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纪录片被热捧 《海洋》场次意外回暖

2011/8/18 18:33:2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耗时7年、耗资5500万欧元,由法国大师级导演雅克·贝汉、雅克·克鲁索联合执导的纪录片《海洋》近日在内地上映,看过此片的观众一致热捧。尽管影片上映头5天市场尴尬,但观众的超好口碑,使得影片的排片场次从昨天起竟意外有所回暖。

  本报记者 周南焱 实习生 巩育华 “从来没有想过纪录片可以拍得如此美丽!《海洋》就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电影之一!”80后观众曾先生昨天在万达影城CBD店观影后赞叹不已。耗时7年、耗资5500万欧元,由法国大师级导演雅克·贝汉、雅克·克鲁索联合执导的纪录片《海洋》近日在内地上映,看过此片的观众一致热捧。尽管影片上映头5天市场尴尬,但观众的超好口碑,使得影片的排片场次从昨天起竟意外有所回暖。

  画面:每种动物都能看清眼神

  “买一张上午十点十分的《海洋》!”昨天上午九点半,观众曾先生在万达影城CBD店售票处毫不犹豫地把钱递了进去。“雅克·贝汉是纪录片大师,他拍的《海洋》一定要看的,还有姜文的配音,这几天朋友都在谈论。今天正好有空,就一大早来影院看片。”他介绍,之前自己就收藏有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喜马拉雅》等纪录片,他的电影让人信得过。

  虽然全场只有十几位观众,上座率不到两成,但影片一开始即吸引住了观众。惊涛拍岸卷起巨浪,气势磅礴,让观众忍不住惊叹画面之美。影片以一位长者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从不同动物的视角出发,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海洋生命的奇妙。

  在《海洋》里每一种生物似乎都是演员。片中成群的海豚高高腾跃追逐沙丁鱼;海鸟像离弦的箭一样射入海里,击中鱼群。可爱的小海龟从沙堆里孵化出来,为了躲避鸟类的攻击,争先恐后奔向大海;成千上万的螃蟹摆开长阵,为争夺地盘打成一团;海象妈妈温柔地拥抱着小海象……虽然是描写海洋生物的纪录片,但《海洋》与中国观众熟悉的《动物世界》完全不同,拍摄下了海洋生物那些鲜为人知又带有浓烈情感的生动画面。

  每当画面上出现一种有趣的海洋生物时,观众都会发出惊奇的呼声。当片尾字幕出现时,全场观众竟无人提前离席,而是静静地看完全部字幕。“太美了,看得出每一秒画面都下足了功夫。所有的生物都保持最自然的状态,大到鲸鱼,小到螃蟹,每一种动物的眼神都拍得很清晰。”观众芳芳说,片中流露出的环保理念尤为可贵,比如片末那只被割下鱼鳍后抛入海底的鲨鱼让人格外心痛。有观众更是直言该片:“真是一部洗刷心灵的佳作!”更有影迷称赞此片:“解说词赞,配乐超赞,画面绝赞!”

  感慨:终能在黄金时段上映

  导演雅克·贝汉曾三次摘得奥斯卡奖,1998年凭纪录片《迁徙的鸟》再次震惊影坛,此次《海洋》更是影史上最昂贵的纪录片。该片耗资55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4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为了拍摄北冰洋企鹅、海象的几个镜头,拍摄组曾等待三年。

  然而,这部艺术水准极高的纪录片自8月12日在中国上映以来,遭到内地影院排片的冷遇。影院把绝大部分场次都安排给《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蓝精灵》三部好莱坞大片,《海洋》就在这三部大片的夹缝里求生存。京城大部分影院每天安排《海洋》的场次仅有两三场,且都安排在白天非黄金时段。“客观讲,《海洋》属于小众影片,来看的观众不多。”一位影院经理说,影片本身也缺少宣传,普通观众都没听说过。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从昨天起,在观众高口碑的烘托下,《海洋》在京城影院的排片场次从此前每天120余场,上升至近190场,首都影城、万达影城、华星国际影城双井店和安贞店还在黄金时段安排了场次。“观众的口碑反响很好,上座率也越来越高,超出我们的预料,所以增加了黄金时段的场次,满足观众的需求。”首都影城经理于超说,影院打算长线上映,这个暑期档都会坚持放下去。

  据《海洋》中国的发行方之一北京香榭荔舍文化公司负责人杨莹介绍,目前该片全国票房约有几百万元,不及预期,主要原因便是排片太少。但随着上周末累积起来的良好口碑,目前情况有所好转,许多院线都增加了排片场次。“《海洋》终于可以在晚间黄金场同观众见面了。”

  前景:纪录片市场属于慢热型

  虽然《海洋》的场次有所增加,但并不表明国内纪录片市场已经苏醒。于超认为,观众目前还是习惯看“爆米花电影”,对这类自然环保类纪录片感兴趣的占少数。《海洋》虽是大投资拍摄,但此次国内市场宣传效果并不好,对观众也未进行细分,其实它特适合暑期档家长带着孩子看。

  与此同时,欧美院线都有专门的纪录片影院,国内目前仍然空缺。“院线细分的条件还没成熟,我们的纪录片目前多依靠电视平台,院线市场还没被关注。”电影研究专家蒋勇分析,国内大多数纪录片的目标不是院线,要么是为了拿奖,要么是为了在电视上播放。而在法国、德国,纪录片拥有独立的电视频道和电影发行链条,有相对固定的大批观众。

  但从《海洋》的市场反应来看,小众纪录片的市场需求已经凸显。于超说,在平均每周有4部大片上映的暑期档能够每天拿出3至5场放映《海洋》,说明了市场需求的存在。“纪录片市场属于慢热型,长远看一定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