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越来越好 在路上越来越有意义

2011/6/18 10:33:2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民谣在路上”三位发起人卢中强、张恩超与王小山(从右至左)。十三月唱片总经理卢中强、金桥音乐会策划人孙孟晋、著名音乐人周治平、著名乐评人张晓舟、著名民谣音乐人周云蓬、作家李西闽、著名乐评人兼作家郝舫以及上海101电台DJ罗毅等业界人士到会。

民谣越来越好 在路上越来越有意义

  “民谣在路上”三位发起人卢中强、张恩超与王小山(从右至左)。王炬亮 杨深来 图

  早报记者 李懿

  昨天下午,华语民谣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十三月唱片总经理卢中强、金桥音乐会策划人孙孟晋、著名音乐人周治平、著名乐评人张晓舟、著名民谣音乐人周云蓬、作家李西闽、著名乐评人兼作家郝舫以及上海101电台DJ罗毅等业界人士到会。

  随着“民谣在路上”品牌的成熟,今明两天在上海金桥商业广场举行的两场音乐会,将是这一品牌首次从剧场正式走向广场。未来民谣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空间是怎样?到场嘉宾普遍认为仍然“在路上”。虽然也有认为音乐人无法依靠版权获取利润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在周治平看来,这仍然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而“民谣在路上”的成功更多地让人感受到,真诚的声音可以靠着“在路上”的形式,唱得更响亮。

  “我相信不是因为钱大家才来的”

  有人说,以前乐坛靠唱片,现在靠演出,未来靠版权,但对于内地乐坛而言,依靠版权为音乐人谋利是一件太遥远的事情,这在郝舫看来,是这个时代“最可耻的事情”之一。虽然今年有大规模的音乐人版权维护行为,但显然并没有解决问题。今年3月参与向百度发起“维权书”的十三月唱片公司老总卢中强认为,这个行业里存在大量的寄生虫,要想依靠版权给音乐人带来全部收益还是一个太遥远的命题。相比之下,一场好的演出,一个好的策划运营团队,的确可以改善音乐人的生存状态,从最基本层面来看,钱赚得比以前多了。

  除了赚钱,“民谣在路上”这一品牌还从深层次反映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发起人之一王小山表示:“我并不懂音乐,但是我喜欢‘在路上’的这种状态,我本人也在路上,或者在山上,我觉得是一种生存状态。”郝舫说:“‘民谣在路上’这一品牌,正是这个时代的遮羞布,让人觉得活着有意义。”“我相信不是因为钱大家才来的,所以我觉得除了那些功利以外还有一些是要靠超越物质的东西去支撑的。”

  要做好的现场,也要做好的音乐

  虽然民谣音乐中强烈的人文关怀,让大量的文艺青年成为其受众,但周云蓬看来这个现状正在慢慢发生改变。他回忆,自己在义乌一个小酒吧演出的时候,当地副市长也前去观看,此前的周庄音乐节现场,也有警察专门来捧场。“还有在常州,当地有园林局的老局长,他说可以把我的诗背下来,他当年当过文化局局长,很关注我们这些人演出。在早些年的时候都是文艺青年来看演出,但是这几年的确受众有了很多的变化。更多的人来看演出,现在我们普通做音乐的,收入主要是现场的演出,现在的确唱片越来越不好卖了,只能在现场演出,你演得好,你的门票销售就会越来越多。”

  但这样的现状对音乐人而言也是一种矛盾,因为一旦音乐人状态不好,或者希望能够更先锋一点,门票销售量就会下降,“‘现场’很有意思,它能够带给你很多经济上的收入,但你要完全迎合现场也不好,你的音乐会做得越来越太舞台感,这对音乐本身的技术,音乐本身更深远的发展,我觉得有一些不利。但这靠个人去调节,我觉得自己要警惕,你要做好的现场,但是你也要注意做有水准的音乐,真正的自己满意的音乐。”

  因此,在张晓舟看来,相比单单推广某种形式的音乐而言,更重要的是音乐的普及。而周治平更乐观地去看待,“很多人都觉得这在音乐上是最暗淡的时代,但我觉得它是蓬勃充满生机的时代。因为我从来没有在一个时代里面看到这么多渴求好音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