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上映都困难的文艺片导演贾樟柯 如何在28岁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2015/6/7 17:23:34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贾樟柯不仅取得了财务自由,还抱得美人归,夫人为其文艺片御用女演员赵涛。2010年初启动的“添翼计划”,正是因为找上门来的投资实在太多,他把用不完的钱,转而投资给其他有才华的导演。显然,贾樟柯的野心也不会止于此,在他获得财务自由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一直在追求更大的自由。

  贾樟柯不仅取得了财务自由,还抱得美人归,夫人为其文艺片御用女演员赵涛。

  68岁的侯孝贤,最近刚刚凭借《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这位拍了一辈子文艺片的台湾老人,从获奖感言到台下的采访,时常说起的一件事就是:“我不缺奖,缺钱。”

  这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想像:文艺片导演,就应该为了理想为了艺术,不被市场所染,自然也要一直挣扎在清贫的泥潭里。越是窘困,越是清高。

  但有意思的是,与侯导同台拼杀在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贾樟柯,却轻描淡写地说:“我28岁的时候,已经解决了自己的财富问题了。”用他的话说,“我的每部电影都有很好的回收,都赚钱了,所以我的投资人是非常开心的。”

  同是文艺片导演,贾樟柯为什么那么年轻时就不缺钱呢?

  28岁挖得第一桶金 《小武》的版权到现在还赚钱

  28岁之前,贾樟柯的人生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不同,甚至还更多挫折。

  这个从山西汾阳走出来的小伙子,没有任何背景,考大学落榜三次,23岁才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毕业那年,27岁的他带着三部短片的履历,正式成为一名电影导演,有了拍摄第一部故事长片《小武》的机会。

  《小武》的拍摄投资是20万,来自于欣赏他才华的一个名为“胡同”的制作公司,以及他在山西开广告公司的朋友。电影做好了,贾樟柯把录像带寄给柏林电影节,一下子拿了两个奖——青年论坛首奖和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贾樟柯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很热门起来”,很多制片公司都在“抢”他,要给他投资拍片。他到法国和制片公司谈合作,要回国了还没谈完,好几家制片公司的负责人,干脆就跟着他从法国一块飞到北京,继续谈。

  柏林电影节之后的半年,《小武》通过法国一个全球发行营销公司,发行到十几个国家。贾樟柯口袋里一下子有了很多钱,到了28岁生日的时候,他的银行卡上已经有将近500万了,那可是1998年。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贾樟柯拍片不再为找钱发愁。现在,《小武》仍在给贾樟柯带来持续的收入,“还在卖,我每年都能从《小武》那里挣到不少钱。像美国的电视台,三四年版权过期就再续一次。” 《小武》也让日本的大导演北野武找到了贾樟柯。两人很快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从那之后,北野武的制作公司T-MAKET成为贾樟柯接下来的《站台》《任逍遥》《世界》等片子的重要投资者,也让这些电影顺利进入日本。

  海外销售都大赚

  而且有个广告公司有很多大客户

  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内要么无法上映,要么票房惨淡,主要依靠海外市场销售收回投资。就拿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三峡好人》为例,这部电影起码销售到了75个国家,而这部电影和纪录片《东》一起套拍,投资仅为600万元人民币,但两部片子的海外版权销售达4000万元。至于《山河故人》,电影在还没开拍的时候,通过版权预售,投资方其实就已经回本了。

  但是,贾樟柯根本不靠电影赚钱,他的主业其实是广告。贾樟柯有一个专门的广告公司,为诸如中国移动、玉兰油、京东这样的大客户制作形象广告。最典型的就是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二十四城记》,其实就是华润地产投钱拍的超级广告。只是贾樟柯找到了国有企业曾经的荣光和一代人命运变迁这一切入点,打造成一部不但关注中国社会变革,而且艺术上还有较深探索的作品。还有就是贾樟柯的《语路》,这个威士忌品牌赞助的项目,被贾樟柯搞成了时代人物的访谈。

  到了2004年,贾樟柯的电影可以进入国内市场了。他在国内公映的第一部电影是《世界》,投资1000万,国内票房只有200万。不过,对于贾樟柯来说,他并不在意,《世界》在北美地区的版权就高达百万美元,国际销售在2004年的华语片中仅次于《十面埋伏》和《2046》。他的当务之急,是在国内成立一家公司,处理国内的财务关系,因为他每年接拍的广告,达到了15条以上。于是,他的西河星汇公司也应运而生。随后,他又得到上影的投资,并于2012年加入了上影。作为国有企业,上影可以为他的电影立项、送审保驾护航。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