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电影少 市场竞争须净化

2011/1/10 13:05:1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随后,业内人士称,“偷票房”等怪现象其实也跟地产商有关。童刚还强调,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但回到细部,2010年中国的票房增长63.9%,而全年观影人数,从2009年的2.1亿人,预期只增长到2.5亿,与票房的增长相差3倍。

“偷票房”是最近备受关注的影坛怪现象

“偷票房”是最近备受关注的影坛怪现象

  新报记者|黄笑宇|文

  2010年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唐山大地震》以6.73亿元创造了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全年累计有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这些数字均出自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之口。日前在京举行的电影局通气会上,童刚在肯定2010年电影工作成绩时,也大谈面对百亿票房背后的尴尬及思考,并表示今年会加大力度解决“偷票房”、盗版猖獗、广告植入等突出问题。

  尴尬一 “二八开”成潜规则

  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456部增幅达15%;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

  单看这些数字,中国电影的确是一片形势大好的景象。不过,在超百亿票房的背后,却是令人尴尬的“二八开”比例:5部国产片只有一部能进入院线放映;而在影院放映的这100多部中外影片中,26部中外大片拿走了总票房中的60%左右,其中仅《阿凡达》、《唐山大地震》两部影片就拿走了20亿元占总数五分之一的票房;此外,国产片赚钱和亏钱的比例也是“二八开”……“二八规律”似乎成了圈里的潜规则。

  回应 世界性难题要逐步解决

  童刚说,经过8年以来的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已经走过起步阶段,百亿票房虽值得欣慰,不值得炫耀,成绩更不能遮掩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诸多问题:中小城市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观众消费的需求;票房的增长和观影人数的增长不相协调,观众总量仍然不够庞大……

  至于 “二八规律”,童刚称是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电影市场中有明显呈现,需要逐步解决,“今年我们会合理调控档期,做到全年电影市场均衡分布,使冷热不均的现象和所谓的‘二八规律’有所改观。”此外,在影院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亟需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票价定价机制。

  尴尬二 中国电影给地产打工

  近日,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虽然已突破100亿,但在这可观的票房中,国产片中盈利的只有10%,真正稳赚的是地产商,他们在收租金的同时,还要求高额的票房分成,百亿票房中的20亿都归入地产商的腰包。

  随后,业内人士称,“偷票房”等怪现象其实也跟地产商有关。据调查,近两年影院租金上涨了两三倍,不少新开影院都处于亏损状态;除了交租金,不少影院还要向地产商交纳一定比例的票房分账,而且比例也从三四年前的地产商抽5%-7%到这两年的抽10%-15%,在某些核心商业区,部分地产商甚至向影院索取20%-25%的分账比例。

  回应 狠抓“偷票房”,遏制盗版

  童刚说,在电影市场的发育过程中,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竞争环境也亟待净化。票房收入的确存在“偷、漏、瞒、虚”等情况,今年将严格对院线和影院的市场进行监控,尽快建成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票房统计平台,将计算机售票系统延伸到各影院终端,有效遏制“偷票房”;对于屡禁不止的盗版现状,也将严肃查处制作流程和发行放映流程中可能产生盗版行为的环节,联合有关执法部门,力争从源头上控制盗版问题。另外,对于贺岁档反映强烈的映前广告过多及植入广告问题,童刚也表示会尽快出台措施,规范电影广告问题。

  尴尬三 国产片叫座不叫好

  2010年526部的产量,能上院线的不过二成,票房过亿的国产片只有17部,但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不过两三部。很多影片文化关怀薄弱、价值呈现缺失、审美境界狭小、现实主义精神缺乏。特别是立足当下、肩负责任的现实题材作品仍处于弱势,满足观众心灵需求、引发情感共鸣、有可能形成历史文化记忆的更少。

  回应 存在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童刚在谈到面对百亿票房清醒思考时说,百亿票房离电影产业的宏伟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离世界电影强国的产业总量还有很大距离,所以对很多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少数创作者对影片商业性的理解仍然片面,以血腥、暴力、恶搞和低俗为噱头,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还未能彻底杜绝;青年电影创作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品牌效应,拥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电影创作人才数量较少;国产电影类型仍不够丰富,类型电影的创作探索尚处于简单模仿、复制的初始阶段,还缺乏创造性提升和本土化转换,面对《阿凡达》、《盗梦空间》等新类型电影所形成的创作压力,还缺乏根本的对策”。

  童刚还强调,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国产电影要扭转“叫座不叫好”、“赢得票房不能赢得口碑”的创作局面,还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不能单纯地以影片创作数量为追求,以制片成本大小为标准,以明星、时尚、猎奇、炒作为包装,以血腥、暴力、低俗、恶搞为卖点。要下大气力推出一批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经得起观众评价、经得起专业衡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三性统一”的优秀作品。

  评论

  中国电影100亿太少?

  2010年内地生产了526部电影,只有四分之一进入大银幕,即使进入大银幕的以去年12月为例,两部电影《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按华谊兄弟发行部门提供的数据:它们竟占到88%!这当然是标准的银幕数量垄断。这种垄断现实,回应到资本投放,结果很自然,资本与大片互为追逐。所以,资本的大量进入电影业,钱的数量多了,但钱的投资机会却有限。

  内地加上香港和台湾地区,电影投资人放宽标准来计算,够制造出高回报率电影的导演也不超过30位。所谓中国电影人才,至少目前不可能与资本激增的数量相平衡。在这种不平衡下,资本的理性当然是追逐最显赫有票房保证的电影人。

  理性之下,什么结果?资本在上游推高了能够提供高票房的电影成本,在下游同样占据了银幕数量,两部电影就能够控制接近90%银幕数,虽然“理性”,却也是奇观。那么,这样的垄断能够带来真实观影人数相应的提升吗?中国人均4年才看一部电影,是对中国电影未来良好预期最有力量的数据,这个市场足够大。但回到细部,2010年中国的票房增长63.9%,而全年观影人数,从2009年的2.1亿人,预期只增长到2.5亿,与票房的增长相差3倍。

  所有的努力与追逐都是可预期的高回报率电影,而且以垄断的方式将其固化后,多样性如何生成?选择有限的中国观众,有限的选择与不选择,仅一线之隔。如此格局,未来岂可期?所以,资本疯狂之下,中国电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当然值得思考。○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