档,让高群书扬眉吐气的《风声》在与《建国大业》的较量中,不落下风,累积票房2.5亿元,成为当年最赚钱的电影之一。

  本报记者 施晨露

  被称作 “中国第一部西部警匪片”的《西风烈》,昨日起在全国院线上映。在10月新片低迷的普遍状况下,由段奕宏、夏雨、吴镇宇、倪大红、吴京、余男、杨采妮等主演的该片被寄予票房希望。众望之下,必有压力,而“国内首部西部片”之名,动作戏远超文戏的内容配比,也让《西风烈》在上映前就受到不少争议。 《西风烈》导演高群书早在影片试映之际,就在微博()上写下:“对于《西风烈》,我只期待五个字之中的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好看;不好看。别的,都是导演在抖小机灵。 ”

  提到高群书,他的作品比名字更响亮。在电视剧市场,他曾是战无不胜的“警匪剧第一人”,由孙红雷、江珊主演的《征服》在全国各台的奇迹热播,使他轻松坐上国内一线影视剧导演的交椅;转战大银幕,叫好不叫座的《东京审判》《千钧一发》之后,与陈国富联合执导的《风声》令高群书在电影圈也声名大振。圈内看好高群书借由《西风烈》,成为国内又一位具备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导演,高群书则说,自己对于《西风烈》的最大期待就是证明中等类型片制作在国内市场不仅行得通,还是一种必须。

  拍“小龙虾”电影

  高群书是公认性格坦率、耿直的导演,脾气有点“火”,以“膘客老高”之名活跃于微博的他,不仅对于圈内圈外事嬉笑怒骂,更曾直接爆料戏内一位“影后”不配合宣传等“耍大牌”行为。新片《西风烈》讲的是西北边陲被誉为“四大名捕”的四位传奇警察的故事,电影里,身怀绝技的“四大名捕”各自对应着灵鹿、老鹰、狮子等动物形象。 《西风烈》剧组来沪宣传,问及主演对于导演的评价,延续电影中的比喻,本以为演员们对于导演会给出一个“动物凶猛”的答案,吴京思量片刻:“导演像河马,体型挺大,但没有攻击性。 ”

  一边是脾气“烈”,一边是“没攻击性”,看似矛盾,在高群书身上,倒是一种统一,正如他烟不离手,却爱抽长寿,理由是“比较淡”。这种矛盾统一体投射到电影上,对于《西风烈》,高群书一方面极度自信,尽管影片在上映前有赞有弹争议不小,但高群书坚持,“类型片的尝试确实需要接受的过程,也许媒体有媒体的专业眼光,但观众一定会喜欢”,面对记者追问“万一失败”,他一口断言“没有万一”;另一方面,高群书也坦承,《西风烈》有失误,“虚心接受各种批评”。

  谈到失误,最明显的或许是片中植入的某品牌泻药,效果有点“雷”,对此,高群书并不避讳,“这里有一个控制成本的问题,当初影片已经做完,广告商看后不是很满意,让我补救一下,所以就有了这个段落,虽然觉得不合适,但拍了就是拍了,只能自我安慰,观众就当一个喜剧段子来看吧。”虽然不成功,高群书说,这次失误对自己也是“好事”,“实践证明,当成段子也行不通,观众看了都不买账,下次再有人让我这样干,我肯定就说不行了。 ”

  围绕《西风烈》的另一个争议是连场动作戏虽然让人感觉很“爽”,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也全部通过动作场面完成,少有文戏过渡,跳脱了经典叙事的影片节奏,让观众反映“入戏有点慢”。对此,高群书解释,“《西风烈》确实不是常态的,就像‘小龙虾’。我对小龙虾的接受花了三年时间,刚开始我是不吃的,因为我从观感上就不愿意吃。但是慢慢看身边的人都在吃,吃得非常津津有味,非常满足。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吃了两个,觉得挺好吃的。我就迷上了小龙虾。《西风烈》就是这样一个‘小龙虾’,大家来理性地讨论、批判,我都能接受。或者说它像‘麻辣烫’,就是扔到铁锅里涮着吃、蘸着吃,要是用粤菜的标准要求麻辣烫,肯定不符合。 ”

