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 竞赛片遇冷很无奈

2011/6/20 19:05:3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记者 杨欣薇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昨晚落下帷幕,金爵大奖也揭晓谜底。在短期内金爵奖竞赛片来源问题无法解决的当下,扶持、提拔和培养上海国际电影节自己的力量,无疑是明智之举。

  本报讯 记者 杨欣薇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昨晚落下帷幕,金爵大奖也揭晓谜底。曲终虽人散,余音仍缭绕。从1993年起步至今,这个中国唯一一个国际A类的电影节走过了18载春秋。

  年轻如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渐渐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对年轻导演的支持和鼓励,对个性影展的营造,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6月的上海彻底打造成影迷狂欢节。

  竞赛片遇冷很无奈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报名影片1715部,参加金爵奖评选的16部,其中大多不是来自电影强国的作品,虽然有《明日之丈》和《白兔糖》两部日本电影引起一票难求的热闹场面,但大部分原因还要归给电影里的两位日剧偶像。

  记者之前也从电影节项目总监於侃处了解到,之所以选择这样两部日本电影入围,也是看中了阵容的影响力,“他们相信上海国际电影节,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来这里做国际首映,我们为什么不接纳?”

  竞赛片不够“给力”,自然免不了受到各方对于电影节影响力的质疑。诚然,挤在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中间,每年金爵奖都有竞赛片不强势的尴尬,作为中国唯一一个A类电影节,它既要保持A类电影节“排他性”的高姿态,又不得不曲面对竞赛片被三大电影节挑完的痛苦。

  影展受捧影迷狂欢

  能在批评和质疑声中坚持下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那就是将电影节打造成一个影迷的狂欢节日。尽管今年的6月阴雨绵绵,几乎电影节的每一天都是在雨水中度过,但影迷看片的热情丝毫没有被大雨浇灭,甚至有来自南京、杭州甚至北京、广州的影迷赶来“朝圣”,只为在大银幕上重温平日里只能在影碟机里观赏的经典之作。

  从2008年的邵氏影展、2009年的希区柯克和法国新浪潮影展以及今年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领衔的“向大师致敬”主题回顾展和岩井俊二领衔的“名导演作品回顾展”等都出现过一票难求的盛况。在整个709场电影放映中,满场纪录达到235场,场均上座率达到71%,堪比同期《功夫熊猫2》和《加勒比海盗4》,并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25%。

  不过,对于怀着对电影一腔热血的影迷来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电影放映细节上仍旧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字幕机罢工、电影放映过程中虚焦等事故的出现,令他们的观影质量大受影响。

  对此,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唐丽君解释说,“因为技术原因,字幕机罢工还不能彻底解决,但我们已经找了很多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技术问题。至于虚焦,也有部分原因是现在电影院放映员习惯了数字拷贝,对于胶片的操作不熟悉。在下一届电影节中,我们会加强这块的培训。”她也坦言,“其实今年的事故比往年已经有所减少,因为微博的出现,部分事故被扩大化传播,让大家感觉怎么放映老在出错。当然,作为电影节组委会,我们也在不断做预案,减少差错的产生。”

  孵化机制新人得道

  韩杰导演的《helo!树先生》和章明导演的《郎在对门唱山歌》两部国产电影在金爵奖的评选中突围而出,上海国际电影节对新锐导演的扶植和孵化机制已经初见成效,金爵奖也逐渐成为国内新锐导演打开市场主阵地。

  在之前的采访中,导演韩杰曾告诉记者,《helo!树先生》的剧本就是200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会的项目,当时韩杰不但赢得了华柯公司的后期奖金支持,剧本同时还受到了时任评委,著名女作家、编剧严歌苓的赞许,更是由上影集团一手出品。“我和上海电影节是非常有缘分的,如果没有当初的那10万块钱,可能今天也就不会有《树先生》。”

  不只《helo!树先生》,其实今年在华语传媒大奖上连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个奖项得《钢得琴》也是当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会上和韩杰同场比拼的项目,这部电影还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为男主角王千源赢下了从影生涯中的第一个影帝头衔。在短期内金爵奖竞赛片来源问题无法解决的当下,扶持、提拔和培养上海国际电影节自己的力量,无疑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