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调查:《观音山》开创文艺片票房佳绩启示录

2011/3/31 7:05:3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观音山》获得东京电影节两大奖项的肯定,以及该片上映之后媒体、精英、普通观众等众口一辞的口碑也佐证了其品质。《观音山》以文艺片本质创下票房神话,国产文艺片能否在大片之外树票房大旗堪称争议热点。

电影《观音山》海报

电影《观音山》海报

  策划:女物娱乐策划部

  撰文:木雕禅师

  【前言】:曾几何时,文艺片曾经是中国影坛的时髦,观者热烈、凭着热衷。这十年来,商业大片呼啸而至,观众争当下里巴人,媒体与评论界也不遗余力呐喊助威。相形之下,文艺片几乎闻人问津,创作者畏首畏尾,评论人出言谨慎。

  虽然期间也曾有野心之作,《色戒》、《梅兰芳》、《山楂树之恋》……等由大导演执导的文艺片,曾试图掀起文艺片的票房“g.c”,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菲投资、名导影响、大厂牌运作、明星炒作……的合力,使得它们均在精心且熟练的商业陈规运作里。

  现如今,《观音山》创下首周末2600万,连续上映超过三周,整体票房突破7000万的成绩。仅拍过4部电影、年龄不足40岁的女导演李玉开创了文艺片票房的神话。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于商业片的擂台四周,《观音山》翻云吐雾,让中国观众在中国式大片的审美疲劳间隙,重温青春之美,审视生命的轻与重。李玉开创文艺片票房神话,完成了张艺谋、姜文等重量级导演们的曾经渴望。国产电影,于大片之外,能从文艺片的操作里获得高利润,这一点拉紧了所有人的神经,在看似偶然的机缘巧合下,有多少是命中注定,非它不可?

  必然1

  市场:多元化产生的可能性

  多年以来,不乏智者振臂疾呼:中国电影需要多元化发展,应给文艺片更多关注……但在商业大片甚嚣尘上的现实环境里,往往被淹没。

  一方面,中国电影产业从02年实施院线制以来,成功引进竞争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运营规律的院线运作模式,拓宽发行渠道,有效激活了电影市场。随着国产电影“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电影的投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另一方面,在内地由大片带来的逐渐走向成熟的产业机制和市场支持下,多元化电影的市场需求愈演愈烈,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但可成规模、有质量、能回味的电影屈指可数。

  也难怪吴宇森导演中肯意见: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要持续发展,不能一窝蜂,更不能跟风。说到底,只有多元化的创作才能让市场保持持续生命力,呈现鲜活的发展态势。中小成本电影被视作真正激活内地影视的金矿,其中票房成功者不在少数,《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多年后,《观音山》以更加纯正的文艺片品质一鸣惊人。

  必然2

  观众:口味的逐渐提高

  十一五,以一年过百亿的票房数字完美收官,一部电影动辄收获N亿票房,电影产业有望成为支柱产业……但,不容忽视的是,大片创作类型单一且有跟风之势,票房增幅大过观影人次的增长速度。截止到去年,国人人均每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而在美国,人均观影次数达到5.7次,韩国也达到2.27次。

  在全球范围内,文艺电影的生存空间不断被蚕食,而国内,投资者为趋利与保证收益,偏好终端建设与大片投资,港人大举北上,使得国产电影人的创作空间一再缩小,观众口味变得单一,在商业与媒体的共谋下,误以为纯粹娱乐是看电影的唯一目的。

  但随着观片量的扩大,在温饱之后,心理探寻与内心共鸣的诉求逐步上升,艺术电影院的逐步建立,影评与广告软文的多次交锋,扩大的讨论平台与口碑营销机会的出现,给予了文艺电影更大的传播空间。

《观音山》剧照

《观音山》剧照

  必然3

  质量:影片本身的素质与成色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说,中小成本电影不盈利的观点需要被扭转,“所有的影片,在保证艺术质量的前提下,都应该以盈利为最基本目标。有些中小制作不赚钱,那不怪观众,而是剧本和故事以及导演的问题。”

