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论坛十年一聚:港片陪伴下长大的一代

2011/9/23 10:05:2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魏君子与封面封底设计成录像带的新书。”  2001年,魏君子不去混“影行天下”论坛,于次年自立门户创建了“香港制造”论坛。当年“影行天下”的张小北奋战到电影的第一线,他参与编剧的《李献计历险记》即将于国庆上映……  “没有当年的论坛,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魏君子

魏君子

魏君子与封面封底设计成录像带的新书。

魏君子与封面封底设计成录像带的新书。

徐克导演亲自为新书题写书名。左为张国荣在《春光乍泄》中,右为梁朝伟在《无间道》中。两部电影均为影迷心中的港片经典。

香港制造论坛十年一聚:港片陪伴下长大的一代

徐克导演亲自为新书题写书名。

  2003年《香港制造》出版,集结论坛精华文章。2011年再版此书,唤作《香港制造,一梦十年》,除旧文外,新增作者十年后写的回顾。尔冬升作序,徐克题写书名,封面封底设计成录像带,献给在黑暗的录像厅中,在港片陪伴下长大的一代。“——魏君子(微博)  

  这些ID或许你曾见过——魏君子、苹果猪、云飞扬、迈克阿郎、木雕禅师、李祥瑞、冷笑对刀锋、要命的小邪、黯然销魂、红警苏红不懂爱、天台杀手、千里不留行、秋血东晴、风眠夜语、深夜千帐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录像厅几乎遍地都是。魏海军第一次去录像厅就在1993年春天,那时他还在小县城里念初二,看的是一部名为《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的香港电影。那次经验对于他本人的意义,就好比音像店的工作之于昆汀-塔伦蒂诺,《2001太空漫游》之于14岁的詹姆斯-卡梅隆。

  那之后魏海军流连于录像厅中,对港片的喜爱与研究也是一发不可收拾。他不只自己看电影,还在2001年创建了论坛“香港制造”,在虚拟的空间里跟天南海北的同好者不分昼夜地灌水、拍砖。很多年以后,没有人还记得魏海军,人们都叫他“魏君子”。

  日前,因集结论坛精华文章的图书《香港制造》推出再版《香港制造,一梦十年》,两万稿费从天而降,当年混迹论坛的一帮网友魏君子、苹果猪、云飞扬、迈克阿郎、木雕禅师再度聚首北京,任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他们中的一些现在已是媒体或者影评人,还有一些投身于实际的电影制作,拿《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的话来说就是“热爱变成了事业。”

  十年一晃而过,惨绿青年步入中年。下个十年,魏君子说他们这群铁哥们打算合力做一部电影,以录像厅为题材,既可以是贾樟柯(微博)式的文艺片,也能拍成***或公路片,“现在我们各个环节的人都有了,从项目到编剧到经营、宣传、发行,都四十岁了,几百万投个片子,也没什么票房压力。”南都记者日前回访魏君子、云飞扬、苹果猪等人,一同随他们梦回十年前。

  南都记者简芳

  十年之前

  1 那时,随便一个帖子都动辄过千回复

  “什么铁?一起上过学,一起当过兵。换到我们这里,就是一起混过论坛的。”

  2001年,魏君子不去混“影行天下”论坛,于次年自立门户创建了“香港制造”论坛。那时正是论坛的“光辉岁月”,从2002年到05年初,“每天一堆夜猫子在那儿泡着,随便一个帖子的点击都动辄成千上万。”魏君子每天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上论坛,当时他在一间电台当播音员,上班不让上网,他就偷偷跑到网吧,之后更干脆买了电脑和512上网卡,天天泡在论坛上。

  不同于以魏君子为首的录像厅一代,云飞扬接触电影是通过看碟。2000年,他为自己添置了一台V CD,然后开始了疯狂的看片生涯,据他粗略的统计,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啃下了约2500部电影,其中七成都是港片。论坛成立时他24岁,在山东老家的乡镇初中教数学,从初中到可以上网的日照城40多里,每周他都要骑着他的28自行车进城一次,在网吧停留两三个小时,然后再骑车回去。就像这样,有条件要上论坛,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大票二十来岁的影迷,没事就聚在一起为电影争论个不休。

  幸运的是,当时的港片还未完全被“合拍”,平均每年都保持了50到60部的产量,也正好为他们的夜半拍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话题。“找到了同好,共同的兴趣,变成了一个写帖的动力”。“香港制造”很快就成为当时最火的论坛。一天魏君子突然接到电话,现在独立出版《读库》、当年还是现代出版社编辑的老六打过来的,说是要给他们论坛出一本书,然后就有了2003年的《香港制造》,也就是《香港制造,十年一梦》的第一版。

  2 “荷尔蒙燃烧完了,青春期也完了”

