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上映引人关注 纪录片叫好容易叫座难

2011/8/18 10:05:4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在中国,纪录片一直是电影市场的冷门类型,绝大多数纪录片在影院无人问津,摆脱不了“小圈子交口、电影节拿奖、大银幕遇冷”的命运。导演贾樟柯(微博)告诉记者,国内纪录片很难找到放映渠道,由他监制的纪录片《语路》同样遭遇这一难题。

  在中国,纪录片一直是电影市场的冷门类型,绝大多数纪录片在影院无人问津,摆脱不了“小圈子交口、电影节拿奖、大银幕遇冷”的命运。8月12日,由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海洋》在国内公映,引发关注,这部投资高达5500万欧元(约合5.05亿人民币)、画面壮阔、情感动人的纪录片巨制,曾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上映,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来到中国后,《海洋》的市场表现如何?从《海洋》的境遇中,又能折射出中国纪录片的何种现状?

  ■ 上映后

  院线 专厅放纪录片?不看好

  据记者了解,《海洋》于2009年9月上映后,两年来已通过网络积累了很高人气,所以该片中文版特邀姜文配音,试映时口碑一致叫好,但这样还是难入国内影院“法眼”。据《海洋》发行人员杨小姐透露,院线对纪录片不抱信心,很多影院都不安排场次。

  导演贾樟柯(微博)告诉记者,国内纪录片很难找到放映渠道,由他监制的纪录片《语路》同样遭遇这一难题。“多数时候只能靠朋友帮忙,今年4月份,有个云南的影城老板由于喜欢我的电影,专门拿出影厅来放《语路》,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另一方面,杨小姐表示《海洋》放映规模虽小,但上座率超出预期,“部分影院早9点场次都订不着票,可见观众是有需求的”。她透露上周末全国排映场次只有1000场,本周内排映场次已增加到每天1400场,“以前不看好的影院现在也排片了,甚至黄金时段也有”。记者致电新影联副总高军询问排片状况,他表示,《海洋》这个档期遇到对手太强大,前有《变形金刚3》《哈7(下)》,后有多部大片接档,刚见起色的排片肯定会再受挤压。杨小姐也表示,目前《海洋》全国票房估算也就几百万元。

  ■ 上映中

  观众 掏钱看纪录片?不习惯

  《海洋》在中国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共有13部纪录电影进入院线,没有一部通过国内票房收回成本,其中《复兴之路》以200万元位列榜首。对此,贾樟柯深有感触:“中国观众对纪录片的理解比较局限,国内传播纪录片最主要的平台是电视和网络,观众没有形成买票进影院看纪录片的习惯,认为纪录片就不应该收费”。

  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情形截然不同。雅克·贝汉告诉本报记者,《海洋》曾在法国创下了可观的票房,在日本的首映日票房甚至超过了《阿凡达》,去年在北美纪录片院线也拿下了近2000万美元,“在法国,纪录片和剧情片拥有同样的商业地位”。国内知名纪录片研究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林旭东也向记者透露,他在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上,发现观众非常踊跃,很多纪录影片一票难求,“在一些导演见面会上,普通观众的提问都很严肃、专业,这种对于欣赏纪录片的素养,确实和国内差异很大”。

  ■ 上映前

  创作者 找钱投纪录片?不容易

  《海洋》投资高达5500万欧元,尽管雅克·贝汉表示,他为了说服投资人费尽了口舌,每两个月就要向所有的投资人汇报,一直忍受着等钱进账的煎熬,至今他仍旧背负着900万欧元的债务,但对国内导演而言,这笔“天文数字”仍然不可想象,要知道,国内许多民间创作的纪录片,制作费甚至只有几万元,就是这点钱,也常常让创作者一筹莫展。一位业内人士抱怨道,票房无保障,谁愿意拿钱做赔本买卖呢?

  据悉,《海洋》的资金除了雅克·贝汉的个人资产、商业投资、银行贷款等,来自欧洲的各项基金也给了他不小支持,这一点让中国纪录片导演很是艳羡。贾樟柯告诉记者,在欧洲可以找到名目繁多的基金来资助文艺片、纪录片,“例如法国电影中心、一些政府协会和民间组织、甚至部分企业、品牌,都会拿出钱成立基金,鼓励和帮助创作者。这些基金采用申请制度,只要项目组合好,就可能得到资助。”由他监制的一部法国纪录片就得到了欧洲基金组织的帮助,解决了大约70%的制作成本。

  ■ 启示

  挖掘纪录片

  “商业”潜质

  除了天价投资,《海洋》背后还有一连串惊人数字:耗时7年、12个摄制组、全球54个拍摄点……客观而言,雅克·贝汉做到了极致。许多中国观众对《海洋》赞叹不已,同时也认为,即使拿出同样的财力人力,中国导演也拍不出。“不能说他们不努力。中国纪录片多数都通过电视和观众见面,导演无法得到反馈,所以不清楚观众的需求。”林旭东一语中的,“这才是国内创作者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一些政治解密题材的纪录片,比如《周恩来外交风云》,市场反响也不错”,贾樟柯告诉记者,但他强调,纪录片想进影院,就得符合电影的标准,“像那种30分钟一集、穿插解说、框架比较固定的电视纪录片,不适合影院”。像《海洋》这样的自然科学题材就很适合普通观众,“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看这样的纪录片,作为科普教育,一个家庭一拖三,票房应该不会差。而且像《海洋》这样的大制作已经算得上是纪录片中的商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