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剧照
邓超拥抱董洁
由刘惠宁执导,张嘉译、邓超、董洁等主演的电视剧《你是我兄弟》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凭借真实朴素的兄弟之情和剧中弥漫的浓郁的时代感,《你是我兄弟》依然成功地打动了很多观众。在女人戏扎堆的荧幕上,《你是我兄弟》靠性格各异的四兄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你是我兄弟》讲述了父母早逝的四兄弟在成长的岁月中相互扶持、同舟共济的故事。很多观众表示,刚看前几集还以为会是个彻底的苦情戏,但看下去才发现,剧中四兄弟间的感情不但不凄苦,反而让人觉得十分温馨,“哥四个那个时候穷,能有这样的亲情。现在有钱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变化了,再看这样的戏觉得很怀旧,也能让现代人受教育。”一位中年观众评价。
剧中张嘉译饰演的老大马学武和邓超饰演的老二马学军的关系很有意思。两人性格相反,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一直冲突不断。但每当老二顶撞了老大之后,又会转过头去教育老三、老四一定要听大哥的话,兄弟之间的感情表现得真实自然又充满戏剧性。老大、老二如何在吵架之后又暗地里互相帮助,成了很多观众最爱看的部分。
《你是我兄弟》中浓郁的时代气息也是观众对该剧追捧的原因之一。由于剧情跨越了近三十年,剧中无论道具还是情节,都有意还原了时代特征。作为一直走在时代前端的人物,邓超扮演的马学军以多变造型登场,蛤蟆镜、海魂衫、喇叭裤、蘑菇头,都让人眼前一亮。此外,作为第一批下海的人,马学军开的录像厅、搬家公司、废品回收站等,也都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烙印,唤起很多50后甚至70后观众的记忆。
在《你是我兄弟》中,张嘉译和邓超的角色戏份最重。张嘉译饰演的马学武温厚老实,在父母早逝后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既当爹又当妈地抚养三个弟弟长大成人。剧中张嘉译经常穿着工作服和大棉袄,从形象上就和《蜗居》中的“宋思明”有天壤之别。当他为了几块钱愁眉不展,一遍遍唠叨自己为三兄弟放弃了学业的时候,张嘉译那副既小市民又大家长的模样,让他摆脱了留在观众心目中的宋思明形象。
剧中,邓超扮演的马学军性格和马学武截然相反。他在被学校开除后成了社会青年,靠自己摸爬滚打又成了先富起来的人。网络上对《你是我兄弟》的讨论中,除了对邓超所扮演角色的喜爱,他的表演也成了受好评的对象。大部分观众认为,邓超对老二的塑造是全剧的亮点,他玩世不恭但又一往情深。此外,史可扮演的梅姐、代乐乐扮演的英子,甚至配角“蒙山三兄弟”以及吕丽萍扮演的机关大姐,表演也颇受好评,认为他们和人物贴近感很强,充满“邻家”的感觉。
■编剧专访
很多喜欢《你是我兄弟》的观众都以为该剧出自男编剧之手,因为剧中无论是兄弟亲情还是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都描写得很大气。但本剧却是女编剧彭三源的作品。尽管曾经创作过《半路夫妻》、《亲兄热弟》等热播电视剧,对亲情题材驾轻就熟的彭三源还是小心谨慎,尤其是花费半年时间查阅关于时代背景的资料,将兄弟俩从开车、搬家、跑出租到从事快递行业等工作描写得细致入微,彭三源希望借着兄弟感情,让现代人重新思考亲情的力量。如今《你是我兄弟》播出渐入佳境,彭三源也就剧情发展和人物设置接受记者专访,袒露创作初衷。
说亲情
能让人怀念就算成功
记者:剧中人物和很多细节都看着很真实,是否和您的个人经历有关?
彭三源:生活里没有原型,不过我属于和马学军一批长大的人,他那个年代发生的事和我有重叠。并且创作时,查了很多资料,包括马学军成立的千里马搬家公司,原型是北京第一家搬家公司“利康”,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还有当年这个公司第一辆卡车的照片。导演都是照着这些做的,此外还有邓超的发型,有很多变化,也是比着每个时代当时的明星照做的发型。
记者:现在电视荧幕上充斥着苦情戏,尤其是以众多女性为主角,或是爱情戏,这部剧以四个性格各异的男性为主角,以兄弟情贯穿,让人觉得很清新也很特别。
彭三源:那就达到目的了。我觉得苦情戏让人看起来很绝望,单纯的苦情对启迪心智没什么作用。应该带给观众温暖和希望。这部戏前几集也比较苦情,但它有苦中作乐。并且其中有一些生活上的细节,能和观众对于那个年代的记忆重合上,看起来有亲切感。
记者:戏中的兄弟情很细腻也很感人,因为这个时代已经缺少这种刻骨铭心、骨肉相连的感觉,所以也让不少观众很感慨和怀旧。
彭三源:可能中年观众会更有感触,因为四个兄弟这种感情是现在人无法体会到的。这也是我们千辛万苦希望呈现出来的。现在电视里很多访谈节目、法制节目,经常有一家亲兄弟姐妹,为了钱打得死去活来,非常可悲。观众的心灵是需要抚慰的,如果大家看完,能引发感慨,怀念那时的亲情,我们就算成功了。
说“老二”
女人心中的理想男人
记者:老大和老二两个人物性格反差很大,似乎老二更讨现代观众尤其是女观众喜爱,您是怎么看他们的关系?
