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
陈奕迅
从“K歌之王”到
香港歌神
在香港流行乐坛,其实实力派的歌手并不多,在这个以流水线包装、生产制造偶像歌手的行业里面,更多的只在乎歌手本身的外形条件,又或是一些后天改造的条件。因此,往往很多实力派的唱将,都会被淹没在茫茫的偶像“声海”中。当然,也有一些个别的例子,例如这里要说的在过去十年里面经历过茫然期、被封杀期,又再登“歌神”宝座的陈奕迅。
唱“口水歌” 他曾是K歌之王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陈奕迅就在当时所属的华星唱片推出过几首被热追的单曲作品,如《天佑爱人》、《幸福摩天轮》、《每一个明天》等等,令他在流行乐坛当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席位。只是当年还是四大天王的活跃期,而遮盖了陈奕迅的光芒。随着华星唱片的结业,到了2000年改签了英皇唱片后的陈奕迅,顺应着那一个“口水歌”和“K歌”的风潮,成功地推出了一首《K歌之王》走到去自己的事业的辉煌时期,也是因为这一首歌曲的热度令到更多人喜欢上他。更因为这首《K歌之王》,令到陈奕迅在当年的“叱咤乐坛流行榜”的颁奖典礼上,一举拿下了“至尊歌曲大奖”和“我最喜爱的歌曲大奖”两项殊荣,之后在他身上就多了一个别称——“K歌之王”。
做“有诚意”的音乐 他是新生代张学友
真正让陈奕迅登上乐坛王者宝座的,就非2002年发表的那张专辑《Special Thanks To...》莫属了。除了是里面的《谢谢侬》、《你的背包》、《想哭》等作品,在华语地区唱遍了大街小巷外,在2003年的第十四届台湾金曲奖上,更让陈奕迅一举夺下了“最佳国语专辑”和“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当时,陈奕迅更被众多媒体誉为“张学友的接班人”,因为从第一届到第十四届的金曲奖,夺得奖项的香港男歌手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张学友,接下来的就是陈奕迅。2005年在音乐上暂停了一年的陈奕迅,正式加盟到全新的唱片公司环球唱片,更在当年凭一首《夕阳无限好》和一张粤语专辑《U87》,横扫了各大音乐颁奖典礼的“最佳男歌手”、“最佳专辑”、“最佳歌曲”等奖项。也可以把这张专辑誉为是陈奕迅在音乐东山再起后的经典标注点。此后的那几年,陈奕迅在不断的《富士山下》、《最佳损友》、《路??一直都在》、《不想放手》、《七百年后》等众多好歌外,更从2006年至今举办了上百场的世界巡回演唱会。无论是在美国、澳洲、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上海、北京、广州、佛山、台北等地方,都让很多很多不同的乐迷一同见证了这一位“歌神”在舞台上意气风发的一面。
十年大事记
2000年 陈奕迅加盟英皇娱乐,专辑大卖,《打得火热》、《The Easy Ride》等都有很高的销量。
2002年 凭国语专辑《Special Thanks to...》夺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成为了继张学友后首位夺得这个大奖的香港歌手。
2005年 加盟环球唱片公司,于3月17日于一个新城音乐会正式重返乐坛。“复出”第一张专辑《U87》于2005年6月7日推出。
2006 年 出演舞台剧《大煞风景》,大获好评。
2008年 走马上任,成为香港第8届演艺人协会副会长。
2010年 再踏红馆,举行18场“DUO 陈奕迅2010”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演唱会再度加场。
徐静蕾 玉女熟了
入选理由:当徐静蕾亭亭然立于面前,人们赞美她文艺、纯真、清新如同朝露。何况她还擅书法,长写作,才女之名诚然不虚。这个才女绝非弱质,她心有猛虎细嗅蔷薇。2002年起,徐静蕾转而执起导筒,2010年,凭借《杜拉拉升职记》,她成功晋身亿元俱乐部之列。当年的“四小花旦”,还有谁能够?
