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娱乐圈十年红人谱:十年十人(组图)

2010/10/13 19:05: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入选理由:娱乐现场最生动的是在台湾,台湾最能制造娱乐效果的是综艺节目,而综观整体华人综艺节目的制高点,正在这对互补的“康熙组合”身上。2005年 蔡康永、小S获第四十届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支持人,年底小S怀孕离开,康永当家,康熙走入低潮。

冯小刚

冯小刚

周杰伦

周杰伦

  冯小刚

  他是人民导演,跟大师无关

  入选理由:十年来不断用令人欣喜的作品证明自己,不断用紧接地气的作品征服观众,从《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这种自成一派的喜剧开始,到《夜宴》、《集结号》这样的转型之作,再到《唐山大地震》这部史无前例的华语片票房冠军,冯小刚用老百姓善意朴实的口碑积累着自己的高度。

  刘震云在《我把青春献给你》的序中曾评价冯小刚,“他距成为一个对电影有贡献的大导演,仅剩一点七公里”。最近他在修订版的《我把青春献给你》的序中修订了这一说法,认为冯小刚距离大师仅差一层窗户纸,而且这层窗户纸眼看就要捅破了。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喜欢冯小刚,也越来越尊敬刘震云,但是语言大师刘震云把大师的帽子献给冯小刚,或说提溜在冯小刚的脑袋上空一厘米处,我还是觉得有点词不达意——大师这个词,现在只剩下两个主要用途,一是在官宦富商中徘徊的真假僧人,一是在研究院与高校间徘徊的真假学者。冯小刚干嘛要去凑这个热闹?

  这一点冯小刚自己其实认识挺到位。很多年前他就这样评价陈凯歌,“凯爷最适合呆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任务单纯,只有一项,要拍就得拍对本民族极具认识价值的史诗,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娱乐性”。他劝葛优则是相反的一套理论,“如果有一天,葛爷深沉了,或者说艺术了,走进象牙塔了,可想而知观众还买他的账吗?”他还评价过姜文,“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在评价完这些爷之后,他还作了一个总结:是哪个林子里的鸟就踏踏实实地在哪块林子里呆着,飞出去玩一圈,临了还得落回来。

  冯小刚当然不是象牙塔那块林子里的人,按照冯小刚自己的说法,他一直住不上宫殿,只好在宫殿外搭了一个偏房,慢慢地偏房越来越大,却也就成了宫殿。冯小刚的那个偏房,是从都市室内剧开始搭起的,《编辑部的故事》和王朔联合编剧,使他扬名立万。后来他编剧的电影《大撒把》已经带着浓郁的冯氏贺岁剧气息,在那时,这种贺岁片的雏形可以称之为都市时尚喜剧片。到1998年《甲方乙方》,冯小刚的风格正式在喜剧风格的贺岁片格局内奠定基础。而《集结号》和今年的《唐山大地震》,尤其是《唐山大地震》,则是冯氏又为自己的都市喜剧片搭建了一个叙事风格突破向都市大片的前院,而《夜宴》,大概可以算是他一个不太成功的古典别院。

  按老艺术家的眼光看过去,冯小刚怎么都不像是能另起炉灶的人,拍的都是一些老一辈影视人看不上的都市喜剧,无关国家民族的大计。但是最牛的演员往往是从跑龙套开始的,然后在他成名后的有一天,有人指着一部老片里的一个龙套说,看,谁谁谁原来早年还在这部戏里跑过龙套,演过宋兵乙。

  冯小刚早年跟着王朔跑龙套时,还是张艺谋陈凯歌的时代,那时候张陈二人乘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东风,从寻根文化开始往大师的路上一路狂奔,再祭起国际大奖的票房灵药,弄得全国人民如痴如狂。但是“大师”加“大奖”的路子没能维持多少年——代表昨日的寻根文化已经走到尽头,电影工业原本基于都市文化,国人需要看到具娱乐性常识的电影,没法再跟着欧洲文艺片的口味调整自己的需求。中国电影工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低迷到几乎看不到未来。正在此时,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横空出世,打败成龙的《我是谁》,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最重要档期。

  贺岁片的提出充分显示冯小刚对电影的理解超出了同时代的所有电影人。电影是什么?首先是电影工业,是观众,是档期,是票房,然后才是电影创作。冯氏电影用多年的高票房证明,电影的价值排列应该是这样的:社会娱乐价值、产业价值、艺术价值。他比所有同时代的电影人都更愿意关注社会现实与流行思潮。他的电影跟一般都市时尚片的最大不同就是,冯氏的每一部电影都会在故事推进的同时勾画出现实的大背景。比如说,《大撒把》讲的是出国潮,《手机》讲的是婚外情,《天下无贼》讲的是诚信,《唐山大地震》讲的是苦难,都是当时社会问题的焦点。冯氏电影的语言总是暗暗合着当下的热点,比如说,在《天下无贼》里,有一句台词,“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这句台词到了《非诚勿扰》中,变成了“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在所有的冯氏电影里,最具有现实讽喻价值的是《大腕》,把中国突然跑步跨入新经济新资本时代的狂躁社会现实描摹得入木三分,“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一时间成了流行语。

