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功导演身后 几乎都有一个“他”(图)

2010/12/31 11:05:3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60万尺胶片、4200多个镜头,《子弹》以刷新国产片纪录的成绩终于拍完了,姜文却跟马珂说,他需要6个月来剪片子。担任商业大片《无极》的制作人则给了陈红机会彻底贯彻自己在美国学到的产业化电影的制片思路。

晚报制图 任萍

晚报制图 任萍

  晚报记者 于音 实习生 沈丹 报道

  贺岁档大战厮杀正酣,影迷们关注的是《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赵氏孤儿》等贺岁大片本身。但在影片背后,每个成功导演身后几乎都有一个做出巨大贡献的制片人。

  纵观当下电影圈,知名导演背后的“他”可以是朋友、是兄弟,甚至可以是妻子。而他们之间的合作,可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比如马珂之于姜文的第一次合作,可能是长达二十年的不离不弃,比如张艺谋、张伟平的“白金组合”,可能是像冯小刚和王中军这样的兄弟情义,也可能是陈凯歌、陈红这样的伉俪情深。

  姜文&马珂

  一个负责弹药一个负责“飞”

  太庙的第一次见面

  22岁便在第一部电影《末代皇后》中演男主角;23岁主演谢晋的《芙蓉镇》;24岁主演张艺谋的 《红高粱》;32岁执导了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姜文,那便是少年得志。

  山西人,中央工艺美院陶瓷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在公安部下属的金盾影视做制片人,出品过《刀锋1937》、《我是警察》等热播剧,这是姜文第四部作品《让子弹飞》的制片人马珂。

  两个人在之前各自的生命中几乎毫无交集。直到2005年,马珂打算进军电影业,通过朋友的引见,他在太庙见到了姜文。两人聊了两个多小时,大多数时间却是马珂讲,姜文听。马珂说:“你的电影不是拍完之后搁家里的,你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帮助你完成你想要拍的电影,然后用各种宣传手段把它推广开,让更多的人来看。 ”这句话当时姜文听到了,但那次见面后,两人并没有立刻合作。

  2007年,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完成制作,马珂突然收到一条署名“太庙老姜”的短信。之后,姜文邀请马珂一起去威尼斯参加电影节,两人一路上就在聊《太阳》的宣传、发行、包装。但由于这部电影的发行已交给别人,马珂不便插手。

  早在1995年,姜文就凭《阳光灿烂的日子》的5000万票房成为了当年的全国票房冠军。但之后的《太阳照常升起》却惨遭滑铁卢,1800多万的票房只收回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成本。姜文的很多朋友都安慰他,让他别跟观众一般见识,继续拍更先锋、能拿奖的好电影。但马珂却说,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咱就拍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出来”。这番话,让姜文斗志昂扬。

  艺术家与商人的较劲

  《让子弹飞》是姜文17年里的第四部电影,此前的三部都超支并延期,对此,姜文的解释是:“我也没办法,每次拍到中途,投资方就说没钱了。”所以只能停下来,到处“化缘”。这一次,开拍前,马珂就拿着足够的钱,放在姜文面前说:“老姜,我把钱放在这里,一分不差,但你要按时交片。 ”姜文应道:“跟我打赌?没问题,谁怕谁啊!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珂算是把关的“看门人”,他的作用在于不断提醒姜文按商业规则来拍电影,但作为商人的马珂和作为艺术家的姜文之间,免不了要较劲。

  选外景拍摄地,出于控制成本、拍摄周期的考虑,马珂的原则是:越少越好,能拍就行。导演姜文的立场是:创作需要,能不能多去几个地方?最后,双方做出让步:可以在两个地方拍,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东。 “我不可能强迫他,别去广州了,就在北京把所有的东西拍了,这就是不讲道理。 ”

  60万尺胶片、4200多个镜头,《子弹》以刷新国产片纪录的成绩终于拍完了,姜文却跟马珂说,他需要6个月来剪片子。“这个时间太长了,能不能三四个月就剪完? ”“那你跟我去剪辑室呆几天,看看再说。 ”跟着姜文在剪辑室里待了1个星期后,马珂妥协了。

