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祭》完美杀青 四年筹备六度改写剧本

2010/12/15 11:05:3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封镜:四男星“介林”祭奠介子推  《春秋祭》最后一组镜头出乎所有媒体意外——导演居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完成杀青。

《春秋祭》完美杀青

《春秋祭》完美杀青

四男星“介林”祭奠介子推

四男星“介林”祭奠介子推

《春秋祭》杀青很“完美”

《春秋祭》杀青很“完美”

  女物娱乐讯 12日,大型春秋历史剧《春秋祭》在山西灵石县介庙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完成了最后一组镜头的拍摄,预示着这部前后经历了四年筹备、六次剧本修改的春秋历史大剧顺利拍摄完毕,制片方山西通宇文化与著名导演张浩岚携剧中四大男星(何冰、罗嘉良、鲍国安、马德钟)在“介林””前动情宣布该剧完美杀青。目前该剧将转入正式的后期制作过程中,预期在明年中旬正式开播。

  封镜:四男星“介林”祭奠介子推

  《春秋祭》最后一组镜头出乎所有媒体意外——导演居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完成杀青。当天气温很低,演员们都没有身穿剧照,记者好奇上前问罗嘉良:今天没戏?罗嘉良很肯定的回答“有戏”。本以为演员会在现场完成化妆,孰料罗嘉良回答说:已经化好了。这让记者实在搞不清楚导演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这最后一出戏要拍这些大腕们的现实模样不成?而这最后一组镜头也非常简单,何冰、罗嘉良、鲍国安、马德钟这四大男星并排跪在介子推坟冢前,拜祭这位剧中的灵魂人物。高大的“介林””和身后大气的“介庙”,以及绵延的山头上喷薄而出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庄重肃穆又充满了阳光朝气的画面。可是这样一出纯粹现代气息的镜头和那久远的春秋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还是这一组镜头只是为了完成从上古到现代的穿越而设计的呢?询问到演员时,所有人都表示并不知情,只是按照导演的意图完成这最后一组镜头,而导演张浩岚更是讳莫如深,只承诺这组镜头会出现在正戏当中,不玩穿越、不弄玄虚,大家可以在剧中看到这出戏而不是什么宣传需要和花絮采集。

  如此封镜,张导意在何处?恐怕只能等到该剧正式播出才能一知究竟了。

  导演:《春秋祭》不走戏说路

  在杀青片场上,记者碰到了几位介子推教育研究机构的老学者,据导演介绍,这些老学者对介子推精神的研究和推崇,以及那种发自内心的崇高理念是打动他接拍该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以春秋为题材背景的影视剧很少有成功的,但张导表示《春秋祭》不会过多考虑商业元素走戏说路线以求收视。在张导看来,介子推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中华民族文化根性和道德情操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重要部分,也是让他着迷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在死后,其坟冢被称为“林”。“孔林”、“孟林”、“关林”,还有一个就是“介林”,而“介林”是其中历史最久的,比“孔林”还要早一百多年。这足以说明介子推在中国历史上所拥有的地位。其生平有很多流传很久的传奇故事,而民间流传的“寒食节”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流传至今的,和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端午节”一样,不同的是,介子推的历史更比屈原早几百年。

  四年筹备,六易其稿,一切都很完美

  杀青仪式上,制片方用“四年筹备,六易其稿”来表现出对该剧的认真负责态度,一部投资近5000万的电视剧需要经过如此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不得不说,这部片子耗费了很多人的心力。但是在制片方看来,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为了完美:因为要刻画的是一个活生生、血肉丰满的道德典范人物,一个能直面人性善恶美丑的大正义、大正气的光辉形象,因为不是虚构和塑造,所以才需要更加尊重史实,让当今社会的人们自己去评判古人心中对大义、忠孝、爱国精神等所秉持的态度和理念,而这些理念对现实社会有什么重要的启示意义,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是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的。所以准备工作做了很多,才会有今天我们能够顺利的完美杀青。

  如此一部电视剧,透着浓浓厚重的历史味道,却偏偏给人传达出一种时尚“玩美”的感觉,让人有一种矛盾的纠结,看来,即便是历史剧,一样有着无数的悬念要等到***大白才算揭开,这也是一种“玩美”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