  电影,对不同的导演是不同的东西。有些导演把电影当做自己的玩具,有些导演把电影当做自己的荣誉,有些导演把电影当做一座独立的建筑,冯小刚则把电影当做一个社会事件,他拍的不单是电影,还是介入社会的工具。

  回到文章开头的主题,冯小刚如果不是大师,那么他是什么?我认为最准确的提法是“人民导演”。冯小刚有一次在国庆的一个饭局上吹捧葛优,“您今天不应该坐在这里??应该坐在人民大会堂啊”。这句话到《唐山大地震》公映后,真的可以结结实实地捧到冯小刚面前:您怎么还没坐在人民大会堂啊?苦难与谅解,还有什么比这更有现实意义的?

  跟那些装作对票房目不斜视的“大师”们相比,冯小刚首先好就好在他是一个性情中人,或者说他是一个人,票房高了他就兴奋,票房不好他就沮丧。所以他跟观众很近,跟电影很亲。他的电影是从观众里走出去的,所以走的是上坡路,越走越有高度。不像有些导演,高高在上许多年,偶尔为人民服务一下,显得不伦不类(引用冯氏语录)。那些曾经的精英在电影工业面前,越来越显出走下坡路的颓势了,有的零敲碎打,有的彻底摸不着北。好在冯小刚们已经推高了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标准,就让他们下坡吧。

  十年大事记

  2000年 执导《一声叹息》。

  2001年 冯小刚重返贺岁片强档,执导《大腕》,创造了一系列经典台词。

  2003年 执导《手机》,拍摄期间与央视名嘴崔永元交恶。

  2004年 《天下无贼》公映,捧红王宝强。

  2006年 执导《夜宴》上映,票房破亿。

  2007年 《集结号》上映,第二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影片。

  2009年 贺岁片《非诚勿扰》创造票房奇迹,拿下3亿票房。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冯小刚持有2.28%的股份。

  2010年 《唐山大地震》总票房6.6亿人民币,创下国内最高票房纪录,因电影与孙海英“骂战”。

  周杰伦

  演绎一个什么叫“”的人生

  入选理由:曾经是被青少年全方位模仿的偶像,从音乐才华,到行为举止,他影响的也许不仅仅是一代人。他的追随者也包括音乐人,受众群体也包含中青年真正的音乐爱好者。超越了肤浅的偶像,开创了自己的音乐时代,引导一个又一个的流行潮流,这就是周杰伦十年的功绩。

  时光倒流到2000年11月13日,当一个叫周杰伦的21岁青年横空出世时,华语乐坛所有的唱作型歌手和偶像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下彻底完蛋了!

  从那一刻起,华人音乐界就开始重新洗牌了。自周杰伦出道以前,在创作歌手的星光大道上,巨星更换的周期是非常稳定而均匀的。1979年的侯德健,1982年的罗大佑,1985年的童安格和齐秦,1986年的庾澄庆,1988年的黄舒骏、陈升和郑智化,1989年的潘美辰,1990年的张洪量和林强,1992年的张雨生和伍佰,1994年的陈珊妮,1996年的王力宏,1997年的陶,1998年的陈绮贞,他们都曾闪烁过一些火花,但由于各自的原因,时至2000年,周杰伦让他们都退居到了二线。在2000至2010年期间,尽管又出现了方大同和卢广仲,但他们的气场还是远逊于周杰伦。有实料,有个性,有卖相,这才能创造发明出一个空前绝后的周杰伦。对于21世纪的华人歌手来说,和周杰伦生活在一个时代是一个悲剧。10年之后,我们依然还在长久地困惑:周杰伦到底更像一个音乐人还是偶像?

  当一支采风的民族乐团深入到云南某少数民族自治州,欣赏他们的文工队表演民族歌舞时,让他们眼珠子差点落地的是,那些深山里的青年竟兴高采烈地唱起了周杰伦的金曲。你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呢?