  《子弹》要去戛纳卖片,马珂找姜文去站台。姜文因为剪片子时间来不及不肯去。马珂只好动用品牌赞助商的私人飞机,给姜文随身配了一套剪辑设备,这才把姜文请到了戛纳。

  距离上映还有半个月,姜文还在中影怀柔基地剪片,马珂也在剪辑房整天盯着,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剪完才大松一口气。因为预定12月16日公映,只要耽误一天,就是四五千万的损失。“这一天四五千万的收入,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搭点工夫算什么。 ”马珂说。

  冯小刚&王中军

  1亿高薪都挖不走

  400万请来冯小刚

  16年拍了14部电影,冯小刚几乎已成票房保证:《甲方乙方》3300万元,《不见不散》3900万元,《手机》5400万元,《天下无贼》过亿,《非诚勿扰》3.4亿,今年的《唐山大地震》更是以6.6亿创下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而这14部电影中,12部都由华谊兄弟投资,并且每一部都赚钱了,两者的合作已长达十几年。

  王中军和冯小刚第一次见面是在冯小刚的工作室里。当时,冯小刚找了几个朋友来开会,商量着到底是拍 《月亮背面》的电影版,还是拍《没完没了》或《一声叹息》,结果大家都没法决定下来。当时在场的《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的编剧王刚回忆说:“王中军是董平 (现保利华亿传媒总裁)介绍来的,他瘦瘦小小的,人特别礼貌周到,说还是要看了剧本再决定投不投,另外,预算也要重新做。 ”

  1999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为冯小刚的 《没完没了》投资了800万元人民币。电影落幕后,有一天,冯小刚找到紫禁城影业公司的总经理张和平,说华谊兄弟出一年400万请他。“如果能和我们这边合作,我还是愿意跟这边合作,因为这边毕竟是我的恩人。 ”但紫禁城影业对此无能为力。而当时的华谊不过是个广告公司,不论发行、营销还是制作资源,和紫禁城或者北影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但回头来看,这绝对是一家有体制优势和市场意识的新公司。

  冯小刚就这样去了华谊。 2000年,在拍摄《一声叹息》时,王中军就用导演工作室的方式把这种合作关系固定了下来。此后,由华谊兄弟出品、冯小刚执导的影片奠定了冯氏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地位。

  1亿也挖不走冯小刚

  十几年里,冯小刚不是没想过离开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 2004年,拍完《手机》,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的第一次合约期满,想自己开公司,于是联手张国立成立了一家公司。当冯小刚向王中军提出此事,后者并没有开口挽留,“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人,当他提出这事的时候,一定是深思熟虑的。 ”二人的友谊也并没有因此而受损。

  离开华谊一年后,王中军和冯小刚在宣传《天下无贼》时聊天,冯小刚说了自己做公司的一些烦恼,王中军顺嘴说道,“那就接着回来做吧。 ”就这样,冯小刚坐下来,签署了和同一家公司的第二份合同。

  合作越久,王中军和冯小刚也越发默契。王中军坦言:“我和小刚早就有一个不成文的协议,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 ”当然,争执也不是没有,《非诚勿扰》里出现的银行卡特写就曾让冯小刚拍桌子、摔茶杯。由于招商银行曾为《集结号》提供了5000万元的贷款,最后冯小刚妥协了。

  2009年9月8日,双方再度续约五年,冯小刚也希望五年拍好五部戏。但在双方续约前,有传香港英皇开价1亿元挖冯小刚,但没有成功。王中军说,“如果别人给了一个亿,假设我就给八千万,我觉得冯小刚也不会离开华谊,我有这个信心。 ”但冯小刚真的会在华谊退休吗?一位业界人士说:“我们不打包票这两个人会绑一辈子,只能说,目前他们的合作是稳定的。 ”

  张艺谋&张伟平

  不拍电影了就一起去旅游

  第一次合作就赔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