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物娱乐讯 即将于9月29日上映的电影《画壁》是陈嘉上(微博)第二次和“聊斋”结缘,三年前的《画壁》让世人见识了陈嘉上谈爱情的魅力。如今看到《画壁》中,有那宏观的意境、神秘的建筑、奇异的生物,还有书生万花林奇遇爱恨纠葛,刀客深陷情欲无从抉择,“九美”“四子”纠缠不清……难怪名嘴张绍刚曾大赞《画壁》原著是最有魅力的聊斋故事之一, “人间天上,春梦一场”的宣传语也非常符合现实。
《画壁》并不满足于《画皮》开创的魔幻爱情世界,而是直指广阔而迤逦的仙境。陈嘉上的“聊斋”永远在追求新奇的表现力,是华语电影的珍贵泉源,他满腔抱负、视角独特,追求突破,是一个导演责任心的真挚表露。《画壁》必然是深深打着陈嘉上烙印的一部电影,各个环节,无论巨细,都承载着他独到的观念和无限的心血。
《画壁》将在9月29日上画,袅袅仙境,引君入梦。那让我们重新在认识一下陈嘉上这个最佳导演吧。
讲古过去:被忽视的最佳导演
初出茅庐——“建筑师”转行大银幕
陈嘉上曾被同行戏称为香港影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因此不熟悉他的观众,往往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文人导演”。
事实上,真正让陈嘉上与电影结缘,却是他自幼已痴迷的模型道具,每天几乎连书都不念,只顾着组装各种飞机模型,还真让人有些“玩物丧志”的错觉;长大后,陈嘉上被家人送往多伦多读书,当时他的主修专业是城市地理,而在香港的父亲又开了一家建筑公司,若依“子承父业”之理,陈嘉上毕业后返港给父亲帮手、终继承家族事业,顺理成章……
章国明的《边缘人》令陈嘉上投身电影热忱大增
但反叛加上耐不住性子,令陈嘉上只在父亲公司里待了两个月便嚷着要另谋出路,而恰逢当时看了“新浪潮”代表导演章国明的《边缘人》,令他对投身电影热忱大增,随之决心投考邵氏碰碰运气。或许老天注定要他成为电影人,没多久,陈嘉上便在与500多位应聘者的竞争中被录取为制片助理,这是他出道后的第一份工。
《星际钝胎》陈嘉上变成“道具师”
回望陈嘉上初出茅庐的岁月,总有那么一些运气与机遇的成分:1983年,他被派往章国明新片《星际钝胎》的剧组,起初仍是做制片助理的工作,但某日章国明发现他在片场画飞机,遂上前与之寒暄,一来二去,便答应让陈嘉上负责画电影里的太空飞船草图。
得以发挥特长的陈嘉上自然欣喜若狂,摇身一变成了剧组的“道具师”:开始是设计飞船草图,后来变成制作小型模型,再后来干脆拿着一堆材料,将影片里的大飞船组装起来,章国明看在眼里,索性使用了他的很多特效创意,最终在影片上映时,片尾工作人员名单首次出现——“特别道具:陈嘉上”。
《星际钝胎》拍摄期间,正值香港电影出现一轮短暂的“特技热潮”,诸如《蜀山》、《最佳拍档》、《如来神掌》、《日劫》、《魔殿屠龙》、《武林圣火令》等,都是落足本钱大搞视觉效果,邵氏看准这一形势,遂决定成立特效部门,而当时不过20多岁的陈嘉上,则成为邵氏最年轻的部门主管,手下管着十多个特技人员,为特效设计出谋划策。
首撰剧本——导演“慧眼识人”
岂料,就在陈嘉上担任邵氏特效主管不久,香港电影对特效制作的热情便一蹶不振,过高的成本、繁琐的工序更让已呈衰落的邵氏对此意兴阑珊,很快下令缩减特效部门的规模,陈嘉上感到郁郁不得志,宁愿“降级”跑去做场记,首部影片是黄泰来执导的《缘分》。
原本陈嘉上《缘分》做场记、编剧,后变成副导演
一如《星际钝胎》,陈嘉上又一次在本职工作中“被升级”:《缘分》制作成本不高,原编剧写的许多场面都没法拍,黄泰来因此焦头烂额,结果陈嘉上为缓解导演压力,索性自己拿起剧本改,没想到黄泰来看过后发现不错,遂将编剧任务交给他,此前已看过不少剧本的陈嘉上不敢怠慢,不但自己写,还拉来表兄弟陈庆嘉帮忙,结果剧本完成后,场记另有人选,陈嘉上却成了剧组的副导演!
