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片失意国际奖 贾樟柯王小帅坦言不意外(图)

2011/1/24 10:19:2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在电影学者葛颖看来,2010年连姜文都去拍商业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奖项中折戟也是意料之中。”  不过,贾樟柯本人不愿承认已经向主流妥协:“我之前拍的每部电影都是商业片,是电影都需要卖钱。

贾樟柯

贾樟柯

王小帅

王小帅

  本报讯(记者 杨欣薇) 日前,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最佳外语片第二轮候选名单,本届报名参评的三部华语片——《唐山大地震》、《岁月神偷》、《艋舺》悉数落选,这已是华语电影第八年与该奖项提名擦肩。与此同时,以往最青睐中国电影的第61届柏林电影节也公布片单,华语片无缘角逐金熊奖。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贾樟柯、王小帅和部分业内人士。对于华语片失意国际奖项,他们均不意外。  

  【现状】

  商业当道伺候票房

  谈到华语片失意奥斯卡和柏林,王小帅直言:“现在专门拍作品去国外拿奖的电影导演少了,因为国内市场好了,拍商业片的导演多了。”

  在国内市场没有那么蓬勃的年代,中国电影人需要靠在海外的频频获奖取得投资和票房,从而赢得更多资源和市场。如今,2010年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达到百亿,商业片横行,票房成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伺候”好国内观众也成了许多导演唯一的目标。

  在王小帅看来,中国电影的现状几近畸形。“很多人爱把去电影节的作品和市场对立起来,甚至还有不少讥讽的声音,但每到评奖时,又要跳出来感叹没电影入围。这个矛盾体现的也是国内市场思路不清的乱局。”

  对于“唯票房论”唱主导的中国电影是否还需要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认可,王小帅的话里有着不少自己的情绪,当初《左右》擒下银熊,国内票房照样不佳,《日照重庆》口碑胜出,却也惨遭票房滑铁卢。“三大电影节入围有自己的标准,要求也是很高的,不能因为过去得奖影片票房低,就否认电影节的价值。”

  在电影学者葛颖看来,2010年连姜文都去拍商业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奖项中折戟也是意料之中。“三大电影节向来偏爱有人文关怀和问题意识的电影,奥斯卡外语片也是一样。去年不要说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的电影了,就连过往普通观众闻所未闻的地下电影都没有。只能说在这样的市场境况下,能坚持的导演越来越少了。”

  【困惑】

  影展常客纷纷转型

  从柏林青年论坛大奖开始,贾樟柯和他的《小武》一起,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巡回获奖之旅,但如今,贾樟柯忙着筹备商业大作《在清朝》,早已无暇顾及柏林电影节现状。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电影在柏林的境况,贾樟柯表示:“我真的好些年没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极速向主流靠拢的贾樟柯看来,三大电影节似乎已经和宣传宝地挂上钩,对于《在清朝》会否冲奖,他说:“《在清朝》也不会放弃三大影展巡回宣传。这是成本非常低的一种宣传手段,我为什么不呢?”

  不过,贾樟柯本人不愿承认已经向主流妥协:“我之前拍的每部电影都是商业片,是电影都需要卖钱。拍《在清朝》只是因为故事吸引我,不考虑商业还是非商业,我只知道该片的类型是武侠片,就会向着武侠片的路子走。”

  另一位国内实力型冲奖选手、有金银熊两座奖杯在手的王全安,今年则忙于拍摄他的转型之作——商业大片《白鹿原》。

  对于他们的选择,仍然坚持个人表达的王小帅表示:“某些导演的创作和选择都是自由的,他们可以试试去敲开市场的门。不过我并不赞同一味强调票房而丢掉了艺术追求,中国电影不能只有一种声音。”王小帅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做新片《我11》的后期,至于何时上映则尚无定论。“我们不像商业片有档期规划,贺岁档还是暑期档,我在寻求一种新的发行模式,不一定要走大规模的商业院线。可能从网络,或者一些小厅开始,就算只有一块银幕,只要能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放映时间也可行。”

  【未来】

  新人导演路在何方

  过去,以贾樟柯为代表的一部分导演通过在国际上获奖赢得海外市场、国际声望和投资人认可回归国内市场。这条生存之路,曾经也是许多怀抱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效仿的途径。贾樟柯坦言,当初这样的经历并非主动选择,其中包含了不少无奈。王小帅则表示:“年轻导演要拍一部能够讲述自己表达的电影没那么简单了。”

  葛颖更是直言:“这条路如今已经走不通了。一方面,电影市场日渐健全,如今报名三大影展的影片都需要有国内公映许可证。另一方面,对年轻人的鼓励也不仅仅停留在能否做出争奖的艺术片,而是能否拍出票房过亿的商业片。像陆川、宁浩等已经出来的年轻人,都拿票房数字说话。”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则表示:“国内市场资源分配单一,使得年轻导演在艺术片创作举步维艰。当初贾樟柯刚出道,通过先得奖再回国内市场的返销策略。但现在票房成了年轻导演论成败的唯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