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冯小刚(微博)上周末替“十三钗”撑腰后,华谊兄弟(微博)总裁王中磊(微博)再次向院线发难,认为院线应该替制片方考虑,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电影更好发展。《金陵十三钗》和八大院线虽然和解,但似乎点燃了中国电影制片方压抑已久的和院线的“火药桶”。中国电影的票房账该怎么分,导演和院线们为此都给出了不同意见。
现状 国内电影只分到四成
分账制是现今电影票房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票房也就是影片在电影院上映的收入,它在电影出品公司和发行公司、影院之间进行分配。一般来说,国内票房实行分账制,每部电影的票房中,有两项雷打不动的支出,分别是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以及3.3%的营业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国内的分账情况,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在扣除国家规定的基金和税金后,剩余部分的59%归院线和影院,制片发行方拿41%。此外,这样的比例也只有少数片方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院线方负责人透露,大部分制片方从原先只能分到总票房的1/3,到如今的43%,已经是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不能要得太多太快。
制片方 分账不仅仅是分账
或许有人觉得,分账制度只是电影背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和观众有什么关系,但在王中磊眼里,这个问题其实事关中国电影的发展。他在微博中该感言:“分帐比例被放到台面上聊是好事。将心比心,只有充分理解真心合作,才能共享盛举。”他认为,电影院不愿按国际规则办,主要是因为“房主太黑,成本太高”。
对此,他非常不满。“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投资方千山万水路一条。你们可以说今天没卖座走人,下一位请,可是制作方一年或数载就被您风清云淡了!拍片的用才华,放片的用场地,劳驾了您内,感思!”记者看到,王中磊的这番话被转载了近千次,还有300多条留言。不少网友认为,现在给电影制片方的钱确实太少。一名为“花式跳崖”的网友直言:“多劳多得比较好。现在国内票房是有的,但好片少,应该多给制片方一点,提高创作积极性”。
作为一部电影的灵魂,导演们自然也站在制片方这边。记者访问几位知名导演,他们都更愿意站在制片方的立场,认为提高制片方的分成能够很好的扩大创作空间。足够的资金可以鼓励更多制作方更好地完成创意,也可以避免片方的创作性因此受到打击。
曾执导过《战国》等大片的国内第六代导演金琛(微博)认为,市场化的不完善、分账制度争论是好事,影院固然是电影面向观众的重要环节,但不能仅仅着眼于谋利。他认为,分账制度更和保护国产电影息息相关,“影院应该更多的保护国产电影,而不能让美国大片钻了空子。此番讨论其实是一件好事儿。创意应该是迎合市场而不是引导市场,不然就会失去创作本身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片方的大手笔投入促成了一部电影的诞生,投资越大,面对的回收风险也越大。提高分成比例也是一种保障。”
高希希导演也觉得目前的分账比例不合理。“片方作为劳动者,理应多分一杯羹”。但他也不建议片方单独和院线闹僵,“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自由协商,得到一个共识。谁都不能坐享其成”。
院线 分账要看片子
院线方代表吴鹤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下经过商谈,制片方的分成比例已经达到40%-45%。大部分的片方是能拿到43%。其实这个比例并不固定,上下浮动是很正常的。其中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像影片本身的质量。如果是一部好片,那么影院自然会给片方多一点分成。
他以刚刚和谈下来的“十三钗”举例什么是好片,“张艺谋的导演的片子,肯定有其市场号召力,这样的电影,院线多让一点,大家都很愿意。而且我们看了下,这部电影有145分钟,2个多小时,这已经算是一部半的电影了,所以分多一些也正常”。但吴鹤沪认为一部影片最后票房的好坏很难预料,所以这也是票房分账的难处所在,所以分账的比例最好的办法还是几方进行协调,从而达到一定的共识。