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可德》阿甘专访:3D电影没什么神秘

2010/10/10 10:33:1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阿甘:这方面我确实不擅长,我不知道什么是标准的武侠电影,但我知道武侠精神是什么,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阿甘:会比较是因为3D电影还是新鲜事物,但如果我的电影到最后是让观众侧重评价3D本身,那我就失败了。

阿甘第一次拍摄3D电影

阿甘第一次拍摄3D电影

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林嘉欣角色神秘

林嘉欣角色神秘

  来源: 片方供稿

  雨夜抵达五环外阿甘的工作室时,他正从怀柔基地往回赶。宽敞的大开间,拱成矩形的长桌上,横七竖八地堆满他监制的巨幕3D新片《大闹天宫》的设计草图、分镜台本,提示这里似乎发生过无数次火花四溅的争论,墙上“层峦叠嶂”地贴着各式龙宫、天庭的蓝图,而挤眉弄眼的猴子猩猩的“大头贴”则提示着将来“孙悟空”甄子丹可能的扮相。姗姗来迟的阿甘一脸歉意,谈起根据外国名著改变的3D电影《唐吉可德》,他坦言3D电影的制作并非一些人说的那样高深莫测,科技含量其实并不高,对他和他的团队而言,基本就是个需要加倍付出时间、耐心的体力活。“跟好莱坞相比,我们的3D电影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差距”,但他又认为拍电影需要技术却又不能唯技术,“不能把3D太当回事”,当它制约到演员表演、主题表达、甚至电影的根本的时候,应该知道如何决断取舍。

  (CS=)

  CS:为什么要改编一部外国小说?小说《堂吉诃德》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有什么契合点?

  阿甘:我很小就看《堂吉诃德》,而我看了一两部武侠小说之后,发现它们和骑士小说有些元素是一致的,比如都是孤胆英雄加一个随从,心里都有自己爱着的一个女人,永远住店不付钱,永远带着可以治好任何创伤的灵丹妙药,但我并不喜欢武侠小说或电影,于是就想到通过串联这两种文化,来解构一下武侠。至于所谓当下性,我把背景改在唐朝,现在的社会也是太平盛世,盛世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忙于做和钱有关的事,一些精神层面的,堂吉诃德式的英雄主义,反而成了奢侈品,虽然你需要它,但又发现社会有时也在嘲笑它。就像大街上经常看到一个仗义行侠的人,旁边一大堆人在围观嘲笑他,就是这个意思。

  CS:如何解决外国小说本土化的问题?影片中唐吉可德跟人决斗的时候,都是骑马拉开对冲,这似乎不是中国武侠决斗的方式。

  阿甘:武侠片已经成为一种电影形式,有它的符号性,这方面来讲,《唐吉可德》当然不是武侠片,我对所谓的武侠形式也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心目中没有一个特别的界限,说这是西方的这是中国的,关键是人物要合理,其实中国的战争也有这样的,两军对垒时前面的将士要对打几个回合,但我不会刻意去找骑士小说和武侠小说的对仗关系。我觉得最困难的反而是,原小说是一个公路小说式的,结构松散,没有明确的任务,而我希望电影是一个传统的经典叙事结构,那就要有一个目标,你要完成它。

  CS:观众可能比较习惯看到一个传统的行侠仗义的武侠故事,如何平衡武侠类型和解构武侠之间的关系?

  阿甘:这方面我确实不擅长,我不知道什么是标准的武侠电影,但我知道武侠精神是什么,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观众进场时有冲着类型去的,也有不是的,他希望的其实是一个戏剧的氛围,你说动作片他一定要看够半个小时打斗才过瘾,这个我是质疑的,我能够给观众提供的,是具有武侠元素的我自己对武侠的某种理解和呈现。

  3D电影不神秘 但拍起来很难

  CS:如何说服投资人拍摄一部国内没什么成功先例的的全3D电影?是否受到《阿凡达》成功的鼓励和影响?

