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章子怡
上海有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有长春电影节、苏州有金鸡奖永久评奖基地,但北京这座中国的电影之城,始终没有一个像样的国际电影节。昨天,随着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盛大开幕,这样的日子成为历史。
葛存壮、谢飞、王学圻、范冰冰、汤唯、陈可辛、王全安等“老中青”三代中国电影人亮相红地毯。《黑天鹅》导演达伦·阿诺夫斯基、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多伦多电影节主席卡麦伦·巴利等21位国际大腕也前往捧场。这是北京第一次聚齐如此多的世界电影名流。
各国主流媒体纷纷第一时间报道此次北京国际电影季,并称办电影季展现了北京成为 “国际化大都市”的决心。
零的突破
“彰显北京登上世界舞台的决心”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在开幕式上的一句话被不少媒体引用:“北京国际电影季是电影产业的一次盛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正走在迈向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上。”
加拿大《环球邮报》以《北京国际电影季彰显北京登上世界舞台的决心》为题撰文报道了此次北京国际电影季。文章以美国知名周刊《好莱坞报道者》北京办事处创建人乔纳森·兰达瑞斯的一段话结尾。
乔纳森·兰达瑞斯说:“六年前,我开始为《好莱坞报道者》撰写中国的相关稿件,那时候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表示不理解。现在他们明白了,2010年的《阿凡达》除了美国以外,中国的票房贡献最多。无论中国的电影市场会变成怎样,它都将是各国电影‘兵家必争之地’。”《好莱坞报道者》官网也及时更新发布题为《成龙、章子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季开幕式》的专稿。
文章中写道:“中国电影去年总票房比2009年增长了64%,达到了15亿美元,但是其中有很多影片并没有在国外上映过。北京国际电影季就举办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并且似乎重现北京奥运这一历史,将北京的电影文化也推向世界舞台。”
没有评奖
让所有的影片公平放映
与戛纳、威尼斯、柏林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相比,北京国际电影季最大的特征是不设竞赛单元,所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影片都公平公正地参展,不会因为想得到某个奖项而忐忑不安。
对于这一做法,俄罗斯国家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新西兰先驱报》等媒体表示赞赏,在报道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平等”。
例如,俄罗斯国家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说,北京国际电影季旨在为观众、导演以及演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新西兰先驱报》特别采访了受邀参加本次电影季的影片《困境》的导演杰森·斯达特。杰森·斯达特表示:“我的电影能够被北京国际电影季选中,我非常荣幸,我是中国电影的大粉丝,尤其是艺术电影。”
●现场
成龙语出惊人——没看中国电影会后悔
昨晚的开幕式尽管名流汇聚,但最出彩的当数本届电影季形象代言人成龙、章子怡。
“如果你们没看中国电影会后悔,看了会更后悔!”成龙刚一亮相,就语出惊人。话音未落,全场哗然。连章子怡也满脸震惊,以为他说错话了。
成龙见状,大声咳嗽了一下,压住全场的哄笑声:“我还没说完呢!我是说,你们会后悔,没有早一点看到我们的中国电影。”
这次,台下响起的是一片喝彩声和掌声,章子怡也使劲鼓掌。国际来宾们不明就里,一脸茫然,不过当他们听了翻译后,也会心大笑。
在为中国电影吆喝的同时,成龙还不忘为北京吆喝:“以前我邀请我的外国朋友来北京,他们会说,啊!那么远!现在我邀请他们来北京,他们会说,啊!北京!好啊!最近一个月,我已经接待了好几拨国际友人,而且都是他们自己主动来的。”
一句话,再次引得全场大笑。
相比之下,章子怡的发言则“正经”得多,欢迎大家尽情享受电影季。她说:“北京电影季是我最喜欢的国际电影节,因为它没有比赛,没有所谓的成功者和失败者,大家来到这里,只需要开心地享受美食、派对和美丽的电影。”
文/记者喻德术
●贵宾访谈
马克·穆勒:“每年看六七十部中国电影”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曾在中国留学,此次作为中国电影人的好朋友参加了本次电影季。在电影季开幕前一天,他全程以中文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他告诉记者,他每年要看上六七十部中国电影,包括大片和中小成本影片。他特别提到,姜文所执导的《让子弹飞》令他十分惊讶。
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导演的一种突破:“《让子弹飞》虽然是一部中国商业片,但是姜文的电影手法是颇为艺术的。这其实不是一部非常大众化的电影,有点像是意大利的西部片,这种大众化与艺术性的结合,对于电影的发展是十分有好处的。”
马克·穆勒将于明年卸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谈及未来规划,他透露,明年要与中国导演合作拍一部意大利片。
至于导演人选,马克·穆勒则有所保留,仅透露可能会是中国新锐导演中的一位。他说:“我看过很多中国新锐导演的作品,包括一些短片、动画片,他们十分有才华,也很有想法。”
本版文(除署名外)/记者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