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物娱乐讯 沸沸扬扬的第6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5月22日法国当地时间晚上8点落下了帷幕,各项大奖找到归宿。《生命之树》战胜之前得奖呼声颇高的《小亚细亚往事》和《单车少年》,夺得金棕榈。而《小亚细亚》和《单车》则以双黄蛋的形式,分享了评委会大奖。影帝花落黑白默片《艺术家》的主演让-杜雅尔丹,影后桂冠则由《忧郁症》的克里斯汀-邓斯特获得。
金棕榈《生命之树》:导演缺席制片人代领大奖
金棕榈花落泰伦斯-马利克的《生命之树》,该片的导演泰伦斯-马
利克素来不出席任何发布会,他甚至在当晚缺席了电影届最高荣誉的象征——金棕榈的颁奖,而由制片人代领。评委会主席罗伯特-德尼罗在发布会上点评这部影片时说:“它的风格、理念和金棕榈最为切合,所以我们选中了它。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其他的影片也同样精彩。”事实上,这是一部有人欢喜有人嘘的作品,从放映一开始,就将影评人分做两极阵营。40多年职业生涯中只有5部电影作品奉献,泰伦斯-马利克真正创造了戛纳话题。在极度个人化和风格化的作品中,他将对个体成长的体验,对宗教的博爱和宇宙生命起源融汇贯通,用意识流和超现实的画面来展现。这样极端的手法令找到同感的人惊为天人,不能走进他世界的观众则会将其拒之门外。所以,最后的金棕榈,你可以拍手称赞或者抗拒叹息,却是一个不难以理解的结果。
《小亚细亚往事》《单车少年》:戛纳评委会大奖双黄蛋
夺金棕榈奖呼声颇高的《小亚细亚往事》和《单车少年》成为戛纳有史自1994年后再次并列评委会大奖的影片(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和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烈日灼人》)。《小亚细亚往事》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在致获奖感言时表示:“我的电影不容易看,谢谢这部电影获得评委会认可。电影很长,又是最后一天才放映,我一度担心大家看不下去,谢谢大家。”他还表示希望自己的得奖能推进土耳其年轻一代导演的进步。而《单车少年》的导演达内兄弟曾获得过两次金棕榈,这次与大奖失之交臂,他们表示:“我们没有失望,只有惊喜。”《小亚细亚往事》和达内兄弟的《单车少年》,此前都被看好是金棕榈的有力竞争者,结果并列获得仅次于金棕榈的评委会大奖,成为今年参赛影片高质量、难以裁决,以妥协结局的典型例证。并列排名,无疑是分散了奖项的分量。
影帝“无言的结局”,影后“爆冷的结局”
今年,意大利的两部力作强势出击戛纳,《教皇诞生》、《为父寻仇》均收获好评,其中主演西恩-潘和米歇尔-皮寇里均被看作影帝大热门备受关注。不过,他们却被东道国的让-杜雅尔丹摘走了影帝称号。杜雅尔丹在黑白默片《艺术家》中出任男主角,全片一言未发,纯靠肢体与面部表演勇夺金棕榈,成为一段佳话。克里斯汀-邓斯特凭借《抑郁症》中的演出夺得了影后桂冠后,却缺席发布会。有传言称这是因为影片导演拉斯冯提尔因关于纳粹玩笑而被驱逐戛纳后,主演克里斯汀-邓斯特担心会有刁钻问题而故意回避公开面对媒体。影后的归属在评奖中颇有爆冷之感,《我们需要谈谈凯文》里的蒂尔达-斯文顿,对一个经历了人生悲剧的母亲的出色表演,让她从一开始就被推到戛纳影后候选人第一线。然而,几乎没有遭到任何记者和影评人置疑的影后资格,却最后授予了克里斯汀-邓斯特。这一点虽然受到媒体争议,但苦于新晋影后和该片导演都缺席发布会,让记者们苦于无处发问。
大师纷纷落马 新人抢占阵地
今年戛纳参赛片中,大师们的作品得到了普遍赞誉。但最后的评奖结果中,阿基-考里斯马基、南尼-莫莱蒂、阿莫多瓦等多位大师级则被排斥在最后奖项名单之外,年轻新锐力量倒是意外地占据了阵地。
相对新人的试验、尝试,影评人和记者们更倾向于大师们在成熟之上的创新,在颁奖前各家媒体的评分表和评论中,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勒阿弗尔》、南尼-莫莱蒂的《教皇诞生》、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保罗-索朗蒂诺的《为父寻仇》好评如潮,高居打分前列,最后却无一例外成为本届影展的落水者。
相比之下,此前一直在获奖视野之外,被国际影评人看淡甚至恶评的以色列导演约瑟夫-色达作品《注脚》,以及法国年轻女导演玛温的《警察》,却分别收获了最佳编剧和评委会奖。法国新人导演玛温写实风格的《警察》,颇得本国影人欢心。也许,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美学差异,真是起到了作用。在获奖新人中,最有说服力的当属获得最佳导演的新人尼古拉斯-温汀-雷奋的《亡命驾驶》,巧妙融合不同类型片的试验尝试,得到了评委会的认可,这对一个新人,也是莫大的荣誉。看来,鼓励新人是本届评审的一大特点。
获奖名单:罗伯特德尼罗的迷阵
今年戛纳的获奖名单,仿佛是口味各异的评委们,在极左极右的路上不得不综合产下的怪胎。记者们则陷入德尼罗统帅的评委会布下的迷魂阵,迷失了方向。其实征兆早已显露。大奖公布的前几个小时,电影节媒体中心和电梯里悄悄流传的可能获奖名单中,那些此前被看好的作品和演员名称,渐渐被爆冷的电影和演员名字代替。卢米埃尔大厅里公布的最后获奖片单或多或少证实了这些传闻。
(女物娱乐前方报道组 刘敏陈弋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