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手记《财富之道》
导演手记《财富之道》
盛夏雨天,我们站在广东虎门大桥底下的海滩上,镜头面对着宽阔的珠江口。
眼前,满载货柜的驳船在江面穿梭,航向停在远处的货轮。高耸的虎门大桥跨过珠江,上头货柜车与各式车辆川流不息,在工业区与码头之间奔忙;这正是中国做为世界工厂的最佳象征景象。而虎门以及外围的东筦、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地带,在过去十几年之间涌入了几千万人,有港台与内地的企业主,更多的是来自内陆的工人,他们在这里各自进行财富的原始积累。这其中,虎门镇还曾经一度登上中国“千强镇”的榜首,上海的昆山紧追在后。拍摄“财富之道”这样一个主题,怎能不放过这样的场景?
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眼前的景象,就不会引起我深深的喟叹了。
沙滩上,有一座简陋的游戏板,玩者可以发炮打击帆布上彩绘的十九世纪英国士兵。从帆布边缘透视过去,江面上正是一百五十年前鸦片战争虎门海战的所在地。这是一场无耻的贸易战争,然而,在战争开打之前的数百年期间,这个出海口不正跟现今的我所看到的景象几乎相同?那时候,繁忙的戎克船与西洋帆船穿梭进出,载进白银、香料与印度土布,载出丝绸、瓷器与茶叶。如果当时有个人像我一样站在沙滩上,望着这片全球贸易与财富的始发海面,恐怕都想不到,会有那么一天,战舰竟然取代了商船,而工人,则换成杀气腾腾的士兵。
这是华人都熟知的历史屈辱,然而,一百五十年过后,在2007年下着雨的这一天,我并不因为眼前成千上万的、运动中的货柜而有“华人终于站起来了”的兴奋。我跟 ZQ说,这里创造了全华人地区数一数二的GDP,但可能也创造了华人地区最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今年接连下了好几场史无前例的暴雨,这岂不是老天爷给人类社会敲响的警钟?
对过江面,珠江口的另一边是南沙,有一座新修的天后宫。高耸而秀丽的妈祖神像慈祥地望着穿梭在海面上、为西方消费社会源源不断运送各种产品的货柜轮。数百年前,妈祖庇佑东南沿海的华人越过汹涌的海浪往外打拼,协助西方殖民者开拓殖民地的商贸与产业,奠定了财富的基础;一如今天,这些先驱者的后裔,在沿海各个加工出口区与经济特区,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承接西方中心品牌的代工订单而发家。
天后的子民,在西方殖民乃至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贸易分工结构中,持续扮演中介者与老二的角色。由此,二十世纪末的沿海华人才能启动鸦片战争以来最惊人的财富积累,进而重新崛起于世界,并加速了能源与资源的消耗以及全球暖化。
我们七手八脚地帮摄影师撑着伞,他做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缓慢摇摄:从虎门大桥拉开,摇过江面上的货柜轮、对岸的南沙、远处高耸的工厂烟囱,停驻在沙摊边上,看到一对天真孩童与飘荡的垃圾一同戏水。在镜头中,我因着眼前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不断伸缩对焦,而看透了这层层迭迭的财富之“道”,能不感到深深的喟叹吗?下个不停的雨水,打湿了所有人的衣襟,也打湿了妈祖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