  阿甘:说实话筹备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要拍成3D,但当时正好《地心游记》上映,我看完很享受,隐约觉得这会是一个潮流、未来主流电影的趋势。当时我做了一个漂亮的分析,投资人完全是被我盅惑(笑),我说中国盗版太多,至少立体电影可以增加盗版者的成本,后来投资人也就接受了我的观点。当然《阿凡达》之后什么顾虑都没有了,大家还庆幸,幸好当初拍成3D了。

  CS:第一次拍摄3D电影,是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阿甘:光筹备了就用了八九个月。当我们说要拍3D的时候,其实我们对3D还一无所知,国际上流行的技术到底是什么?采用什么设备好?一概不知。我们先从搜集资料开始,观摩一些主流的3D电影。也可能是学理工的原因,我是觉得没什么神秘,因为它的原理再简单不过了。但越研究越觉得不简单,尤其到真正拍的时候,才知道比想像的不知困难多少倍。

  对前期拍摄周期的估计严重不足,同样的电影拍成2D两个月就够了,但拍3D至少得三个月。我们使用的是德国P+S的3D设备,因为它轻便,全部配下来一台近200万人民币。它其实不是摄影机,就是一个支架,说简单点就是把两台摄影机连成一体进行拍摄,但即使最小的摄影机本身也很厚,两个并在一起,远远超出了人眼的水平视距,拍出的的3D效果超出人眼能接受的范围。P+S的发明是把两个机器垂直放置,通过一个透镜反射,同步记录两台摄影机的拍摄内容,两个轴距可以随意调节,完全重合都可以,这个发明简单又聪明,一下子解决了过去的难题。但正因为如此,每拍一个镜头都要重新调试摄影机,因为每个镜头的立体效果是不同的,而且还有运动镜头,视差要随时改变,现场要调试很长时间,因此演员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等。

  CS:据说3D电影的后期剪辑也很麻烦?

  阿甘:剪辑其实并不麻烦,麻烦的是将CG背景和实拍进行合成。合成时,后景视距的拉开跟前景要非常匹配,2D电影直接叠加在一起没有问题,但立体电影的过渡是一点一点的,比如你看这个物体和后面的物体,边缘对周围环境有反射,2D的反射是一条线,而3D的反射其实是一个面,由于现场拍摄时后景只是一个蓝幕,因此到银幕上,前景物体包括人边缘反射的效果,要一点点重新建立起来,这样合成才逼真。这个调起来特别困难,而且工作人员从前的经验基本用不上。而且我们用的3D软件不是实时的,只能调完等了再看,改完再调再等,实时的软件非常昂贵,《阿凡达》当时都用不起。我们的后期,加上海外的一共有9个公司在做,我每天晚上到各个地方看调好后的结果,英国的公司就网上传,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后期公司泡着,跟他们一起一点一点调,每个镜头的效果,我必须相信自己的眼睛。

  技术的境界是恰到好处

  CS:国内的3D电影跟好莱坞差距何在?

  阿甘:就技术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差距。但《阿凡达》建立了一个行业标准,而且它的标准过高,对好莱坞电影也是如此,所以后来大家对《爱丽斯》、《诸神之战》有一些不满足,我只能说《唐吉可德》肯定比这两部电影的立体效果要好,但《阿凡达》只能自愧不如。因为它只有20%是拍摄的,其他都是画出来的,《冰河世纪3》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舒服,因为它是电脑动画,动画做的东西可以改变透视关系,实拍做不到的,动画可以改,它永远都是舒服的。

  CS:10月份不仅有3D的《生化危机4》还有国产的IMAX3D《大明宫传奇》上映,担不担心观众会将《唐吉可德》与它们放在一起比较?

  阿甘:会比较是因为3D电影还是新鲜事物,但如果我的电影到最后是让观众侧重评价3D本身,那我就失败了。电影技术始终很重要,但不能为了技术而拍,重要的还是故事,技术恰到好处最重要。其实一部3D电影,大多数镜头可以拿下眼镜看,当你拍的时候你才知道,必须是这样的。因为人的眼睛没有办法接受两个小时都呈现那样的立体关系,根本受不了。其实3D电影最早都是博物馆电影,是视觉杂耍,但我觉得到了剧情电影就不能这么做,如果过多制造这种影像,只是在分散观众注意力,你是让观众看杂耍电影还是剧情电影,要衡量清楚。制造任何影像必须得有动机,得服务于剧情,都是玩的话就不一定拿3D拍剧情电影了

  CS:之前《苏乞儿》的3D效果遭到国人诟病,担不担心《唐吉可德》也碰到这种情况?

  阿甘:《苏乞儿》我看过2D,立体版我没看,但我知道它的错误就是太立体。拍3D电影最致命的就是你做得过于立体,因为那不符合我们的视觉经验。两架机器拉得过开,虽然人物有前有后有侧面,但人和人之间就变成一片一片的,中间没东西了。摄影机虽然看到了更多的侧面,但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人的眼睛不可能像探头那样看这么宽的范围,你非要把探头才能看到的合到一起,那就违背了经验,人的大脑处理不了,可能呈现的效果就片状的,我觉得可能有这个原因。

  胡不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