  而对于一个产业更加良性的发展,中小规模投资的电影可控性更强,更利于符合商业与艺术双重追求的平衡,也适合抒写与实际、生活更为贴近的主题。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经受过多年历练与摸索,投资者们从原先的盲目变得谨慎、理性,对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的要求越来越高,多重需求的叠加会促进娱乐性、艺术性高度统一、成本偏低影片的面世。

  《观音山》获得东京电影节两大奖项的肯定,以及该片上映之后媒体、精英、普通观众等众口一辞的口碑也佐证了其品质。

《观音山》的多次宣传活动也抢镜十足

《观音山》的多次宣传活动也抢镜十足

  必然4

  营销:文艺片借用商业片的营销模式

  一部文艺片借用商业片的营销模式,是一部文艺片扩大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最好办法!

  2010年10月25日,《观音山》作为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参赛片亮相于国际舞台,视角敏锐的李玉延续其女性特色,并着力描写中国现实两代人的生存状态。该片一举摘得最佳艺术贡献奖与最佳女主角两大奖项。东京归来,制片人方励选择去年8月刚刚成立,只发行过一部小成本电影《密室之不可告人》的“盛世新影”发行,因为该发行公司的正副掌舵人高军与蔡元认定这个片子能卖钱,“从演员阵容、知名度、得奖情况上看已经具备了大片的潜质,有特别多的商业元素在里面,又有一定的文艺气质。”

  制片人方励认为,《观音山》是一部精心设计过的电影:“有明确的定位,有预期的观众群体,有两岸三地明星,有《苹果》导演李玉对于院线的吸引力,有青春、有激情、有暴力……但绝不仅仅在书写青春……”

  在发行方的建议下,方励与李玉听取来自院线的反馈,重剪《观音山》,缩短影片时长,加快节奏,梳理发散的意识流影像……

  他们将该片定位为“热血青春”电影,更邀得范晓萱谱曲、韩寒作词、范冰冰亲自演唱、范冰冰陈柏霖亲身演绎该片主题曲,预告片将范冰冰与陈柏霖的“激情戏”作为卖点,海报左上角标注该片为“《苹果》姊妹篇”,《观音山》的预告片贴在《将爱》之前,激吻、打架、热血、漂泊……一个都不少……为了争取院线支持,剧组成员还为影院专门制作祝福花絮……

  2月24日下午,《观音山》在北京西单大悦城盛大首映式,佟大为夫妇、徐峥夫妇、导演贾樟柯、张一白……纷纷捧场并盛赞影片。范冰冰一句“票房过亿”的豪言成为各大媒体娱乐版头条。

  而更有敏锐的义士在力赞该片成色的同时,也忧心该片票房,矛头直指当下恶劣环境:“,“这才是应该票房过亿的电影!近年来难得的佳作。各位,《观音山》票房不过亿是我们的耻辱,以后的人就会说,这个时代的观众对《观音山》这样优秀的电影却无动于衷”。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者公允的认知、坚定的审美、铿锵的评价,促使争论甚嚣尘上,不明就里的人在质疑其为“五毛党”的同时,纷纷起意欲一睹***……

  剧组飞赴全国票房重仓,马不停蹄地展开落地宣传,10城联动,剧组全阵容去了6个城市,,掀起大江南北的抢票热潮……

  甫回北京,方励顶着压力与忍住连日来的劳顿,携陈柏霖去有艺术影院之称的MOMA电影院揭晓首周末票房佳绩。此后,虽然捷报频传,但口碑导向、媒体支持、网络营销、新闻营造……此起彼伏,也并不放松警惕。

  在短暂的休息后,方励、李玉、陈柏霖再赴法国,参加杜维尔亚洲电影节。在抵达目的地的第二天,天灾自东瀛传来,方励当机立断,与李玉和陈柏霖联名书写一封致东京电影节的慰问信,措辞诚恳朴实,以朋友的身份慰问东京电影节的工作人员以及更多的普通日本民众。无心之举,让他们成为中国文艺界情系日本灾区的代表。

  而他们长达二十天的全球奔走,在体力与精力上的付出,能匹敌任意大片。

  《观音山》走上商业片之路,不仅事关一部有质量的文艺片在票房上能否成功,更为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小成本影片的存活提供了在一定范围内,可供借鉴的模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