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将徐静蕾彻底地捧上了内地首席玉女的宝座,内地娱乐圈终于可以兴师动众地声称自家也产玉女。
时间晃晃悠悠到了2000年,徐静蕾已经开始腻烦这个称呼,她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玉女。早在北电表演系读书的时候,闷声蔫坏的她就被称为“老徐”,而且还是一个中毒颇深的文艺女青年,表演课上偷偷在课桌下读的书是张爱玲的《色,戒》。多么有意味的细节啊。从2000年开始,老徐就刻意走上与玉女称呼决裂的道路,先是春风化雨,一点点地来,然后就是摧枯拉朽,直到执导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上映时,老徐终于可以笑谈,黄立行这样的帅哥也是可以供她享用的“福利”。
演技丢一边,博客写起来
2000年,徐静蕾出演了一部话题之作《让爱做主》,剧中她扮演的是王志文与江珊这对夫妻之间的“第三者”(那时人们还没有制造出“小三儿”这样亲昵的称呼),徐静蕾作为风华正茂的刚毕业女大学生,疯狂地爱上阅历丰富的老男人王志文,就抛弃了愣头青王学兵,结果爱得伤痕累累。该剧一经播出引发轩然大波,不少道德人士认为该剧有溢美“第三者”之嫌,顺带也将徐静蕾拖进口水战,玉女怎么可以演这样的角色呢?2002年,徐静蕾出演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故事狗血,但有趣的是,当时电影营销开始咂摸出点“宣传”的味道,徐静蕾与耿乐性感躺在浴缸里的剧照成为大噱头,徐静蕾就像一枚青果,开始泛起一些熟色了。除此之外,徐静蕾尝试过在张元《我爱你》中玩一把悍妇,绑架佟大为;也曾出现在港剧《世纪之战》中,扮演风云大亨心爱的女人,但这些突破在她看来是突破,可是在观众和媒体看来却都只能算“微调”,她依然是一个被认定的花瓶,并且在2007年陈可辛的《投名状》中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她在片中的任务就是“挂纱帘”,并且一定是“今年挂绿的,明年挂红的”,然后被杀死——完了!最近徐静蕾在电影版《将爱》探班中终于坦然地跟媒体说,做一个花瓶也没什么不好的。
虽然表演上,老徐还是走的是“将爱”路线,无非是纯情的主料上加点小矫情小忧伤等等,但是并不妨碍她以“才女”的身份行走起江湖,这就要得益于一个叫“博客”的东西(不是男人),老徐的博客轻松调皮,还有点北京女孩子的刻薄劲儿,思想不算深,但放在女演员堆里就算有个性的。徐静蕾玩的就是跨界,成为名博之后,越发可以与文化界、传媒界人士相谈甚欢,比如她就牵出韩寒,直接用两人的“跨界”绯闻为两者都博得高度的关注。
十年间执导四部电影,《杜拉拉》才算安身立命
不知道是谁出了这样的点子,徐静蕾决定去做导演,虽然她不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女演员转型做导演的,但一定是话题性最高的。电影《我和爸爸》虽然似乎说的是父女情,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实说的是徐静蕾和亦师亦友的王朔之间那些不可明说的往昔,连扮演爸爸的叶大鹰后来也承认,他就是按照王朔的路子去表演的。到了第二部,徐静蕾又萌发自己女文青的情愫,挑战起名著《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邀请姜文出演,但该片虽然有跨越时代的野心,但败在感情逻辑幼稚,也许国人不太能明白无缘无故类似花痴的爱(现在应该懂得不少,太多这样的电影了)。虽然口碑和票房都一般,但这部在情人节上映的电影里徐静蕾收获到了男朋友黄觉。2006年,徐静蕾执导电影《梦想照进现实》,压根儿就不打算让很多观众看懂,有耐心去看,整篇全是徐静蕾和韩童生的叨叨,不过笔者反倒认为该片是徐静蕾所有电影中最有风骨的一部,这当然又得益于作家王朔,所有台词拷贝下来就是一篇很牛逼的散文,王朔既思考了中年危机,也思考了娱乐圈生态,更重要的是思考了男女关系,韩童生和徐静蕾在电影中的所有对话几乎可以视为是王朔与老徐的对话,两人原谅对方,达成了***的和解。
2010年,徐静蕾彻底摆脱了王朔这位精神父亲的影响,在此之前,王朔撰写的剧本《宫里的日子》也宣告永久性搁置。老徐推出了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彻底与商业模式亲近。该片虽然在剧情和表演上依然有硬伤,但从商业效应来说却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电影营销阶段,老徐也充分自觉或不自觉地动用了女明星的优势,适度让绯闻为票房煽火。电影上映时,老徐与黄觉分手了,而与黄立行似乎有那么一段,可等电影下画后,却不了了之。
在宣传电影其间,老徐气场强大,有绝对的自信跟媒体讲述自己的两性观念,并且金句不断,例如我“不需要傍大款”,“我自己就是大款”等等。当玉女老徐变成熟女老徐时,你可以感叹娱乐圈的摧枯拉朽或者鬼斧神工,但你为啥不感叹女人在男人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十年大事记
出演电视剧《让爱做主》,首次颠覆形象,出演第三者。
出演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爱你》,继续尝试打破形象。同年执导导演处女作作品《我和爸爸》,首战赢得口碑。
执导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但遭遇质疑。
执导文学性极强的《梦想照进现实》。同年,已经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树立起“博客女王”的旗帜。
第四部导演作品《杜拉拉升职记》公映,票房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