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冬《风语》饰演密码天才
由麦家新作改编的电视剧《风语》刚刚落幕,剧中数学天才陈家鹄报国无门的悲惨命运,以及信仰的形成过程,都牵动着观众的心。演员郭晓冬在剧中的表现也大受关注,一向走“新好男人”路线的郭晓冬,这次却出演了一个善良、理想化却又有点神经质,有着大量哭戏的角色。郭晓冬对于自己的转变很满意。觉得“自己还挺棒的”。
这个角色注定争议很大
辽沈晚报:相比以往的角色,这次转变挺大的,有什么新体验?
郭晓冬:最近边拍戏边看《风语》,我特别高兴遇到这个角色,陈家鹄让我展现了自己的另外一面,人需要不断地进步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
辽沈晚报:这个角色似乎没那么讨好,有人觉得他太神经质、歇斯底里,不像想象中的数学天才?
郭晓冬:听到过这种说法,因为他们那时还没看到结尾。《风语》重在讲述人物命运,人物信仰的成长历程。静下心来想想,一个理想化的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国之后却发现报国无门,陷入各方势力的争斗当中,他的家人妻子都成了牺牲品。这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惨剧发生在他身上,他承受得太多了,他有理由选择一种方式来释放。
另外,陈家鹄这个角色注定会受到很大争议,因为麦家老师的作品太深入人心,刘江导演的作品让人充满期待,人们难免会对陈家鹄期望极高,未免会让期望过高的人有失落;而且我以前扮演的好好先生很贴近生活,这次的“数学天才”可能会给观众一种不适应感。
不遗憾,因为已尽力了
辽沈晚报:角色命运这么悲惨,在拍摄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很压抑?
郭晓冬:我每演一个角色都会用心去感受,只有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痛苦着他的痛苦,这个角色才会有生命力。演戏的时间里,我真的挺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为了这个角色也流了太多的眼泪。
辽沈晚报:你对自己的表演满意吗?
郭晓冬:我觉得自己挺棒的,有争议说明有关注度,我不怕被质疑,只希望观众真正能够被人物的命运和信仰打动。只要陈家鹄这个人物被观众记住了,就是我的成功。
辽沈晚报:都说影视剧是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吗?
郭晓冬:基本上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全身心投入,不给自己留遗憾。现在回头看《风语》也许会挑出不足,但是不遗憾,因为我尽力了。
辽沈晚报:哪方面不足呢?
郭晓冬:比如有一场吃包子的戏,拍摄时边吃边哭拍了好多遍。那场戏我进入状态很快,第一遍的情绪特别到位,但可惜拍的是全景,看不到脸上表情;第二遍拍近景,但是第二遍自我感觉没有第一遍好。拍戏有时候也靠运气,情绪的及时捕捉很重要,但我不认为是遗憾,从工作态度的角度来讲我们没有遗憾。只不过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时,我会提醒导演先拍我的近景,因为第一遍拍摄的情绪刺激更直接。
有了儿子后更有责任感
辽沈晚报:你通过微博跟大家分享了当父亲的喜悦,你觉得孩子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变化?
郭晓冬:改变很大,尤其是责任感。你会背负更多的责任,也会有压力,但是更多的是享受,作为父亲作为男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辽沈晚报:经常在外地拍戏,想儿子吗?
郭晓冬:太想了,我多么希望能在北京拍戏,但没办法。我太太每天都会把儿子的照片发给我,早中晚各一次,上不封顶。
辽沈晚报:你太太程丽莎也是演员,现在很少看到她的消息了,为了家庭暂停事业吗?
郭晓冬:我很感激我太太,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好在现在孩子稍大了些,她现在也慢慢开始恢复工作,现在正参加一场话剧的排练。
辽沈晚报:看到你的微博一直在关注“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还转发了七八十条微博,是不是做了父亲之后对孩子的话题都极为关注。
郭晓冬:如果没做父亲肯定也会很关注,但是有了孩子,就会体会得更深。几乎每转发一条心里都要颤一下,做父母的,孩子没了,该怎么活呀,真的能非常真切地体会到那种痛苦。
为孩子拒绝演反面角色
辽沈晚报: 《风语》中陈家鹄听说妻子怀孕沉浸在喜悦里但又不能声张,只能抱椅子跳舞,那段戏让人印象深刻,有把自己的经验带进表演中吗?
郭晓冬:是的,你提醒我了,那段戏一直是我很满意的发挥。剧本只写了“陈家鹄沉浸在喜悦里但不能声张”,但怎样表现完全没有提示,在拍摄前也没有刻意去设计过。但导演喊“开始”之后,我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瞬间抱起了椅子。事后大家觉得这个设计很好,但是究竟为什么就抱起了椅子,我完全想不起来了,只能记得那时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我太太告诉我她怀孕时的那一刻。
辽沈晚报:那一刻是什么感受?
郭晓冬:当时我还在开车,听了之后有种浑身发麻的感觉,腿都发软,赶快把车靠路边停下,第一遍说的时候我不敢信,还告诉她“别开玩笑”。有了类似的经历,我特别理解陈家鹄的感受。
辽沈晚报:听说你会为了孩子不演反面角色?
郭晓冬:没孩子时我也比较排斥反面角色,有孩子之后这种想法更加坚定了。一方面自己不太适合,另一方面,有那么多善良的有特色的角色,没必要去挑战反派。如果有机会演反派,也一定会让人物坏得更合理化,比如看着是好人,实际上做了很多身不由己的坏事。
记者 王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