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音乐学院教授尹铁良创作音乐享受生活

2011/8/9 17:09:3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这位老师就是尹铁良,他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音乐科技系主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任何时候尹铁良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建党85周年之际他创作了这首歌曲,“这首歌真是唱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声,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秉持着这样的生活原则,我想尹铁良还会创作出更多为人称赞的作品。

首师大音乐学院教授尹铁良

首师大音乐学院教授尹铁良

  “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办公室里,老师和学生坐在同一个长沙发椅上,面对一台电脑,一台yamaha立式钢琴,序列、原形、乐句、倒影、舒伯特、舒曼、勋伯格、结构、夜曲……他们探讨着这位学生毕业作品的内容,老师时不时会用脚打起拍子、或者在钢琴上随意弹奏一个片段,有时还会哼唱起来,声情并茂的引导让本来在创作中遇到瓶颈的学生,慢慢地重新回到创作的轨道上。”

  置身于这温馨的画卷中,看着这对沉醉其中的师徒,我也有些陶醉了。他们几乎忘记了我这个外人的存在,探讨完学术问题后,学生又跟老师谈起了毕业后的去向,当我被他们的话题吸引,在不经意间插了句话时,老师才把目光投向了我,连忙对我说:“不好意思啊,让你等这么长时间。”

  这位老师就是尹铁良,他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音乐科技系主任。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博士生导师也能和我拉起“家常”。本来设想的一场关于各种学术问题以及硝烟战火时、抗震救灾时创作经历的正式访问,在尹铁良老师的侃侃而谈中变成了一次交心式的聊天、拉家常。回想起和他聊天的情景,尹老师的潇洒、儒雅、亲和力让一种温暖的感觉一直在延续、升腾。他的思想上善若水,他的创作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教学时刻激情自若。他跟我谈的字字珠玑句句精华,让你根本无从取舍,他在创作道路上的艺术成就,在教育事业上尽心尽力,以至于在生活中悠然恬淡,每一件事都如此闪光夺人无从取舍……

  29年教龄

  作为老师最主要是引导学生

  “我很喜欢上尹老师的课,因为尹老师比较尊重我们的想法,并且他还会跟我们探讨这些想法,不像有的老师那样死板的教学,另外尹老师也特别随和,无论是跟他上课还是聊天都很享受。”这是采访前我在和他的学生聊天时得到的信息,开始我并不完全相信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描述,但当见到尹铁良并与之交谈后,我所有的疑虑完全消失,学生的话变成了尹老师的真实写照。

  1982年尹铁良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后分别执教于衡水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在29年的执教生涯里,从教的地点几经辗转,但是老师这一身份从来没有变更过,谈到如何教学生时,尹铁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曲这个专业本来就是培养个性的,学生有想法时可能老师都想不到,这时候你给他枪毙了、扼杀了,闹不好他一生可能都写不出东西来。因此作为老师,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引导,引导他的想法变成熟、引导他在自己的风格上创作出好的作品。另外不要随意跟学生发脾气,那样肯定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有情绪不想学了,会毁人一生啊”

  在将近30年的教学生涯里,尹老师从未放弃过这一育人理念,这不仅让他成为学生公认的好老师,更成为学校乃至全国老师学习的楷模。1991年刚刚从教九年的他便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这是老师行业中最高的一个殊荣,并且每个老师终身只能获得一次。他还曾多次被评为学院和学校的优秀主讲教师及优秀教师。

  成绩的背后,是无数艰辛的付出。尹铁良最多的时候在一个星期里要上20多节专业课,虽然课程多,任务重,但尹老师毫无怨言,并且还主动舍弃周末的休息时间,为专升本的学生教授配器课。

  配器课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遇到很大难度,因为各个教学班和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对乐器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为了取得最佳的授课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他常常在课前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为学生准备最详细的音乐作品音响,有时甚至备课到深夜,但他上课从未迟到过,正如他所言:“当老师首先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要无愧于自己的学生。”