  从2000到2010年,都发生了什么呢?罗文、张国荣、林振强、梅艳芳、梁弘志、黄、马兆骏相继走了;罗大佑只出了一张专辑就忙着纵贯线的内地巡演了;齐秦也只出了一张创作专辑,就在大陆巡演了10年。

  10年前那个恐怖的早晨,当周杰伦以近似于语言障碍患者的腔调唱出一首叫《娘子》的歌时,所有人都在惊叹:这也能算歌吗?但就在所有人的惊讶中,周杰伦的“歪歌”却越唱越正。流行歌曲在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与难度后,就必然会朝着另一个极致的方向飞驰。周杰伦让音乐变得越来越口语化,他的音乐更像绕口令、儿歌。通过改变音乐风格而获得。在唱《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前,他会对观众说,“下面要唱一首正常一点的歌。”正是周杰伦骨子里的超高调和面子上的超低调,让人们对他的宠爱欲罢不能。

  周杰伦是一个无比机智的人,他通过电影而让大众认识他,从而让他们也去关注他的音乐。在这10年里,在周杰伦到过的一线省会城市,他从来不用参加拼盘演唱会,而全部是自己的专场。不过,2009年发生了一点意外:周杰伦联手宋祖英、多明戈和郎朗组团为一个史上最强的F4组合,在鸟巢举行“魅力中国”演唱会,这一次亮相,估计连中国的政界人物都知道周杰伦了。而他们创造的人民币2880元的最高票价,大概让一个月后即将隆重复出的王天后都力不从心。今年5月,他发表的第10张专辑《跨时代》,到7月1日,亚洲销量过百万;到9月初,超过200万。而他个人的世界巡演也达到了100场,接下来,香港将接棒8场!这些数字证明周杰伦创造的经济奇迹在第一个10年的尾巴依然没有出现漏洞。

  这10年里,周杰伦还发明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中国风,这是他和他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共同研制的一项超级新型武器。这种全新风格让他俩并肩成为了华语乐坛无人能挡的喋血双雄。更重要的是,在这10年里,周杰伦和方文山早已培养出一种不是爱人却胜似爱人的亲密情感。说得难听点,他们仿佛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对方想什么全都在掌控之中。他们已经谁也离不开谁,缺了任何一方,对面的那个也就形同虚设。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词坛另一位泰斗林夕已经写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为什么他的影响力会被方文山轻而易举地盖过呢?除了情歌类型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另一个“周杰伦”可以和他配对。

  周杰伦长相酷似古代的美少年,清丽、骨感、恋旧、冷漠,加上些微的抑郁,这致命的五个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个无可挑剔的神话。而周杰伦能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的还一个原因是他的嗓音至今还保留着孩子的童真声,这让人们又平添了一股一定要保护周杰伦的渴望与紧迫感。在曲风的创造上,周杰伦无比老练地确立了两种路线:极动感和极深情。因为他深知现代人情绪的两极,一种是渴望发泄,一种是渴望安慰。在歌曲表达对象的使用上,周方二侠又成功地实践了另一个真理:小道具展现大风景,小人物创造大感动。

  周杰伦能PK掉他同时代所有的艺人和他的前辈,就是因为一个个大师陆续被时代淘汰,周杰伦才浮出了海面。如果他真的如愿以偿可以不被时代淘汰,只有一个办法:让音乐停止。这可能吗?还一个更残酷的办法:周杰伦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染指音乐。果真如此,将会有多少人内牛满面或者更为严重的后果?

  他跳舞,我们照单全收;他失恋,我们诅咒J女郎;他败走金曲奖,我们干着急;他脱发,我们认了;他触电,我们跑去电影院;他决意单身,我们还是干着急;他要变魔术,我们忘了刘谦,“不是周杰伦太好,而是周杰伦太少”。我们还是只能以黄舒骏感叹的一句话收尾。10年了,周杰伦其实可以功成身退了,把最美的记忆留给我们。周杰伦说他最大的希望是在未来的日子,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有一颗星星,上面写着“”。其实把“好莱坞”换成“华人娱乐”,这项工程已经竣工了。

  十年大事记

  2000年 发行个人第一张《周杰伦》同名专辑,强烈的个人风格引起歌坛关注。

  2001年 发行《范特西》,成为当年最畅销国语专辑,年底与蔡依林的双J恋曝光。

  2002年 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最佳作曲”、“最佳制作人”奖,发行第三张专辑《八度空间》。

  2003年 发行《叶惠美》,登《时代》封面,全亚洲50家电台定7月16日为“周杰伦日”。

  2004年 发行写真书《D调的华丽》。

  2005年 宣传新专辑《七里香》结识侯佩岑,与侯佩岑同游日本恋情曝光。

  2006年 参加演出《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7年 自编自导自演《不能说的秘密》。

  2008年 参演电影《功夫灌篮》。

  2009年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与宋祖英合唱《本草纲目》,接拍《刺陵》。

  2010年 发行第十张个人专辑《跨时代》。

上一页12345 ... 下一页 下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