正因有黄泰来的赏识,陈嘉上在《缘分》拍摄期间,学到不少关于导演的知识,亦对编剧实战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几年后做上导演位置,他才表现得游刃有余。
首获殊荣——从“工作室”到“德宝”
虽然邵氏为自己带来许多机会,却难阻其制作停产的命运,此时恰逢德宝崛起,邵逸夫遂将院线等租给了潘迪生,转为发展无线电视(TVB)去也。
陈嘉上亦在此时离开邵氏,另觅发展。事实上,邵氏上下员工过万,幕后人员被遣散后,不少人往往选择离开电影行业,但老天偏偏不让陈嘉上成为其中一员,很快让他遇上另一位“大佬”,自此加入徐克成立不久的“电影工作室”担任编剧。
首个独立挂名的剧本是《城市特警》
面对天马行空兼“工作狂”的老爷,陈嘉上少不免天天想桥段、写剧本,脑子忙得快转不过来。1988年,他为“电影工作室”写出第一个剧本——亦是他首个独立挂名的剧本《城市特警》,但在此背后,却是他前后写了15稿剧本的艰辛甚至拼命!
然而,“电影工作室”的创作岁月,却为陈嘉上的编剧功力打下基础,令他学会怎样构思不同的类型与题材,因此后来即使自己做导演,亦甚少拍摄他人剧本,反而热衷自编(或与他人合编)自导,成为其电影生涯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老爷对其影响与帮助,功不可没。
《三人世界》让陈嘉上大放异彩
撰写《城市特警》同年,陈嘉上又从“电影工作室”跳入德宝创作部,当时岑建勋与陈冠中两大主干已离巢,潘迪生娶杨紫琼为妻后无心恋战,德宝大权实质集中在冼杞然身上。加盟德宝后,陈嘉上很快写出另一个剧本《三人世界》,起初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题材,最终虽答应拍摄,投资却只给600万,且冼杞然担心票房风险,遂为之挂名“导演”一职,而影片真正的现场“执行者”,却是陈嘉上。
令同行大跌眼镜的是,《三人世界》上映后票房竟超过2000万,成功跻身全年十大卖座港产片之列,而陈嘉上更凭此片,与其他三位合作者一同站上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领奖台,接过他人生中第一座“最佳编剧”奖杯。
晋升导演——“小男人”的城市爱情
陈嘉上靠《小男人周记》一举成名
1989年,陈嘉上得到首个正式执导的机会。
当时,郑丹瑞因其撰写的广播剧《小男人周记》很受听众欢迎,遂决定将之搬上大银幕,这时他想到当年与之合作编写《缘分》的陈嘉上,认为他留学返港观念新潮,又拍过《三人世界》这类中产阶级喜剧,对拿捏都市小人物故事应游刃有余,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联手制作同名电影。
若说《三人世界》卖座主要“功劳”仍在冼杞然,则《小男人周记》正是陈嘉上一举成名的“战役”,非但票房超过1600万,也让他成为少数凭“处女作”赢得千万票房的新锐导演,片中郑丹瑞典型的中规中矩中等分子形象更深入民心,由此为香港城市喜剧注入新活力。
《小男人周记》的成功,开始让陈嘉上在众多导演中脱颖而出,喜剧与商业,皆代表他早期的电影特色。
仝人电影——不可忽视的喜剧“工厂”
1990年,由于《小男人周记》大卖,陈嘉上遂与郑丹瑞、陈庆嘉合作成立“仝人制作社”,创业作为自己执导的续集《错在新宿》。其后,在陈嘉上的电影生涯里,又多了“老板”这一身份。
当时,“中产阶级”及“小男人”两大类型是为港产都市喜剧的重要环节,前者以张坚庭(微博)、陈友的“二友电影公司”为代表,后者则非“仝人制作社”莫属。数年间,“仝人”出品的《我老婆唔系人》、《吴三桂与陈圆圆》、《喷火女郎》、《神探马如龙》等大都走都市喜剧小品路线,并以郑丹瑞的“现代阿Q”形象为主,在当时仍属“百花齐放”的香港影坛而言,同样为观众认可,因此“仝人”可谓90年代初香港喜剧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仝人”偏重喜剧路线,1993年陈可辛、曾志伟、李志毅等成立的“UFO”,办公室便设在“仝人”楼上,两家公司不时会交流创作心得,而陈嘉上更为“UFO”担任《风尘三侠》监制,原因在何?是为《风》的故事原有陈嘉上许多概念,但陈可辛仅抽出泡妞一段用来拍戏,后来陈嘉上不甘其他桥段被浪费,索性拿去另拍了一部《锦绣前程》,这些都是后话。
《逃学威龙》——主流商业导演标志
事实上,陈嘉上是一个很有“商业缘”的导演,毕竟初执导筒便取得千万以上票房成绩,在芸芸同行中为数不多。
《逃学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