  上文的内容可能会让很多人以为,论坛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地方。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后话了,虽然真人见面之后,大家可能都觉得“挺没意思的”或者“没那么严重”,那时候的论坛可真是狼烟四起,“踢馆的、挑事儿的,各种人都有”,魏君子和其他三位版主苹果猪、冷笑对刀锋、要命的小邪作为“话事人”,还得围观并处理各种掐架,因为出于对电影的一腔热血,“当时大家是真当回事。”

  可吵的东西俯拾即是,为不同的电影公司比如银河、UFO、新艺城之间,各自钟情的导演,以及一部电影的优劣全都可以PK,完全就是一个影迷江湖。版主之一冷笑对刀锋曾因为力挺游达志几次三番与人理论,坚决拥护他才是银河映象的“灵魂”,尽管他现在已经改观。还有木雕禅师和释凡,两人因为某部电影无论如何谈不到一起,最后直接放狠话称“有种咱们到天安门去挑战!”由于拍砖不断,“香港制造”也被网友昵称为“武馆”。回想那四年的混战时光,他们隔壁“足球茶馆”的代表李星文不禁在微博上感叹,“当年你们为电影吵得一塌糊涂时,我们也打得昏天黑地,为个球!拍砖和灌水曾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耶”。

  事实上,那是一个互联网影迷文化繁花似锦的时代,一干影迷群情激荡。除了“香港制造”,还有更偏文艺的“西祠胡同”论坛、更偏学术的“日月光华”论坛等等,关于影像的各种讨论层出不穷。只是很遗憾,2005年以后,经历了内部纷争、博客兴起,以及论坛的拆迁,混论坛的人越来越少,当年的“香港制造”也已经灰飞烟灭。魏君子说,这其中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不再拥有那么多无处安放的青春,“2002年到05年,荷尔蒙燃烧完了,青春期也完了。”

  十年之后,不是尾声

  “起码有五六十人从事相关职业”

  “香港制造”论坛确实为热爱电影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在那之前,魏君子坦承,“我们没有话语权,投稿给《广播电视报》都投不中。”在论坛上,很多人的文笔迅速得到认可,被媒体约稿写影评或者娱乐评论,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媒体行业,成为采编或者策划,“这个平台既能交流,又有稿费,而且随便写,没人管你。”

  以论坛为跳板,这群影迷距离真正的电影行业越来越近。在论坛创建后,魏君子辞去播音员的工作,先在家做了两年自由撰稿人,然后于2005年只身赴京,开始媒体人和影评人的生涯,出了两本书:《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和《香港电影演义》,“香港电影活字典”的美名迅速在圈内传开,文隽(微博)、尔冬升、徐克等电影人均对他有所耳闻。2009年,吴镇宇看中他的《当年明月黑》,后来被拍成喜剧《追影》。

  还有网友苹果猪,他从2002年6月起开始泡论坛,一年多后荣升版主。虽然曾经漂泊,在惠州开店、在广州打工,但不论他从事何种职业,帖照发、水照灌、架照掐,论坛始终是他生活的主心骨:是网友介绍他到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后来在魏君子的推荐下进京闯荡,连最开始住的地方也是跟网友一起挤的。进入北京的媒体圈后,除了日常的工作,他也帮忙做《赤壁》、《大灌篮》、《门徒》、《太阳照常升起》等片的策划。

  2008年他正式加盟博纳影业,参与的第一部片是香港导演麦兆辉与庄文强(微博)的《窃听风云》。三年后,《窃听风云2(微博)》上映,他的真名“荣超”作为策划被打在了片头字幕上。那些在少时被妈妈质疑是否“对工作有用”的港片观影经历,如今在他的事业中慢慢散发光热,“跟导演、演员沟通时,港片迷会显得如数家珍,有亲切感,他们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魏君子和苹果猪并不算特例。不论是“香港制造”、“西祠胡同”,还是最早的“影行天下”,当年活跃在论坛的很多影迷,都以“曲线救国”的方式成为了书写电影的人、摄制电影的人,或经营电影的人。云飞扬在辞掉中学数学老师的职业后,跳了几家媒体,10月准备和几个朋友成立影视公司,资金差不多到位。曾是“顾小白留言板”当家人的顾小白,现在成了编剧,刚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亮相的作品《人山人海》,他有份参与。当年“影行天下”的张小北奋战到电影的第一线,他参与编剧的《李献计历险记》即将于国庆上映……

  “没有当年的论坛,就没有现在的我们。”这话在魏君子、苹果猪、云飞扬的专访中反复出现。苹果猪说,“如果不是无意中发现这个论坛,我可能还在广东,不知在做什么。闭着眼睛往前走,香港电影只是一个暗号,让我们每个人接上了头。”据魏君子粗略估计,在他认识的“香港制造”网友当中,目前有十几人正在制作电影,三四十人从事相关的媒体行业,“起码有五六十人从事(电影)相关的职业,论坛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