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导演刘宇军:从记录者变为守卫者(图)

2011/4/18 19:05: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方胜 四月的休斯敦,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用镜头捍卫自然生态  随着拍摄藏羚羊的深入,刘宇军也渐渐地从一个自然生态的记录者,变为一个藏羚羊的保护者,一个西部生态的守卫者。

刘宇军(右三)从电影节主席手中接受获奖证书

刘宇军(右三)从电影节主席手中接受获奖证书

  特派记者 方胜 四月的休斯敦,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这座深圳的姐妹城市坐落在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畔,她不仅是世界闻名的“太空城”、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重要港口和医疗中心,更有着深厚的人文和历史传统。

  已经举办了44届的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无疑是点亮休斯敦人文气息最璀璨的一颗明灯。凭借纪录片《风雪可可西里》和动画片《藏羚王》,深圳导演刘宇军捧回了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难掩激动心情。他说,获奖绝不是他对于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探索和记录的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

  积累了2万多分钟宝贵影像

  有些人,注定要和青藏高原割舍不断。1990年,刘宇军第一次进藏,当时,他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动物世界》的摄影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藏的神秘与美丽,时时刻刻震撼于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刘宇军下定决心,要去拍摄高原上稀有的动物。而最令他着迷的是,能否破解困扰着科学界200多年的世界之谜——藏羚羊的繁殖地究竟在哪里?

  此后的9年间,刘宇军多次进藏,但却无功而返。1998年6月,刘宇军再次来到青海,由当地人带路向卓乃湖前进。7月9日,他们驱车正在大雪中行进,突然发现前面有几千只怀孕的藏羚羊奔走在高原上。当刘宇军翻过一个高坡,往下张望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卓乃湖雪原上,几千只母藏羚羊带着它们刚刚出生的小藏羚羊,产子和胎盘上的血水把大片雪地都染红了……就这样,刘宇军成为第一个用摄像机拍到藏羚羊繁殖地的人。

  此后的10多年间,刘宇军出入西藏20余次,积累了有关藏羚羊的拍摄素材长达2万分钟。曾经有国外影视机构出巨资要购买这2万分钟原始资料的版权。其实,刘宇军为了拍摄藏羚羊,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经济上已经非常拮据。但外方的盛情邀请却被刘宇军断然拒绝了。他说:“这2万分钟的宝贵资料,是很多伙伴用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很多影像已无法重现,我要把这珍贵的资料永远留在中国。”

  用镜头捍卫自然生态

  随着拍摄藏羚羊的深入,刘宇军也渐渐地从一个自然生态的记录者,变为一个藏羚羊的保护者,一个西部生态的守卫者。

  让刘宇军痛心疾首的是,在偷猎者的枪下,成千只藏羚羊被猎杀。原来,为了抵御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藏羚羊身上长着被人们称作“软黄金”的羊绒。一条用藏羚羊绒制成的、被称为“沙图什”的披肩,在西方黑市上可以轻易地卖到3万美金,而这要以3只藏羚羊的生命作为代价。在可可西里,平均每年有2万多只藏羚羊被非法捕杀。

  在寻找和拍摄藏羚羊的日子里,刘宇军结识了“野牦牛队”。这支青海省治多县在1993年成立的民间执法队,全部由藏民组成。他们长年在荒芜寂寞、黄沙遮日的可可西里巡山,个个肤色黝黑一副野相,却自豪地把自己称为“野牦牛队”。他们一发现盗猎者便坚决打击,然而,在几年时间里,有两位“野牦牛队”的队长都被盗猎者残忍地杀害了。

  1999年,刘宇军跟随“野牦牛队”再次巡山。这一次,他们在海拔6800米高的布克达阪雪峰发现了一大群盗猎者,共抓获17人,缴到9条枪,1万多发子弹,1065张藏羚羊皮。这就是刘宇军此次在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风雪可可西里》所记录的主要故事。《风雪可可西里》十分简洁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不仅打动了观众,也如同一个生态警钟敲动着评委的心房。刘宇军说,他将继续用镜头来讲述西部,来捍卫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