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晚聊春晚 说“不好”且慢开口

2011/2/9 12:33:1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而在众多时代感强烈、城市化明显的小品之中,赵本山的《同桌的你》,是唯一一个仍带着泥土芳香的农村戏。表演上是平实了一些,笑料的来源也显得单一了一些,主题也显得小气了一些,可就是其中的土腥味儿,让整台晚会显得各味俱全了。

  2011年的春晚,犹如一道盛宴被摆到了人们的面前,从年三十到现在,朋友聚会,春晚是绕也绕不开的话题,它让一些人表现犀利,让一些人表现聪明,让一些人呈现刻薄,谈论春晚,使从天南地北归家的朋友们迅速找到了共同话题,消除了陌生感,在嘲笑或诟骂上达成的一致,甚至凝聚了情绪,生活的峡谷,被这些话语的碎片填满。春晚之所以存在,它的审美功用,只是它存在理由之中的很小一部分,它的存在,大多数时候,就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甚至嘲笑、诟骂。对待春晚,完全不用那么屏息静气,和别的娱乐方式一样,春晚的最大职责,就是给我们提供交流的话题。

  这个时候仍旧众声喧哗,仿佛人人都是艺术通。被评论,确实是被关注的象征,仅此一项,春晚就足以***、自豪。任何消费品都有接受消费者品评、批评、批判的义务;任何消费者都有品评、批评、批判消费品的权利。老话头,对于多数人来说,春晚只是一顿年夜饭,吃得可不可口,当然要接受品评。而执其一端、就其一点,当然可以简单地说出一个好字或者坏字来,但对于一台长达4个半小时的综艺晚会来说,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都只能是出于个人口味的泛泛之词,难免有失偏颇,难免缺乏责任感。正如饺子好吃,但南方人不喜。要照顾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3亿人的口味,不知道这属不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于30余个节目之中,难道就没有一两个适合了那些最刁的胃口?难道就没有一两个节目、一两个片段让观众感觉新鲜、新奇?

  歌舞类节目,草根“被提拔”已是最大进步

  在这个媒体过剩的时代,通过电视晚会欣赏艺术性很高的歌舞类节目,几乎已不是观众的第一期待——当然有好的更好。在央视春晚上看歌舞,与其说是看节目,不如说是看人。所以今年春晚的三个草根阶层表演的歌舞,几乎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最给力的节目。歌曲《想家》的乡愁,《春天里》的生命关照,舞蹈《我们工人有力量》的自豪感,都从各自的视角,对草根阶层的状态进行了打造和挖掘。观众从这些节目中看到了感动,看到了力量,其实不在于节目本身的艺术性有多高,而在于在看到这些来自业余人群的表演者登上春晚这个舞台时的诚惶诚恐与虔诚时,所折射出的社会阶层流动的那种可能,和人人都有参与选择的权利的希望——《春天里》弹吉他那位老哥开始时的声音颤抖,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些意义而产生的激动。同时,观众也能从中读出另一层意思:谁都不是天生的艺术家,文艺也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普通人也有参与创造的权利和能力。

  哪怕只有这一个亮点,今年春晚的歌舞类节目仍旧是一个丰年。若说绚丽,郑钧和吴桐的新民乐表演很过瘾;若论青春时尚,方大同、萧敬腾、李健的联唱足以大快朵颐,其中方大同的“绵羊音”另类而富有乐感,萧敬腾的唱劈了的青涩令现场感十足。若说唱得好,真正的爱好者关注的是《因为有你》中的王丽达、常思思,这两位的嗓音才是这个时代最具水准的民族唱法。当然,歌曲不够给力另当别论。

  语言类节目,不再一枝独秀

  在许多人眼里,语言类节目甚至整台晚会的水准,其实就在于赵本山一个人的表现。“小品王”被过分消费、过分期待了。但如果赵本山某一年的表现稍逊,这台晚会就真的不行了吗?今年春晚可以给出一个否定的回答:小品其实可以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的。

  黄宏今年的作品有了巨大的飞跃,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去掉了以往虚张声势的毛病,剧情上也强化了冲突性,对房子这一话题的关注也具有一定的讽喻性。更因为陈数这一新面孔的加入,而扩大了小品表演队伍。当然,其中最见功力的是凯丽的表演,那出场时的压台感,那诗性的几句道白,那哀怨而爱恋的眼神,还真没有几个演员练到那个程度。

  《午夜电话亭》和《还钱》的编剧该记一功。两个人之间的争执纠缠,已颇多戏剧冲突,也颇能折射出人性复杂的光辉。

  而在众多时代感强烈、城市化明显的小品之中,赵本山的《同桌的你》,是唯一一个仍带着泥土芳香的农村戏。表演上是平实了一些,笑料的来源也显得单一了一些,主题也显得小气了一些,可就是其中的土腥味儿,让整台晚会显得各味俱全了。

  说“不好”总是简单,要办“好”却是太难

  作为一名记者,我曾数年蹲守北京,在腊月那最后十几天里,一遍遍地目睹整个春晚节目组打磨这台晚会。当所有节目经过了数遍审查,又经过6次带观众彩排,其实在许多演员那里,是早已没有了新鲜感和激情了的。春晚由于承载着太多的责任,在力争将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同时,实际上也面临着双刃剑的另一面——构思过度。这就造成了联欢性的丧失。而节目组人员的那种疲惫和焦灼,更让我对这台晚会产生了一些同情和理解。

  我们经常说,一部作品要让领导满意、专家满意、观众满意。其实要做到这三个满意,是要求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备。而这三个性,各占多大权重?偏向谁多一些?这是导演们时刻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不能说每年的春晚都是当年最好的晚会,我们也不能说那些导演就是中国最具水平的导演,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办到这个样子,应该说,他们已经尽力了。毛病人人会挑,可是让挑毛病者来操刀,结果未必令人满意,这是浅显的道理。经过连续近30年的积累和历练,央视春晚已经骑虎难下,已经成为被架在火上烤的羔羊,个中滋味,一言难尽。(本报记者 张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