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照
5年内全国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虽然正在江阴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因星光暗淡遭人诟病,可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做的这份预测也没能让中国电影人看到曙光。正如昨日本报抛出的“华丽大片正在制造电影黑洞”的观点,中国电影发展的步子似乎迈大了,它的处境虽不像足球反赌那样一片喊杀声,但电影泡沫正在大面积袭来。
泡沫一:
票房不透明使产业像作坊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论坛上,原四川太平洋院线川影科技总经理,国内市场票房分析专家刘嘉认为,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电影票房一定可以突破300亿元,观影人次将突破11亿人次。但同时,刘嘉也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中国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信息发布平台,票房、观影人次、档期等决定市场化推进的信息始终不能公开透明,“没有这些统计数据,我们的电影产业不像产业倒像作坊,信息发展和产业发展严重不匹配。”“看看人家美国,票房数字及时更新,不必说发行方了,就是身在中国,影迷都可以及时了解到北美的票房情况。”可在中国就不行,昨日,刘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混乱的“十一档”就是最好的例子,“10部片子在这个档期争票房,最后只有五部胜出,剩下的都当了炮灰,这就是发行信息不匹配,造成发行方、制片方没有全面了解信息导致混乱。”此外,票房数据长时间不公开,也导致了投资方不能获得及时的参考数据。据刘嘉介绍,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公布票房数据的渠道只有两个,一个是每周出版的《中国电影报》,一个是影协每年编纂的年鉴。但《中国电影报》普通报摊根本买不到,而“年鉴”周期太长,不能起到及时的参考作用。“这个薄弱环节已经让很多片商钻了空子,比如虚报票房博宣传,或瞒报票房,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泡沫二:
国产片“豆腐渣”太多
虽然票房一片大好,但真正赚钱的国产电影并不多。中国传媒大学的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观众对国产大片的评价大都比较低,而是更热衷观看好莱坞影片,“好莱坞泰山压顶,香港制作釜底抽薪,内地电影腹背受敌。”新影联的总经理高军希望,一方面内地电影别再重复“豆腐渣工程”,辜负如潮观众的期望。另一方面,内地电影还需要多保护。
此外,专家们对现在火热的3D技术颇有微词,他们发现,《阿凡达》之后,观众对3D电影热情高涨,但国产的3D电影往往让人失望。一方面影院大量订购3D设备,导致3D放映设备供不应求,甚至有的设备要半年后交货,另一方面对于国产3D电影,观众的心理落差下降,比如像《乐火男孩》、《苏乞儿》,观众都投了不信任票,市场的效益也是负数的。高军批评道,“现在内地拍3D电影的都是些什么人?要么是没拍过电影的,要么就是拍了也没有人看的。那些大导演有几个人拍3D的?都很谨慎。所以啊,我们还是先把普通电影拍好,不要拿3D瞎烧钱。”
泡沫三:
著作权人离版权费很远
在昨日的论坛上,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简称“影著协”)理事长、中国版权协会会长朱永德宣布,《电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使用费收取标准》和《电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使用费转付办法》上报国家版权局公示后已获批准通过。2011年1月1日起,国内网吧、长途车播放电影必须向影著协缴纳一定版权费,北京、上海、江苏等七八个省市将成为首批施行区域。这意味着,继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收取卡拉OK版权费后,电影版权的免费午餐也将终结。他强调,不主张网吧、长途车通过涨价的方式,将这笔费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可是这笔钱的分配方式却颇让人疑虑,因为当年音著协收取卡拉OK版权费,在名义上也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和著作人权益,最后却陷入激烈的利益纷争,各部门、各单位都想从中多分一杯羹,只好牺牲著作权人的利益填平分歧。据媒体报道,卡拉OK版权收费4年多以来,首次待分配版权费总额1.2亿元,扣除税金后,首先由“中文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取960万元;剩余部分的50%为歌曲版权人所得利益;另外的50%为“运营成本、维权成本、宣传成本以及基础建设成本”。如此一来,著作权人所得还不到全部收费的一半,最大的“利益均沾”者竟然是有关主管部门下属的文化公司!多位专家都表示,希望电影版权收费不要重蹈这一覆辙。
本报记者 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