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从左到右依次为:张济平、焦姣、张佩儒、冯雪锐,后排左:姜小亮,后排右:周思平
文/魏君子
两年前《窃听风云》大卖,原班人马再接再厉,力求《窃听风云2》全面升级,不仅请来曾江、胡枫、江毅一班老戏骨,连近年一向不被重视的国语配音都请来退隐多年的前辈张佩儒、焦姣、冯雪锐、张济平助阵。导演庄文强这次全程监督,坦言与诸位前辈虽然年纪相差很远,但沟通反而很方便,“只要我把戏说好了,他们就自排。我们是在拍戏,他们是在演戏,大家谈的都是戏,而不仅仅是技巧的东西。我现在国语好一点,就是配音学来的。”
国语配音向来是香港电影幕后最少提及的岗位,但这个岗位对港片市场的开疆辟土曾经立下汗马功劳。除了香港本土市场,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都需要提供配国语的港片。即便是香港本埠,六七十年代,国语片也一直占据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李小龙的电影都是先有国语,粤语配音版到70年代末重映才出现。在这个背景下催生的国语配音员个个身怀绝技,吹拉弹唱南腔北调无所不能,工作效率神速,三天配一部港片,日夜颠倒,所以张佩儒配过的电影达到三四千部。
让人无法想象的是,纵使港片的全盛时代,国语配音员也不过三十多位,是他们撑起了港片的国语世界,但他们的名字却很少出现在演职员字幕表中(通常只会打配音领班,譬如国语配音领班:冯雪锐 ,粤语配音领班:丁羽),在冯雪锐的记忆中,只有一部为华东水灾义拍的《豪门夜宴》打过所有参与国语配音人员的字幕,因为那部大家都是免费义务演出。如此一来,关于香港电影国语配音的种种传奇自然也鲜为人知,本文就将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让这些经典的声音故事重见天日……
演员配音时代 李小龙只配“哼哼哈哟”
“李小龙非常活泼,一点停不下来,配音时,他说,佩山,这个叫声你不行,我来,咦——啊打!下面说话归你了,我不行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国语配音员大多来自演员转行或者客串,如张佩山、张佩儒、焦姣,最后都转型成为专业的配音员。焦姣在邵氏已经做到《独臂刀》女主角,后来又领衔主演了《女侠卖人头》,但她对武侠片风潮不感冒,做配音的兴趣又多过演戏,所以干脆选择以配音为主业。惯演小生的张佩山在大银幕上甚少演主角,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国语配音之王,曾创下一个月配27部电影的纪录,而且部部是男主角。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为李小龙配音。
话说李小龙拍完《唐山大兄》对国语配音非常不满意,其时凑巧看动作巨星王羽的一部戏,对给王羽配国语的声音十分赞赏,一打听,正是张佩山。于是,张佩山便成了李小龙的御用配音。“李小龙非常活泼,一点停不下来,配音时,他说,佩山,这个叫声你不行,我来,咦——啊打!下面说话归你了,我不行了。”张佩儒声线与哥哥相似,在张佩山的鼎盛时代,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经常二人合配一个声音。“那个时候曾江做男主角,我哥哥配,我和哥哥声带接近,他配对白,我接笑,他讲完以后,我就哈哈哈,这样省力气。”
魏君子及港片粉与诸前辈合影
为配音争权益 张佩儒挑战成龙、张婉婷
“配音员很可悲,从没努力争取应该得到的报酬,我就争取过这么一次,配成龙的《奇迹》,不给价钱,你找别人。”——张佩儒
1989年,张佩儒参加台湾金马奖,正赶上大会播放介绍香港电影的短片,其中有《秋天的童话》、《奇迹》、《八两金》,张佩儒跟坐在一旁的学者公司老板蔡松林说,这三部周润发、成龙、洪金宝的国语都是他配的,蔡老板一脸惊讶。在张佩儒看来,香港电影界对国语配音并不重视,配音员得到的报酬也很低,通常三四千块就配一部戏,“配音员很可悲,从没努力争取应该得到的报酬。”张佩儒有感于此,还真就争取过这么一次。”配成龙的《奇迹》,我要四万,领班说没这规矩,我说没这规矩你找别人,成龙不干,说一定要找张佩儒,后来成龙见我赶紧过来打招呼,我说拿四万都太少,应该拿四十万才能配得上你成龙,为什么我们这么不值钱?人不可以作践自己。“
张佩儒自小在梨园行熏陶长大,配音也特别爱用人物角色打比方,”配洪金宝就用铜锤花脸,配成龙就是武丑的感觉。”像张佩儒这样配音界的老行尊,如果遇到一些专业问题,就算是导演旨意,也一定会坚持不让。张婉婷拍讲述成龙、洪金宝师傅于占元故事的《七小福》时,就对张佩儒的执著头痛不已。“于占元是科班出身,大字不识一筐,但剧本全是文学博士的词儿,于占元是口授心传,张嘴便是‘哪一个’(京剧腔调),肯定上韵,这是规矩。我在尚家(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之一)长大的,张婉婷跟我讨论京剧,一个老广,港大毕业的,念abcd的,我火了,导演,我不是对你负责,我是对我负责,人家一问,谁配的?张佩儒,瞎搞!我担当不起这个骂名。导演也不行,有时候我坚持,懂的我当仁不让,这样也会得罪人。“
冯雪锐谈与徐克合作的趣事