  在29年的教学工作中,尹铁良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出版了多部著作及教材,如《自然组合的小乐队配器指南》、《声乐作品分析与作曲技法研究》、《歌曲创作基础》、《音乐基础教程》、《儿童歌曲创编》等。其中《歌曲创作基础》获得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同时获得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他完成的北京市教委的哲学社科项目《混合型乐队配器基础》,在教学中运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0年党龄

  我为这个身份而感到自豪

  谈完了教学,我们便聊起当下最“红”的话题——建党九十周年。聊起这个话题,尹铁良脸上的洋溢起自豪的笑容,聊到高兴时,他还唱起了正在制作当中的献礼90周年的电视剧《烽火长城》中的片尾曲:“开花儿鞋,光板儿脚,一杆老枪掖在腰……”

  为了能给党的90岁生日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教学任务繁重的尹铁良除了《烽火长城》的作曲工作外还担任了总政歌剧团新编歌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的配器,并且闲暇之余还为央行写了一首歌曲——《央行永远跟党走》,“90年的峥嵘岁月我们共产党真是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我为这个身份感到自豪。”

  尹铁良是1981年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30年,他不仅用饱含激情的创作讴歌了党,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履行着党员应尽的义务。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1987年12月,云南老山前线某部急需一人搞音乐创作,领导推荐了尹铁良。尹铁良认为,体验军人生活是自己的创作必须要做的功课,虽然条件艰苦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许多朋友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劝他说,前线很危险,弄不好就回不来了。当时尹铁良已经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的顶梁柱,他完全可以申请不去,但是一想到自己党员的身份,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毅然选择了只身前往。

  《猫耳洞人》、《道一声平安》、《忘不了啊,九百九十座墓碑》、《猫耳洞里上大学》、《士兵畅想曲》、《士兵风流歌》……这些歌曲都是在艰苦、危险的战地生活中创作的,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凝聚着他的泪水、汗水,更凝聚了一个党员的心,这也让他从此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当他自豪而又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枚三等军功章向我展示时,我分明看到了尹铁良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激动的泪花。他说:“我获得荣誉很多,但这一枚军功章是我最为看重的。因为作为地方的作曲家,能获得军队颁发军功章,而且是在战时获得的,真是太不容易了”

  2003年非典时创作的《白衣天使》、汶川地震时创作的《大爱无言》、《士兵兄弟》,都是尹铁良在非常时期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情感,“《士兵兄弟》是在开完学术会,回京路上的候车室创作出来的,当时看着地震的画面,看着于文华(微博)用手机传给我的歌词,两个小时我便写出了这样一首曲子,写完之后我的眼睛湿润了,那些战友真是太辛苦了。”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任何时候尹铁良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建党85周年之际他创作了这首歌曲,“这首歌真是唱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声,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400余部作品

  合理的创新才会走向成功

  身为作曲家,用音乐记录事件,用音乐描述生活,用音乐讴歌时代,用音乐道出百姓的心声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责任。但是像尹铁良这样创作各类音乐作品400余部,获得奖励50余项的作曲家实在不多。

  影视音乐、管弦乐作品、歌曲、舞台剧音乐、晚会音乐,无论哪种类型的音乐,他都做到了极致并且得到了认可:大型民族舞剧《轩辕黄帝》音乐获得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音乐创作奖;京胡与乐队《虞姬》获首届全国音乐电视评奖金奖、音乐奖;小提琴与乐队《乡思》获第二届全国音乐电视评奖金奖;合唱《孩子的甜梦》获2007 北京合唱节优秀作品奖;室内乐《网Ⅰ——为改变定弦的四件弦乐器的空弦而作》2003 年成都国际新音乐节世界首演;室内乐《图象集三页》2007 年由瑞士新音乐团在武汉国际现代音乐节世界首演;室内乐《辞章四阙》2008 年北京中韩作曲家新音乐会世界首演;钢琴三重奏《网》2009年在韩国大邱国际音乐节世界首演……

