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姜伟为女物娱乐拍摄大片
女物娱乐独家对话导演姜伟
刘杨/文
对话手记:
姜伟是一个用作品说话的导演,和他对话,学院气十足,很多东西可言传身教却不可直言。他的作品是他性格的标杆,既可以揭社会的疮疤当头一个吃螃蟹的人做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可以和张建栋携手一起为都市戏立一个新坐标拍出《靠近你温暖我》。可以说,《潜伏》的成功对姜伟完全出乎意料,不论这部剧被观众如何褒扬,他还是维持了一惯的淡定。《潜伏》有着向市场的妥协,也有着艺术的假设,而能将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商业化运作,也成为业内的传奇。而《潜伏》后,姜伟没有顺应市场的推出续集,反而用两年的时间潜心做出了《借枪》。有了编剧林黎胜的跨刀,他有个更大的空间在艺术性的再现上。《借枪》的出色在于姜伟不同于一般创作者的先锋尝试,他将谍战剧,带进了另一个拐点。
讲故事 将荒诞落地
女物娱乐:我在看完全剧后,觉得我们这部戏整个的剧情是“荒诞”的,为什么加引号,是我们全剧就在告诉人们要怎么去相信这个故事?
姜伟:这个小说我们找编剧来改编时,就有很大的压力。因为这部小说建立在很强的假定性的基础上,变成影视作品,这种假定性会成为很多观众的观赏障碍。我们的编剧就认为小说到剧本阶段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假定性。怎么让这个局变得真实可信。他找了很多的细节让大家去相信这个东西的真实性。
女物娱乐:其实您把荒诞变淡定了,而且自己玩的很high?
姜伟:因为戏无论想表达多么高深的东西,是要有观众缘的,他接受你,才能接受这些东西,你说淡定也罢,好玩也罢真的不能脱离对观众的思考。
女物娱乐:可能没看过戏会跟《潜伏》去比,但这部戏对小人物的描写是不是您对谍战戏的一个新的开拓和探索。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姜伟:对,创新是我们的一点点的底线。你要做到彻底的新颖的东西,我自觉没有这样的能力。但一点点突破,去寻求它的可能性,是我们付出努力的。这种创新是应该换取一个好的结果,如今的电视剧,跟风和模仿如此严重,我们想跳出这个桎梏,去丰富现在电视剧生产的百花园,算是插一支新花。但我们不希望好高骛远,做一鸣惊人的壮举,只是在观众习惯的范围内,做一些的调整。
加入个人情怀 改编为适应观众
女物娱乐:这部戏里有昆汀的影子,比如《无耻混蛋》,它也用一个近乎不可能的方式给观众讲一个故事,恰恰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可能有时候会有一些絮叨。
姜伟:昆汀的东西我非常喜欢。其实没有受过他什么影响,因为他是美国文化的极品。这么多年看了很多的美国电影,综合框架下是否受了影响是肯定的,至于哪一部,哪一场可能很难去界定。
女物娱乐:拉环炸弹的镜头是在模仿《这个杀手不太冷》?
姜伟:对对(笑),那是一个模仿。
女物娱乐:导演,这部戏其实和龙一的原著客观上没有什么关系,原著近乎用所有的篇幅在讲借枪,而您把更多的笔墨放到这个主人公怎么生活上,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编?
姜伟:这个是编剧的智慧,他想磨平这个假定性,必须要另辟蹊径,要去找让结局成立的大结构,在他的尝试中,假定性慢慢的被弱化,小说和电视剧观众相信事情的存在相对要容易,你不能给观众平添观赏的障碍。我说了很多回,中国的观众非常善良,他们愿意坐在这里看,就愿意相信这个东西是真的,你有一点假的,他们愿意去自行的去修补。你再假,他们还能修补,只是你们假到不能再假的时候,他们会说,去你的,然后选择不看(笑)。
演员为戏存在 张嘉译很惊喜
女物娱乐:之前有《潜伏》可能是演员的光环在,观众会忽略剧本本身,但《借枪》反过来,剧本是光环,加在了演员的身上。怎么去想到选择张嘉译,颜丙燕呢?
姜伟:我只是觉得他们都适合,在剧本出现之后,头脑中会跳出几个形象来,他们都是首选。
女物娱乐:以前张嘉译演的多是居家派,但这部戏看完,忽然觉得他可以演一个这么贫的小人物,你放大了他的幽默。
姜伟:张嘉译很性情,很贫。我看过他以前的戏,觉得这个人基本的气质色彩类型适合熊阔海,后来谈完一拍即合,就是个缘分。
女物娱乐:前面传达出的感觉会很悲催,毕竟之前谍战人员的形象都要酷帅的,而这个人,连衣服都要去当掉了。一个煎饼都要分两半。
姜伟:我一个朋友把碟给了他的父亲,后来他的亲戚一个以前做地下党的人看完说挺真实的,其实那阵子搞革命,没有钱,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对地下工作者的认识都源于历史记录和文艺作品都不是很全面。
女物娱乐:为什么要在剧中去把一些人的性格做极端化的处理,比如对日本人加藤的塑造。近乎冷血的残暴。
姜伟:因为这个戏从头到尾都围绕着要杀这个人,要不是十恶不赦,我们的制作基础就不牢固,这是编剧的技巧,起手他就是一个非常残暴的日本军人,后来产生一系列谋杀,暗杀是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