徐克“强***”口型?冯雪锐二度创作考验才华
冯雪锐做配音领班后与徐克合作的第一部戏是《笑傲江湖》,这部戏上映后被发现有大量对白与口型不符,圈内人管这个叫“强***口型”,意即后期临时加台词。
作为香港电影国语配音的黄金搭档,冯雪锐、张济平配过许多经典角色,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英雄本色》中的豪哥(狄龙)与小马哥(周润发),还有《喋血双雄》中的小庄(周润发)与李鹰(李修贤)。
“《笑傲江湖》前边是胡金铨拍的,后边换上了程小东,徐克拍了结局部分。剧本不同,对白也就不同了,我一看,一个口型我要说七个字,没嘴的地方也要说。我说导演不行啊,这要重新组织一下,就问徐克,你这段想说什么,你把意思告诉我,好,明白了,全部重新给他写。有嘴的地方怎么说,没嘴的地方就转画外音。”冯雪锐回忆说。
“徐克的普通话不是不能说,但词汇比较贫乏,对一件事的形容有很多种的时候,他就拿不准哪个最好。”有鉴于此,冯雪锐一般会都配几种供徐克选择,但即便如此,也很难满足“老怪”的各种要求。“《新龙门客栈》配到夜里两点,画面是梁家辉出场,大西北沙漠,风一吹,徐克觉得有点冷场,怎么办?来一首歌,要粗一点,连夜编词,‘大碗酒一泡尿,大漠的汉子爱妹娇’,好!但一个人唱不行,找乐队合唱。”原来徐克拍戏时并没有想到这段要唱歌,只是剪得时候发现冷了,加画外音又别扭,所以在冯雪锐的帮助润色下加了这么一首西北风的歌儿。
徐克虽然麻烦,但总能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且十分重视配音,香港的其他导演就不一定了。冯雪锐就碰到过某导演拿着三张白纸找过来,“对白呢,他说自己编啊。”就这么难办的主儿,冯雪锐他们一样得伺候,所以他这么形容自己的职业:“配音员就是超级市场,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能没有。”
国语配音没落?钱少活累不再有飙戏快感
配《新龙门客栈》时,冯雪锐已经累得躺在地上了,“只有闭着眼睛听的劲儿,对白我亲自写的,语气OK 了,徐克在旁边,嘴型让导演自己看。”
即便是港片全盛时期,也只有徐克、吴宇森少数几个导演看重国语配音。“广东人嘛,戏拍完就行了,国语卖不卖好跟他没关系。”但问题是一年几百部港片,冯雪锐、张济平们忙得日夜颠倒,为TVB《上海滩》周润发配音的周思平就曾配到需要打针来让声带发声。“一般配音员三天一部戏,一天一千块钱,一部总共三千五百到四千块钱。我一晚上一万块钱,算是最高的了。张佩儒的哥哥严格来说是配音配死的,所以我四十二岁就退休了,绝不做张佩山第二。”冯雪锐说。
作为电影制作的一个环节,国语配音也随着港片的低迷走向没落,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东南亚市场失守,内地前景还不明朗,港片唯有先固守本土,自然重粤语而轻国语,与此同时,不少电影公司如永盛会将影片的国语配音交给台湾班底来做,譬如专为周星驰配音的石班瑜。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可以单独收音,虽然因此可以听到演员亲自演绎的声音,但问题随之而来,姜小亮认为:“以前大家围着一个麦可以飚戏,可以配出现场感,而且多过瘾哪!现在单收,我来一天,配完走了,第二天你来了,配完走了,第三天他来了……最后所谓的对手戏,配音都是凑起来的。”
张佩儒聊起往事声情并茂,焦姣与姜小亮听得入神
重聚《窃听2》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香港观塘的配音室内,港片国语配音界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按照辈分列组合影,“这个合影太珍贵了,”大家一致感慨,导演庄文强终于也忍不住加入进来。
姜小亮是邵氏配音组招的最后一批学员,也是八九十年代港片全盛期配音界的好手,代表作有《阿郎的故事》的周润发,《重案组》的成龙,《家有喜事》的周星驰,最有趣是在《双龙会》中与前辈张佩儒为成龙分饰的孪生兄弟配音,演绎异曲同工,颇受称道。90年代港片衰落,姜小亮也转行回到北京,但对配音一直未能忘情,近年随着电影市场火爆,香港电影纷纷进入内地,他便重操旧业,做起领班,为《投名状》、《女人不坏》、《枪王之王》做国语配音。
《窃听风云2》是姜小亮的最新作品,因为麦兆辉、庄文强请了曾江、胡枫、江毅、骆应钧几位戏骨演出,姜小亮也随之想到是否请国语配音前辈出山,就算是大家好久不见重聚一下也好。于是,张佩儒、焦姣、张济平、冯雪锐、周思平都来了,香港观塘的配音室内,港片国语配音界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按照辈分列组合影,“这个合影太珍贵了,”大家一致感慨,导演庄文强终于也忍不住加入进来。当然,我们作为采访者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这几年的国语配音太平了,我们剧本的特点有很多潜台词,如果把表面的意思说完,而没说好潜台词说好的话,就有问题了。《窃听2》有几位前辈加盟,我感觉有赵本山小品的那种过瘾。”庄文强信心十足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