  谈到影视音乐,尹铁良特别谈到什么样的影视音乐才算是成功的?他说:“有人说一首歌让人记住算是成功,我认为则不然,我认为一首歌能够反映剧情和塑造了人物才算成功。音乐和人物、故事以及情节达到高度统一这才算是成功,有些影视剧主题歌虽然让别人记住了,但是没有记住电视剧,那不叫成功。”就是秉持这样的原则由他作曲的《平原枪声》、《这群汉子》、《红石敖包》等影视剧不仅让人们记住了其中的歌曲,还让人们记住了马英、额日巴拉……

  “不管什么样的音乐,舞台剧也好,管弦乐也好,歌曲也好。都离不开“创新”二字。但创新绝不是一味的追求那种荒诞的“标新立异”,而是要在学习世界优秀的作曲技法成果的同时,如何创造性的合理的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听着尹铁良的话,我的角色似乎从记者变成了学生,尹铁良开始声情并茂给我讲述室内乐《网》系列的《网Ⅰ——为改变定弦的四件弦乐器的空弦而作》所运用的创新作曲手法以及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序列主义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主义音乐风格,我的作品借鉴了序列音乐的方法,将弦乐器的四根线重新定弦,产生各种不同的“弦序列”并用各种展开方法进行创作的。”“作品的题目也很有意思,“网”是一个极具社会性的重大命题。人都生活在各种“网”之中,“网”不仅仅具有控制力,它还体现出秩序,甚至情感……”在他的讲解下,我似乎感受到了各种弦乐器的音响和它们表达的情感,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在我的心头产生强烈的纠结。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除此之外,在流行音乐风靡的时代尹铁良还非常关注中国儿童的音乐生活,为他们谱写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森林中的故事》、《没有星期天的马戏团》《灰姑娘》、《美人鱼》等多部儿童舞台音乐剧,受到小朋友的热烈欢迎。

  55年人生

  人生最大乐事莫过于享受天伦

  如此多的成功作品,不熟悉的尹铁良一定会认为,他一定是只懂得工作的工作狂。然而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非常懂得享受生活、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在他们家虽不算大但很有趣味的小院里种了各种蔬菜、瓜果以及花草,“我和老伴儿把它们照料的都很好,在这里常常会有一种找回童年的感觉,”,说到“老伴儿”,尹老师非常语重心长:“我的老伴对我、对这个家的贡献最大啊……”“我喜欢做饭,每当儿子、儿媳回来,我都会亲自下厨弄上几个拿手好菜……”尹铁良开心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从他可爱的笑容里记者能够感觉到,人生最大的乐事莫过于享受天伦。

  在和尹老师的交谈中,还有一种身份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校友与老乡。这种身份让我更近距离的看到了尹老师的点滴。尹铁良原是河北省武强县人,从小受到作为梅派京剧票友的父亲的影响,加之武强县是全国年画之乡的缘故,因此自小就受到了较好的音乐与绘画的艺术熏陶,后来他考进县文艺宣传队拉二胡、小提琴,并兼任布景的绘制。之后被选调到衡水地区梆子剧团。1982年,一曲《新疆之春》和由他自己改编创作的《壮锦献给毛主席》的小提琴演奏使河北师范学院的主考老师们惊叹不已,音乐系录取了他,毕业后又到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施万春先生深造……尹铁良就是这样,一步步踏实地走到了今天。

  虽然尹铁良已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北京扎根立业,但是他的心依然牵挂着家乡的一切,即使再忙,一年当中他至少也要回家两次,在爸妈坟墓面前说说话,看看自己的兄长们、侄辈们、孙辈们:“跟他们在一起,我真的很开心、很舒服。”

  这就是尹铁良,他重感情,生活也充满情调,这也许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多成功音乐作品的最终原因吧,应了那句老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秉持着这样的生活原则,我想尹铁良还会创作出更多为人称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