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之困:以前叫提意见 现在叫建议和商榷

2011/4/16 15:05:2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由倪大红、陈晓东、张涵予等人主演的《幸存日》虽然有贵州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但是在审查时还是遭遇了不少阻力。宁海强举了一个例子,“《黄埔军人》其中一场戏是陈诚在吃饭,看蒋介石走过来,一紧张把饭碗掉在地上。

《歼十出击》上映时,有观众提出了“是否泄露国家机密”的疑问

《歼十出击》上映时,有观众提出了“是否泄露国家机密”的疑问

审查之困:以前叫提意见 现在叫建议和商榷

  由倪大红、陈晓东、张涵予等人主演的《幸存日》虽然有贵州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但是在审查时还是遭遇了不少阻力。

  “大环境开始看重电影的票房、电视剧的收视率。影视剧进入市场后,它们的价值就变了,各方面的审查也有了变化。”

  “为什么不突出救援,为什么不拍救援队怎么救的过程,为什么不拍这些人怎么感谢救援啊?你为什么要拍这么一群人这么忧伤、这么难受,尤其是各种阴暗面的东西呢?”

  拍摄一部以“歼十”为主角的电影,是否有泄露国家机密的风险呢?《歼十出击》刚上映的时候,曾有观众这样担心,宁海强听后大笑,“审核过程当然是严格的,这部电影做后期的一年中都在不断的审查中度过,毕竟《歼十出击》刚亮相,全世界都在关注。”

  根据相关电影管理条例,一般的电影,拍摄前期的备案只需要向电影局提供不少于千字的剧情梗概一份。但是像《歼十出击》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却需要提交完整的剧本。摄制完成之后,再送往各个相关部门审查,除了电影局,还有包括题材所涉及的相关的部门,如果涉及敏感题材,还可能会有保密等方面的审查,一部主旋律影片,尤其是涉及军事题材的主旋律影片,经常需要面对五六层关卡。

  “开始弄剧本的时候就会有人帮你把关,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有领导参与创作、指导。剧本审查完,拍摄的过程当中还有领导不断探班,拍完了以后还有领导审查,最后能不能播出也有领导把关,有这么多人来关心,你还怕过不了吗?”

  从1994年开始执导主旋律影视剧,宁海强相信自己“最基本的东西还是能把握的。”但是,碰到具体情况也要具体分析,《歼十出击》在某空军基地拍摄,哪些地方能拍,哪些地方不能拍,可以展示哪些飞行技术,哪些不能,这些都需要经常沟通,“几乎每天都会有变化,拍摄要根据部队来定。”

  在《歼十出击》的拍摄期间,空军领导探班不断,而且还会就拍摄提出一些“建议”。宁海强特别强调了“建议”一词,“以前叫提意见,必须得改,现在叫建议和商榷。”近几年来,他明显感觉到了主旋律审查上有松动,“大环境开始看重电影的票房、电视剧的收视率。影视剧进入市场后,它们的价值就变了,各方面的审查也有变化了。”

  2000年,宁海强拍过一部叫《黄埔军人》的电视剧,第一版剪出来后获得行内的一致好评,他本人也信心满满,但是却在审查时遭遇窘境,“把我审得好像被扒了几层皮。”一部描写黄埔军校的影片,蒋介石这一人物的塑造不可避免,“你能拿之后人们对蒋介石的评判来塑造当时的他吗?30多岁的蒋介石那个时候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依然是血气方刚啊!”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那些近似于正面描写蒋介石的镜头很难通过审查。

  宁海强举了一个例子,“《黄埔军人》其中一场戏是陈诚在吃饭,看蒋介石走过来,一紧张把饭碗掉在地上。那个时候黄埔军校吃饭也很节省,蒋介石的夫人就把没有吃饭的陈诚叫到家里,给他做了一碗面条,令陈诚感动得无言以表。我做剧本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国民党的将领对蒋介石那么忠诚,一定是有原因的。”宁海强就试图在《黄埔军人》的创作中找到一些解释,塑造蒋介石的完整形象。

  但是在审查时这些戏却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影片就是导演的骨肉,为了骨肉,宁海强拉着制片人去一位老同志家里登门拜访,“那真是虔诚到极点了,但最后还是不行。后来下来一个文件,很具体,‘哪场几号镜头剪掉’。”回想这段往事,宁海强认为这是他导演生涯的一次“重大打击”。他很后悔没有把原始剪辑版留下来,因为“如果现在出来,那个戏就绝对能过。”

  相比于前辈的经历,新导演闫然要稍微幸运一点,《幸存日》在几番审查后,获得上映许可,虽然也有删剪,但是保留了闫然想要的。闫然对此心存感激,“是电影局给了活路。”

  《幸存日》讲述的是遇险矿工获救生还的故事,贵州省委宣传部原本的宣传重点是三位矿工成功获救,闫然却想从矿工的角度出发,拍摄了一部关于矿工生存状态的影片。

  《幸存日》按照闫然的想法拍摄完成后,进入审查阶段,第一轮送往立项的吉林省长春电影制片厂,审完以后艺术方面打分挺高,“有80多分”,但长影的领导说这个片子过不了,不能往上面交。闫然不愿作品就此沉没,自己带着打着80多分却没能盖到通过章的文件,把影片交到了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吉林省电影局看完后没敢给闫然盖通过章,原因是:“为什么不突出救援,为什么不拍救援队怎么救的过程,为什么不拍这些人怎么感谢救援啊?你为什么要拍这么一群人这么忧伤、这么难受,尤其是各种阴暗面的东西呢?”然后建议闫然送到北京的电影管理局,看看总局的意见。

  在北京,闫然得到的意见和省局差不多,两轮审查的艺术分都给得很高,“张宏森局长还特别召见了我,他对我说,‘这个片子不错,是我这么多年来看到的电影里,鲜有的敢于直面现实的电影,以后的创作方向应该是这样的,但这个片子我们这边不能直接决定,太敏感’。”

  之后,《幸存日》送到了相关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监察局征询意见,“一共有八九个司、局审了三轮”,最后在电影局的努力下,《幸存日》拿到了修改意见———多达七页纸的“最后一次修改通知”,“让我改了四大处、十小处”。

  《幸存日》中有个角色是个在逃杀人犯,逃亡了十年躲在煤矿里,他在爆炸塌方的时候,救了陈晓东和倪大红,快死之前坦白了自己一怒之下杀害了老婆与其情夫的罪行。上面觉得这段有问题,建议删掉这个角色,闫然据理力争才保留了下来,但把最后的告白内容改成“将老婆与情夫打成重伤”,闫然有点无奈,“打成重伤用得着逃亡十年吗?但是你也没办法。”

  闫然虽然无奈,但他同时庆幸,有一些他想要的场景保留下来了,比如倪大红饰演的老井王的梦境,在老井王的梦中他跟这几十年死去的矿工们聚会。

  长达八个月的审查,数度濒临被枪毙的绝境,《幸存日》终于在今年3月8日顺利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