  转折从《风声》起

  对高群书来说,《风声》无疑是大银幕的重要作品。2009年,《风声》上映后,不少观众对导演“高群书”三个字感到陌生,事实上,《风声》对高群书来说,原本也是计划外的产物。拍摄《风声》前,高群书已经在筹备《西风烈》。“《西风烈》原本是电影局张宏森副局长抓的一个项目,故事里的警察都有原型,原来希望拍成类似《千钧一发》这样的现实主义片子,我把故事从警察抓罪犯改成了现在的警察保护罪犯以接受法律审判,成为警察与杀手对峙的一出戏,因为作为商业片来说,原来的单一线索故事不够好看”。就这样,《西风烈》的剧本从当年5月改到10月,电影要在西北边陲取景,错过8月开机时间,酷冷天气已不适合剧组开工,只好暂缓。就在这时,华谊监制陈国富找到了高群书,邀他拍摄《风声》。有趣的是,和《西风烈》的发端一样,陈国富认识高群书也是通过《千钧一发》,虽然并不认识,但看过《千钧一发》后,他如此评价高群书:“简练、精确、活力十足的电影语言是大陆导演中少见的,他对人物的细心体贴也令我惊艳。 ”

  接下《风声》,高群书说:“拍《千钧一发》时,我觉得资源很少,投资不够。我想做一个商业片,就要有更大的谋求,必须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华谊的后盾足够强大。我想知道,自己有足够的料后,能否拍出一部好的电影。 ”

  让高群书获得机会的《千钧一发》是其第二部电影作品,采用非职业演员拍摄的该片不仅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和最佳男演员奖,口碑评价也相当高。一位外国影评人推荐,如果你想看一部不沉闷的中国电影,就去看《千钧一发》吧。但真正看过《千钧一发》的观众却少之又少,不仅几乎未在商业院线留下踪迹,甚至迄今未有正版影碟发行。高群书承认,《千钧一发》的发行失利对他打击很大,也影响很大。包括此前他的电影处女作《东京审判》,和两部影片中的主角一样——扬威国际却不为国人知的中国法官、干出惊天拆弹壮举的无名警察,高群书说,他也感到憋屈,“明明很厉害,明明在做好事,但大家却都不知道,或是不理解,为什么? ”

  最终,2009年国庆档,让高群书扬眉吐气的《风声》在与《建国大业》的较量中,不落下风,累积票房2.5亿元,成为当年最赚钱的电影之一。“我开始想不明白《风声》怎么会卖得这么好,就是搭一个景,几个人在屋子里斗来斗去。后来懂了,因为中国电影最缺成功的商业类型片。 ”高群书总结。

  将类型片进行到底

  “不要拿我以前的电影跟这个比,你可以喜欢《千钧一发》,可以喜欢《风声》,当然,也可以喜欢或是不喜欢《西风烈》,但你不要把两者作比较。做类型片就是给喜欢这类片子的人拍的,要是都喜欢那就不是类型片了,我不祈求做类型片达到大片的票房。但中国观众是非常宽容的,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所谓的票房奇迹,因为观众有一种新鲜感。但我真的没有企望,我就是希望有一个正常的回收。 ”虽然 《风声》赢得了巨大商业成功,《千钧一发》则业内口碑奇高,高群书说,“不喜欢老拿以前的东西说事儿,梨是梨,苹果是苹果”。不变的是,做类型片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坚持。 《东京审判》是国内少见的以法庭戏为主体的电影,《风声》是谍战片,《千钧一发》和《西风烈》则是他拿手的警匪题材。而归根结底,高群书认为,几部电影里面都有警匪剧的底子,而这源于他从电视剧开始,对这一类型影视剧的不断实践,“我对《西风烈》有信心,也是因为我有一个一个案例做出来的经验”。

  《西风烈》中有警匪对决,有劲爆的动作戏,有西部片的风格,也由此得到“模仿好莱坞”“山寨版《敢死队》”等评价。对此,高群书并不认可:“模仿是粗的概念,说学习才对,因为我就想做个中等规模的类型片,我们现在不缺少大片,大片赚钱的可能性大,所以大家都想往大里做,但市场需要细分,走类型化是中国电影工业生态中必要的一环。”在高群书眼中,张艺谋创作了古装武侠大片,宁浩创作了黑色喜剧,冯小刚创作了贺岁喜剧,“但要达到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批量生产的工业状态,就需要不同的种类,特别是中等规模的类型片,在大片之外,可以赚钱的‘中片’。所以,拍《西风烈》,我就给自己两个标准,第一,要好看,第二,中型片、类型片。 ”

  “我还会继续拍这样的电影”,《西风烈》后,高群书手头开工的项目是电影版《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虽然与他过去的作品相比,感情戏比重增大,但还是警匪故事,《西风烈》也会拍续集。 “仍然是这群警察,也许是他们走进城市以后发生的故事”。高群书说,自己是“野路子出来”的导演,至于对他“有望成为内地下一位票房导演”的预测,高群书一笑,“我当然希望片子有好结果,除此之外,能做的也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