彭三源:按传统观念,一般家里的老大都是能顶得住的那个,老二属于散养的,可以胡作非为。但他又不是坏,只是不按常理出牌。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剧中没有老大,而是以马学军为主,率领俩弟弟长大,不知道这哥仨会往哪路子走。有老大马学武掌舵,这一家人才能正常生长。而且在老二心里,他一直明白,这个家需要大哥支撑。
记者:老二对爱情的执着,和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也被一些女观众评为最理想的男友,您怎么看?
彭三源:他也是我理想中的男人形象。不过这种人在现实中太少了,我们多么希望在我们身上还能发生这种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在这样一个躁动的时代,每个人内心深处膨胀着无穷的野心,会让我们错失很多人生中宝贵的东西,包括爱情。像老二对一枝花这种纯情的、专一的、生死不离的爱情,只能是一个理想。
记者:为什么一直让董洁演的“一枝花”拒绝老二?最终也以她得癌症的悲剧收场,这样的处理是否太凄凉了?
彭三源:之所以叫她一枝花,就是好花不常开,所有美好的都是易碎的。“一枝花”和马学军是两类人,马学军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而一枝花是超离的,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创作时就注定他俩是不会在一起的。她像一个天使,来了趟人间,演绎一出爱情故事,又走了。创作时就安排她始终是白色服装示人,预示着一尘不染。但遗憾的是,写作时设定的场景是夏天,而拍摄时是冬天,因此董洁只能从白色蕾丝连衣裙换成现在的白色外套,如果是夏天一件白裙穿在娇小的董洁身上,会更贴近“一枝花”的感觉。
说“老大”
中国式家长缩影
记者:老大和梅姐结婚,您认为他们之间有爱情吗?
彭三源:老大娶一个大他七岁的女人,也是那个时代爱情的一种。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剧,也许老大自己也意识到,但他需要这样一个女人。我认为老大还是爱她的。但那个时候他只有24岁,可能还不懂爱情。现在的观众看起来会觉得这种婚姻太残酷。
记者:老大对三个弟弟亦兄亦父,他的自我牺牲让人看着很感动。但他也专制,甚至一直说服老三考警校似乎看起来有点自私。他这样的人真实吗?
彭三源:老大这种牺牲很稀有,放在现在是没有的,所以感人。老大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长的缩影,他是望“弟”成龙。如果不是碰上老二把家里的钱得瑟光了,也许他能考上大学。命运改变他的轨迹,他也经常念叨“我为了你们怎么样”,他希望所有的付出,兄弟们都能用“出息”这两个字回报。
记者:剧情在后半部分转折较大,老大开始赌博,输掉了家产,对梅姐态度也变恶劣,是性格转变最大的人物,为什么要给他安排这样的结局?
彭三源:老大24岁结婚,他当时的心态一定和他有钱以后有区别。当他成功了,明白爱情了,已经来不及了。后来他和一枝花曾一度走得很近,体验到女性的美,但他的道德观又束缚他不能干休妻的事儿。所以他总要找一个出口,发泄情绪,就开始赌博。他说他看了老二很多年,希望老二学好,结果他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他自己学坏了。再加上有人给他挖坑,恰好他想跳,就被拉下水了。
说演员
邓超演技超乎想象
记者:英子和“一枝花”是两种女性的代表,她和老二的感情也很复杂,但最终她和老二走到一起,您怎么看待这两个角色?
彭三源:“一枝花”就像牡丹,虽然好看,但是开得短暂。而英子就像院子里的大月季花,很有生命力。英子是属于人间的,在大杂院的烟熏火燎中,懂得人情世故。老二追了一枝花半辈子,英子追了老二半辈子,他们俩都属于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记者:您对演员评价如何?据说您之前曾担心邓超太偶像派,不能拿捏好这个角色。
彭三源:张嘉译的表演非常优秀,几乎可以摆脱“宋思明”的影子。邓超我之前没有完整看过他的作品,只知道他和孙俪谈恋爱,觉得他们是金童玉女的感觉,属于偶像演员,没考虑过他演技如何。但我看到邓超演绎的马学军,立刻眼前一亮,没想到他演技这么好,他可以说很有功。
记者:您曾说过如果邓超演折了,这戏就完了,看来您对老二这个角色期望值最高,是这样的吗?
彭三源:邓超演的老二是这戏里的阳光,董洁的花蕾蕾是“花”,如果这俩人一黯淡,这戏就黯淡了,光剩家长里短了。没有理想和爱情,这戏就没法看了,但邓超表演得很好,一下就被他抓住了。
记者:除了感情戏,老大和老二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一条重要主线,您怎么评价兄弟二人之间的情感?
彭三源:他们真的是相依为命。家里真出点什么事儿,老大要扛不住,能挺身而出的只有老二。而且老二也一直在扛,只是老大看不上他,老觉得他不是好人,应该一边儿呆着去。而老二实质上是跟老大并肩挑这个家。如果家里没老二这个人,只有老大,拉扯俩兄弟,他也会觉得生活很平淡也很吃力。作为编剧,从人物设置上,老大和老二是手心手背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记者:剧情后半部分,老大和老二一度关系交恶,在商场上进行争斗,但始终没有到彻底反目、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您是有意这么安排的吗?
彭三源:老死不相往来,真是人类悲剧。戏里面的兄弟俩,一直血脉相连,相信这也是最终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在这个年代里,这样的兄弟已经不多了,都是往死了掐。即使后来老大和老二在商场上争地盘,也依然是唇齿相依,甚至老二在很多场合还保卫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